黃存良
摘 要 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積極心理學理論具有創(chuàng)新性,思想政治教育和積極心理學在目標與過程具有一致性。運用積極心理學理論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思維、理論、途徑。
關鍵詞 積極心理學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加強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戰(zhàn)略任務。興起于20世紀末的積極心理學,是目前學界密切關注的一個研究領域,其強調在主觀層面體驗積極情緒,主張以積極態(tài)度及發(fā)揮人的積極潛能為主旨,開發(fā)人的內在力量。在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借鑒積極心理學的相關理念塑造大學生的積極心理、情緒、人格,提升大學生積極情緒培養(yǎng)及個體助人自助獨立意識塑造的重要性,更好地保證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胺e極心理學理念與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相結合,顯然是一條可行之路?!?/p>
1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積極心理學原因分析
1.1塑造大學生積極人格的需要
在我國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常會忽視學生的心理需求與精神需求,而往往更多強調約束性,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人文和心理關懷?,F(xiàn)代大學生,尤以獨生子女為多,大多自小于“溺愛”中長大,往往獨立性不強,存在依賴性心理,容易沉迷于網(wǎng)絡世界,同時,抗挫折能力不強,遇到學習、人際交往或情感上的問題,便會自怨、自嘆,缺乏自我調整、自我適應的能力。目前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對大學生中以上的問題,往往是壓、堵的方式,而對問題出現(xiàn)的根本性源頭,卻缺乏深挖。運用積極心理學進行培養(yǎng)大學生自身的積極方面,幫助其建立積極心理防御機制,才能根本性解決問題。
1.2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需要
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在存的困難與面臨的挑戰(zhàn)是多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決定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教育是強調“以人為本”,而傳統(tǒng)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并沒有真正確立以大學生為主體,運用“灌輸”的教育方法,即一味將較為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論淺層地灌輸給學生,而未能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教育的關注點也過多地放在消極因素上,如尋找學生的缺點、錯誤、懲罰學生的缺點、錯誤等,強化了大學生消極的思想和心理。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積極心理學理念,改進創(chuàng)新其教育方法,加強大學生正確積極認識自身優(yōu)勢,調動學生自己獲得相關知識的有效性,促進大學生內心自我發(fā)展、自我完善的需要,不斷強化大學生積極的情感、情緒的心理體驗,從而形成健康積極的人格。
1.3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需要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見》便明確指出: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是形成良好政治、道德品質的基礎?!薄啊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fā)[2004]16號)文件亦強調要開展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積極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輔導,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因此,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同時考慮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一課題。事實上,在當前經(jīng)濟與信息快速發(fā)展的社會背景下,現(xiàn)代大學生面臨著學習、就業(yè)、生存、發(fā)展等方面的巨大壓力,許多大學生容易產(chǎn)生焦慮情緒甚至出現(xiàn)嚴重的心理問題、障礙或疾病,運用積極心理學理論豐富和創(chuàng)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提高思想教育工作實效性,有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2思想政治教育和積極心理學在目標與過程的一致性
2.1教育核心目標的一致性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積極心理學理念其體系雖有所不同,然其關注的對象主題以及教育的核心目標相契合,都關注大學生的思維與心理能力,并著力于培養(yǎng)大學生構建幸福生活的能力及促進社會和諧。積極心理學注重激發(fā)大學生內在的積極潛能,為大學生在校健康積極的心態(tài)進行學習和生活提供了理論支持。教育強調人的全面發(fā)展,積極心理學強調增強個體的幸福感與實現(xiàn)社會價值,進而構建社會的和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積極心理學均強調人文的關懷及人的價值實現(xiàn),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和積極心理學與在教育的核心目標具有一致性,將積極心理學理念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將提升其有效性。
2.2教育實現(xiàn)過程的一致性
教育的根本主旨是提升教育對象的水平以實現(xiàn)其全面的發(fā)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積極心理學均是以大學生為主體,理論指導實踐,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在社會工作中實現(xiàn)個人的社會價值。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的運用合理有效的方法與途徑,可以促進開發(fā)大學生的優(yōu)勢心理資本,提高大學生的自我效能,促使大學生將其思想與情感外化為一種意識形態(tài)以及行為習慣,從而實現(xiàn)其個體發(fā)展的最佳狀態(tài)。積極心理學則尊重個體,通過挖掘大學生的積極心理潛能因素,鼓勵學生自我解決問題與困難,強化積極情感體驗并感知幸福,最終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3創(chuàng)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3.1創(chuàng)新思維
我們在思想教育中工作中要以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積極心理學認為,每個個體均具有巨大潛能,按照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均有實現(xiàn)自我的心理需求,有運用自身能力去克服困難的能力,所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運用積極心理學強調大學生自身潛能,引導大學生通過自身努力去克服困難。
3.2創(chuàng)新理念
當今積極心理學認為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實現(xiàn)學生的積極心理體驗。所謂的積極心理體驗,是指個體滿意地回憶過去、幸福和從容不迫地感受現(xiàn)在并對未來充滿希望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思想政治課程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課程教育的主陣地。在大學生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教師應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對政治思想理論的教學內容更具有針對性,并在課堂教學中,傳遞積極與上進的情緒,以學生為主體,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以開放式的教學,鼓勵學生就學習生活中的真實問題進行討論,運用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分析問題,并結合自身的優(yōu)勢與特點,積極提出有效的解決辦法,從而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塑造積極人格,實現(xiàn)積極心理體驗。
3.3創(chuàng)新途徑
積極心理學認為,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僅是在學校里完成的,社會、家庭與學校之間也要形成的同合力,社會通過媒介宣傳,營造積極的輿論環(huán)境;學校則整合教學資源,通過各種教學環(huán)節(jié),如課堂教學、課后活動、社會實踐等,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心理,塑造積極人格,實現(xiàn)大學生的積極心理體驗;而家庭則要加強與學校、老師的溝通,創(chuàng)建積極的家庭文化氛圍,形成家庭與學校的積極聯(lián)動,從而使學生在成長與發(fā)展中得到更多的積極有效的支持。
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還應與各學科相融入,在學科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專業(yè)性;思想政治教育還應在滲透到校園文化建設中,如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環(huán)境和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
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側重點不同,一個是注重良好思想品德形成,一個是注重其心理健康發(fā)展,在實際工作中二者是相互融入,相互創(chuàng)生的。積極心理學理論促進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創(chuàng)新提供了一個心理學的視角,為把大學生培養(yǎng)成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提供了一個有效的途徑。
基金項目:2013年度漢中市科技發(fā)展專項計劃項目:“基于積極心理學視角: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chuàng)新研究”(項目編號:2013HZZX-31)和2010年安康學院院級科技計劃項目:“運用現(xiàn)代心理技術創(chuàng)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項目編號:2010AYPYRW10)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 劉鳳影,袁立莉.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3):127-129.
[2]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EB/OL]. http://www.moe.gov.cn/jyb_sjzl/moe_177/tnull_2479.html.
[3]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408/200703/20566.html
[4] 劉桂芬.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團體心理咨詢中的運用[J].廣西教育,201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