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曉珊
摘要:目前,技工學校的英語教學有許多不恰當?shù)姆椒?,尤其詞匯教學方面,方法落后,不能滿足當代學生的學習要求,教學效果差。本文提出較為先進的教學理念,如設置場景、實物呈現(xiàn)、多媒體教學等,努力為英語詞匯教學提供更加有效的教學指導。
關鍵詞:技工學校課堂英語詞匯教學
英語詞匯教學向來是中學英語教學的難點,課堂時間有限,教師方法落后,教學理念陳舊。廣大的英語教師要不斷開拓新方法,提高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
一、當前技工學校英語課堂詞匯教學存在的誤區(qū)
1.詞匯教學誤區(qū)
(1)孤立講解詞匯。傳統(tǒng)教學方法是把詞匯從句子、文章中分離開來,講解發(fā)音、拼讀。但是單詞是高度抽象化的,單獨講解的記憶與理解效果差,還容易讓學生感覺詞匯學習枯燥乏味,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
(2)詞匯識記缺乏方法傳授。有不少老師寄望學生能在課前預習與課后復習中自學英語詞匯,但是語言的抽象性,讓很多學生無從做起。老師很少向同學講解英語詞匯識記方法,也很少研究詞匯記憶的策略問題,導致學生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詞匯記憶上面,但是效果不明顯,還產(chǎn)生負面情緒。
(3)缺乏語言背后文化內涵的講解。英語詞匯的意義反映了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的文化背景、社會習俗,思維方式等。受課堂時間的限制,老師很少有機會講解英語詞匯在其文化背景中的意義,以至于學生在學習與使用中,往往出現(xiàn)風馬牛不相及的現(xiàn)象,錯誤使用現(xiàn)象經(jīng)常發(fā)生。
2.詞匯理解誤區(qū)
(1)理解詞義表面化。在學習詞匯意義時,理解詞匯在短語、句子中的正確詞義非常重要,但是由于學生的英語詞匯、語言的積累太少,經(jīng)常做一對一簡單的解釋。語言作為對實物(包含行為、概念)的高度概括,兩種語言在互譯中很少可以找到互相唯一的對應,尤其在特定的短語與句子中。如漢語中的“開”字的使用,有“開燈”“開刀”“開車”“開門”,在翻譯成英語的時候,與“開”對應的是“turn on”“operate”“drive”“open”。
如同漢字的多意情況,英語詞匯也有多意現(xiàn)象。但是由于學習環(huán)境、條件的限制,學生往往只能理解詞匯的某一意思,對單詞的中心意思,具體用法則難以理解并掌握。
(2)忽略詞匯的文化內涵。學生在理解詞匯意義時,直覺上認為詞匯可獨立存在,但是單一詞匯沒有多少實際意義,只有在特定語境里,詞匯靈活的意義才凸顯出來。如“black”,如果學生看到“black”馬上想到“黑”,那就印證了本小節(jié)的觀點,沒有把“black”放在特定環(huán)境中解釋。如“black tea”應當翻譯成“紅茶”,這里面含有歷史原因與文化差異。在英美國家“black”一般用于形容不受歡迎的、不吉利的實物,如“black list”(黑名單)等等。而“white”,馬上讓人想到“白色”,但是在英語文化中,“white”還有“吉利…善良”等意思,較為積極,如“awhite day(黃道吉日)”“awhitelie(善意的謊言)”。
所以在學習英語詞匯時,首先應了解特定句式下的詞匯意思,其次了解英語文化的內涵,了解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的思維方式,在記憶詞匯時才能提高記憶準確度。
(3)機械記憶、不會使用。語言是溝通的工具。如果為了應付考試,在單詞記憶上就會僵化。老師,甚至學生家長為了讓學生的英語成績提升,會買很多學習資料。學生學到的英語缺乏實用性,沒有把英語轉化為溝通技能。這是由英語的學習方式?jīng)Q定的——聽課、做題,學生沒有實踐練習。
二、技工學校英語課堂詞匯教學方法探究
1.英語詞匯教學基本原則
(1)以學生為中心。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要讓學生主動去學習英語詞匯、句子、文章,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開發(fā)他們的首創(chuàng)精神。學生主動了解詞匯意思,主動加工詞匯信息,構建詞匯意思體系;教師主要起到推動作用,為學生答疑解惑,糾正理解錯誤,提供教學資料。
(2)設置英語環(huán)境、構建詞匯知識。英語學習最大的障礙就是在漢語環(huán)境與漢語習慣中學習英語。有人開玩笑說:小學文化程度送到美國呆三年,英語水平比大學生還要強。這當然有夸張成分。這種環(huán)境培養(yǎng)的英語主要以說為主,是對英語感性的認識,但這也啟發(fā)了國內英語教學方法——構建英語環(huán)境。比如英語老師建議學校,把學校內的各種標語、名牌、通知、規(guī)章制度分別以英文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甚至純以英文標示出來,在條件允許條件下可以播放英文歌曲、英語新聞等,增加學生對英語的接觸頻率,讓學生主動去學習詞匯知識。
(3)協(xié)作學習原則。讓同學自己選擇同學,3~5人一組,建立詞匯學習目標,研究學習方法,互相督促學習。老師應該給學生一定的自由時間,讓他們自己制造真實情景或模擬課文情景,分配角色并進行表演,以口語的形式加深詞匯意義的理解與記憶。
(4)文化導入原則。英語是以英國、美國為首的部分國家的母語,與漢語有明顯的區(qū)別。學習英語詞匯,如果避開英美文化,將嚴重影響英語詞匯以及英語知識的學習。語言背后承載的是文化。在教學過程中,要時刻向學生講解英語文化背景,講解英語詞匯的歷史、發(fā)展、演化。讓學生大量接觸英語原創(chuàng)學習資料,如英文報紙、電影,內容要能反映英語國家積極的內容,達到英語教學、教育的雙重目的。
2.交際法
交際法是把語言與預設成交流工具,認為英語或其他外國語言的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學習者的交際能力。“交際能力”的概念首創(chuàng)者是美國語言學家海姆斯。他認為語言學習者只有做到可以判斷一個完整的句子是否符合語言規(guī)則,并能通過學習可以在合適的場景創(chuàng)造出同樣符合語言規(guī)則的句子。這種理論特別強調語言的功能與形式意義,所以在英語教學中忽略了語言的結構,強調了語言的功能。英語教師在課堂中使用交際法教學,設置學生小組,讓學生模擬現(xiàn)實場景。教師扮演交際顧問,為學生答疑解惑,觀察不同學習小組的區(qū)別予以指導,同時老師也是參與者,適當?shù)臅r候用英語交談的方式參與進來。使用交際法,能夠幫助學生鞏固詞匯的意義、用法。
3.聽說法
把語言看作是一個系統(tǒng),是由結構上相互聯(lián)系的用來表達完整語義的部分組成的。這是聽說法的基本概念。聽說法認為在語言教學中,需要通過有效刺激——做出反應——強化功能的過程完成詞匯記憶。該理論模式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是:
要想達到學習目的,此過程要反復訓練,即老師反復輸出語言刺激,刺激學生的語言感官。聽說法重視的是老師反復做出示范,學生大量模仿、聽說、記憶、練習,以此來掌握語言的結構與功能,如讀法、寫法、語法、結構等。聽說法主張口語練習居于主導,比單純文字式記憶要更加有利于培養(yǎng)讀寫能力。
三、技工學校英語詞匯教學技巧
1.詞匯與實物結合
英語詞匯的意義是抽象的,不便于理解與記憶,可以選用與英語詞義相對應的具體實物讓學生理解詞義,尤其是名詞類詞匯,實物展現(xiàn)可以提高詞匯記憶速度與準確度,具有良好的學習效果。如“book”——書本,詞義來源于實物,然后在人類的意識進化中逐漸抽象化,產(chǎn)生“book”一詞。實物可以是物品實體,也可以是物品實體的圖片。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以兩個班為對比,以名詞教學為例。在A班,實行立體教學——采用名詞卡片展示動物,如dove(鴿子)、horse(馬)、tiger(老虎),讓學生一邊看圖片,一邊描述動物特點。在另一個班,筆者采用直接灌輸?shù)钠胀ń虒W,只是讓學生單獨記憶單詞詞義。后來對比,A班的記憶效果非常好,B班出現(xiàn)張冠李戴的現(xiàn)象。
2.媒介演示法
媒介演示用了當前較為流行的PPT軟件教學,多媒體教學的廣度要明顯優(yōu)于實物教學法,不僅可以展示名詞性物品,還能利用flash動畫技術設計各類場景,是集聲音、人物、場景布置等為一體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為多數(shù)教師認可。媒介提供了立體的教學資源,提供了傳統(tǒng)教學無法滿足的教材資源,把特定的詞匯、句子放在特定的場景中,可以展現(xiàn)較為復雜的語境和語義表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下定義
下定義法是用一段句子來解釋詞匯,更像漢語教學中的解釋詞義。此方法也被廣泛用于教學活動中。對詞匯下定義,可以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意義。用同一種語言作互相解釋,不但加強了對目標詞匯的理解,同時還鍛煉了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是一舉兩得的做法。
四、小結
綜上所述,英語詞匯教學具有復雜性,多方面性。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利用各種資源,設計多種教學方案。要利用有限的教學材料,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教學內容。要與時俱進,采用更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