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智偉 吳培清 黃 亮 唐建國 江 ?。ㄉ虾J蟹钯t區(qū)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 201499)
奉賢區(qū)水稻早中熟品種比較試驗初報
葉智偉 吳培清 黃 亮 唐建國 江 健*(上海市奉賢區(qū)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 201499)
為緩解季節(jié)、茬口矛盾,篩選出適合奉賢地區(qū)種植的優(yōu)質早中熟水稻品種,于2014年進行了12個早中熟水稻品種的篩選試驗。結果表明,早熟品種“滬早香粳380”、“滬早軟2123”和中熟品種“滬香粳106”、“青香軟粳”有一定的推廣應用價值。
水稻;早熟品種;中熟品種;品比;奉賢區(qū)
上海市奉賢區(qū)糧食種植以稻麥兩熟為主,推廣種植的水稻與小麥品種生育期普遍較長,尤其是近年來隨著糧食高產創(chuàng)建工作的不斷推進,雜交晚粳種植面積不斷擴大,茬口逐年緊張,播期不斷延后,季節(jié)、茬口矛盾突出。因此,亟需通過開展品種引進、試驗示范,篩選出適合奉賢區(qū)種植的優(yōu)質早中熟水稻品種,以緩解目前日益突出的季節(jié)、茬口矛盾,分散三夏、三秋生產中曬場、機械和勞動力等壓力,保障全區(qū)糧食生產安全。為此,筆者于2014年進行了12個早中熟水稻品種的篩選試驗,現(xiàn)將相關試驗結果總結如下。
1.1 試驗材料
參試早熟品種有6個,分別為“滬早香粳380”、“滬早軟2123”(上海市農科院),“滬旱11”、“早玉香粳”(上海市農業(yè)生物基因中心),“松香早粳”、“松1013” (松江區(qū)農技中心)。參試中熟品種有6個,分別為“gm01”(光明種業(yè)),“丙11-121”(嘉興市農科院),“滬軟12-12”、“滬香11-21”、“滬香粳106”(上海市農科院),“青香軟粳”(青浦區(qū)農技中心)。
1.2 試驗設計
試驗設1個品種為1個處理,采用大區(qū)對比,隨機排列,不設重復,每大區(qū)面積667 m2。
1.3 試驗概況
試驗設在奉賢區(qū)農技中心青村種源研發(fā)基地進行,試驗田前茬為紫云英綠肥,土壤質地為中壤土,肥力中等,田塊平整,排灌方便。各水稻品種均采用人工直播方式,6月5日播種,每667 m2播種量為4.5~5 kg。水漿管理、病蟲防治同大田生產。
肥料運籌(每667 m2用量):基肥施商品有機肥500 kg加42%(24-8-10)水稻專用BB肥25 kg,斷奶肥施尿素7.5 kg,分蘗肥施42%(24-8-10)水稻專用BB肥25 kg,平衡肥施42%(24-8-10)水稻專用BB肥12.5 kg,穗肥施42%(24-8-10)水稻專用BB肥12.5 kg(早熟品種施水稻專用BB肥5 kg),折合純氮21.5 kg(早熟品種為19.7 kg)。
2.1 生育期
各參試早熟品種的成熟期在10月11~18日,其中全生育期最短的是“滬早軟2123”,為130 d;最長的是“滬旱11”,為137 d。
各參試中熟品種成熟期在10月25~27日,且全生育期較接近,變幅為142~144 d(見表1)。
表1 各參試品種(系)生育期比較
2.2 莖蘗動態(tài)
在各參試的早熟品種中,每667 m2高峰苗數(shù)、每667 m2有效穗數(shù)、單株分蘗數(shù)最多的是“松香早粳”,分別為43.2萬苗、23.21萬穗、4.7個;成穗率最高的是“滬早軟2123”,為71.0%。
在各參試的中熟品種中,每667 m2高峰苗數(shù)均出現(xiàn)在7月23日,最高的是“丙11-121”,為46.2萬苗,最低的是“滬香11-21”,為28.2萬苗;每667 m2有效穗數(shù)最多的是“丙11-121”,為31.45萬穗,最少的是“青香軟粳”,為22.10萬穗;單株分蘗數(shù)最多的是“滬軟12-12”,為3.8個,最少的是“gm01”,為2.3個;成穗率最高的是“gm01”,為79.9%,最低的是“滬軟12-12”,為58.0%(見表2)。
2.3 主要農藝、經濟性狀
在各參試的早熟品種中,株高最高的是“滬早香粳380”,為102.6 cm,最矮的是“滬早軟2123”,為83.8 cm;穗長最長的是“滬旱11”,為16.9 cm;每穗總粒數(shù)、實粒數(shù)最多的是“滬旱11”,分別為158.2、131.6粒;結實率最高的是“松1013”,為97.0%;千粒重最高的是“滬早香粳380”,為28.0 g。
中熟品種中,株高最高的是“滬軟12-12”,為115.7 cm,最矮的是“滬香粳106”,為88.6 cm;穗長最長的是“gm01”,為16.6 cm;每穗總粒數(shù)、實粒數(shù)最多的是“青香軟粳”,分別為141.2、118.1粒;結實率最高的是“滬香粳106”,為94.8%;千粒重最高的是“滬香11-21”,為29.2 g(見表3)。
表2 各參試品種(系)莖蘗動態(tài)比較
2.4 產 量
在各參試的早熟品種中,每667 m2理論產量最高的是“滬旱11”,為692.0 kg,最低的是“早玉香粳”,為553.8 kg;每667 m2實收產量最高的是“滬早香粳380”,為548.9 kg,最低的是“松1013”,為393.2 kg。
各參試中熟品種中,每667 m2理論產量最高的是“gm01”,為728.3 kg,最低的是“滬香11-21”,為630.8 kg;每667 m2實收產量最高的是“滬香粳106”,為683.8 kg,最低的是“青香軟粳”,為556.7 kg(見表4)。
表4 各參試品種(系)產量情況
2.5 抗倒性
據(jù)田間調查,在各參試的早熟品種中,“松香早粳”、“早玉香粳”倒伏面積均占80%,“松1013” 倒伏面積占30%,“滬旱11”倒伏面積占5%,“滬早軟2123”略有傾斜,“滬早香粳380”未發(fā)生倒伏。
在各參試的中熟品種中,“青香軟粳”倒伏面積占90%,“gm01”倒伏面積占25%,其他品種均未發(fā)生倒伏。
2.6 米 質
經JSWL大米食味測定儀測定,在各參試的早熟品種中,食味值最高的是“滬早香粳380”、“滬旱11”、“松香早粳”,均為76,其次是“滬早軟2123”和“松1013”,均為75,最低的是“早玉香粳”,為72。
在各參試的中熟品種中,食味值最高的是“滬軟12-12”和“青香軟粳”,均為87;其次是“滬香粳106”和“滬香11-21”,食味值均為82;最低的是“gm01”,食味值為72(見表5)。
表5 各參試品種(系)米質情況
在各參試的早熟品種中,“滬早香粳380”熟期較早,每667 m2實產最高,為548.9 kg,食味值最高,為76,且抗倒性好,全生育期內未發(fā)生倒伏,綜合抗性較好,可擴大示范面積;“滬早軟2123”熟期最早,產量較高,米質、抗性較好,可進一步試驗示范。
在各參試的中熟品種中,“滬香粳106”植株矮,產量高,綜合抗性好,且米質較好,可在糧食合作社、家庭農場推廣種植;“青香軟粳”米飯適口性好,但有倒伏風險,可作為優(yōu)質稻米采用小苗機插進行小面積種植。
2016-05-31
*為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