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光秀
【摘要】2016年高考評卷專家《高考低分作文,“低”在何處?》引人思考。高一新生月考學生抽樣調(diào)查的作文現(xiàn)狀讓我們擔憂。怎樣上好《“心音共鳴,寫觸動心靈的人和事”》這一專題,實現(xiàn)初中和高中語文記敘文板塊的銜接,同時讓學生明白在高中階段該用一種什么樣的心態(tài)迎接作文教學。才能實現(xiàn)得作文者得語文,得語文者得高考的目標。信息時代學生并不如預想的那么愛讀書,我們怎樣利用好課本這個好例子來指導學生,提升他們的讀寫能力呢?
【關鍵詞】高考作文 用心就能尋找那些讓人感動的細節(jié) 課本資源
一、教材定位。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表達交流”第一篇就是《心音共鳴,寫觸動心靈的人和事》,對于教材這樣的安排,我認為這既是實現(xiàn)初中和高中語文記敘文板塊的銜接的需要,也是我們指導學生寫好其他文體的關鍵。
二、現(xiàn)狀分析。
(一)2016年高考作文評卷情況分析。一位高考評卷專家在《高考低分作文,“低”在何處?》中指出:偏離題旨、脫離軌道;篇章結(jié)構(gòu)有“硬傷”;素材選用陳舊華、大眾化;語言無溫度、靈氣。而其中關于篇章結(jié)構(gòu)的“硬傷”是這樣描述的“有的記敘文開頭或結(jié)尾就弄一段無病呻吟的議論,不倫不類”,讓人生厭?!罢Z言無溫度、靈氣”就明顯體現(xiàn)出了遣詞造句上的絕對化、空話、套話、大話,讓人不堪卒讀。更不要說有些學生在寫作時的記敘文還處在小學和初中階段,只是簡單的演繹材料,沒有思想深度,沒有文采,沒有精巧的情節(jié),沒有耐讀的細節(jié)。為什么會這樣呢?而2017年高考考試大綱語文學科將文學類文本閱讀、實用類文本閱讀設為必考內(nèi)容,就體現(xiàn)了高校對新生基本能力和綜合素質(zhì)的要求。這也預示著,我們面對高考作文真的是想說愛你不容易。
(二)高一新生月考作文情況現(xiàn)狀讓人堪憂。除了常見的字跡潦草錯字以外,還有就是網(wǎng)絡語言的大量滲入。最讓人吃驚的是文章更多的是記流水賬,好像沒什么東西可寫。要不就是寫小學的某某。在不同的考場但作文的相似性會讓你覺得他們是在抄襲一樣。學生的生活相對單一,更多的就是學校家,好像是沒什么可寫的。事實真的如此嗎?這就是他們的生活嗎?我們又該怎樣觸動他們呢?那么怎樣寫出觸動心靈的人和事?
三、措施和方法。
(一)用心,用真情,高考作文,想說愛你也容易。巴金曾說“我寫東西時是有感情的,沒有感情時,我就不寫”。歌德說“沒有感情也就不存在真正的藝術(shù)”。賀拉斯說“你自己要先笑,才能引起別人臉上的笑容,同樣,你自己得哭,才能在別人臉上引起哭的反應”。冰心說“你的感情只要有一點不真實,讀者一下子就會念得出來,所以,要對讀者真實,首先要對自己真實,要把自己的真實感情寫出來”。
(二)那些前輩已經(jīng)發(fā)掘感動點。感動點就是觸發(fā)你心靈顫動的地方,它可以是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句話,一個動作;也可以是一件物品,如一封信,一件工藝品;或者是天上的一片云,地上的一棵樹,水中的一層浪花。總之,不管是什么,你一定要被它感動過,并通過細節(jié),把它形象地再現(xiàn)出來,并將你的感情融合進去。
我們來看看課本中的那些讓我們印象深刻的實例。1、我們來回顧一下初中課本中關于細節(jié)描寫的實例。如《孔乙己》中的一段肖像描寫:“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边@段描寫,抓住了“長衫”這一典型細節(jié),穿長衫是科舉時代讀書人的象征,而孔乙己的長衫卻“又臟又破”,一個窮困潦倒的迂腐的封建社會知識分子形象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也由此可見封建科舉對知識分子的愚弄和迫害。 如,《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中在魯達打死鎮(zhèn)關西之后說他詐死,就是一個語言的細節(jié),說明魯達粗中有細,勇敢機智的性格特點。孔乙己“多乎哉?不多也”、“讀書人竊書不算偷。”在《藤野先生》一文中,魯迅先生這樣描繪藤野的服飾:“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jié);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于是,一個沒有民族偏見、嚴謹治學卻不拘小節(jié)的先生形象便佇立在讀者眼前了。在《七根火柴》一文中,在無名戰(zhàn)士把火柴交給盧進勇之后的表情變化的描寫,就是一個很值得品味的細節(jié)。
2、我們再來回憶剛學過的《必修一》記敘文單元,溫故而知新,深入領會記敘文的一些具體方法。在《燭之武退秦師》一文中學習了通過語言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在《荊軻刺秦王》一文中學習了在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中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及場面描寫的具體方法;在《鴻門宴》一文中學習了在尖銳的矛盾沖突中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以及對比中刻畫人物的方法;在第三單元《記念劉和珍君》、《小狗包弟》等文章中學習了寫真人、真事,抒真情等記敘文寫作要領。通過這些學生比較熟悉的實例,從而克服學生對作文,從而愛上寫作。
(三)多思考“為什么”,學會提煉素材,是寫作的關鍵。提煉素材這個過程,是發(fā)掘主題、深化意蘊的過程。要善于從觸動你心靈的人和事中提煉出有價值的東西:它為什么觸動你?你從中受到了什么啟發(fā)?一定要把這些感悟?qū)懗鰜?。做一個有心人。
(四)掌控全局,寫之前要整體構(gòu)思。
動筆前一定要想一下要寫的人和事,需要從哪點展開敘述?重點安排什么材料?在何處、做怎樣的議論和抒情?怎么收尾?
總之,在面對語文學科的分值越來越大,而語文學科又不能像數(shù)學之類的學科通過一定量的練習可以快速提升的特殊性,面對信息時代的學生并沒有如預想的那么喜歡閱讀的情況下,我們必須要善于借助課本這個好例子,培養(yǎng)學生成為一個有心人。善于去觀察、思考,家庭、社會、學校以致他們賴以生存的大自然都會給他們垢心靈帶來許許多多觸動。只有心靈受到觸動,真摯的感情才會很自然地在他們的筆下流露出來。這樣才能寫出好文章。才能真正實現(xiàn)“心音共鳴,寫觸動心靈的人和事”。
參考文獻:
[1]《課堂內(nèi)外---創(chuàng)新作文》,北京大學中文系協(xié)辦。
[2]《中學語文好教師》
[3]《語文課程與教學論》高等教育出版社
[4]《好課時這樣煉成的-----品讀名師的經(jīng)典課堂》華東師
大出版社
[5]《語文教學之友》、《語文教學與研究》、《中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