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練團體操”家長別起急
林日新
日前,北大附中廣州實驗學校小學部舉行了“陽光體育,健康校園”主題運動會。開幕式上的大型團體操展示吸引了眾多家長的“長槍短炮”。不過,有家長質(zhì)疑,讓孩子們花費不算短的時間去訓練整齊劃一,是否有必要呢?近年來,中小學生團體操這一表演形式受到了一些質(zhì)疑。(廣州日報)
乍一看這則新聞,筆者情不自禁地長嘆一聲:如今的教師真難當??!若是教師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家長起急,情有可原;若是教師不公平對待學生,家長起急,那也是人之常情;然而,學校為了準備運動會的開幕式,讓學生每天排練一小時的團體操,家長竟然也起急?新聞稱,大部分學生家長表示不希望擠占體育課的時間,有家長表示“體育課的課時本來就很珍貴了,希望孩子能夠更多地跑跑跳跳,而不是反反復復地練那么一兩個動作”。還有家長告訴記者,孩子在上幼兒園時,為了畢業(yè)匯演,花了差不多整個學期來排練團體舞蹈,十分辛苦,得不償失。
家長的質(zhì)疑初看起來似乎有些道理,然而仔細思考,其實非然。因為體育課不像一些家長所理解的那樣簡單,它除了常見的跑跑跳跳、踢踢打打的田徑和球類活動外,還有許多方面的鍛煉,團體操也是體育活動中的重要內(nèi)容。團體操還是音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內(nèi)容,在一些活動中經(jīng)常會用到,特別是運動會開幕式前的團體操表演,既能增加氣氛,又能展現(xiàn)學校的精神風貌。它集中反映了學校的管理水平和體育、文化、藝術水平。團體操的訓練過程也是對學生進行藝術和體育教育的過程,在學校的綜合教學中有著一定的意義。
近年來,不少家長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和成長,善于從網(wǎng)上搜集一些專家的教育觀點來武裝自己,久而久之,竟覺得自己也成了“教育專家”。有些家長樂于做“教育專家”的代言人,時不時就居高臨下地指揮或質(zhì)疑教師:從今年5月的“讓學生掃廁所”,到今天新聞中提到的“小學生練團體操”,本是一些有激勵作用的好舉措,到了他們眼中卻成了十惡不赦的“壞事”。在這種輿論過分關注、媒體動輒吐槽的大語境下,學校和教師成了人人可欺的“小媳婦”,不敢多說一句話,不敢多邁一下步。試問,長此以往,誰還敢理直氣壯地改革、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