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劍華
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一、二年級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識字量很大。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小學一、二年級的教學重點。良好的識字習慣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而識字過程中的認讀也對學生的閱讀習慣有深遠的影響。我認為,打好這個基礎非常重要,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多感官參與,在游戲中識字,在生活中識字。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識字習慣,也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
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我認為識字教學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人手:
一、多種感官參與。在游戲中識字
課堂上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游戲,讓學生多種感官同時參與識字活動,一邊學,一邊玩,充分調(diào)動學生識字積極性。游戲識字在形式上主要有以下幾種。
1.猜字謎
猜字謎是一種學生喜聞樂見的識字形式,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把識字引入謎語,讓學生通過猜謎語來記憶生字,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告”字時,把“告”字的謎面記為:一口咬掉牛尾巴?!氨獭弊挚捎洖椋和跸壬?,白先生,兩人并排坐在石頭上?!半m”字可記為:一口吃下一條蟲?!案摺笨捎洖椋阂稽c一橫長,口字在中央,大口張著嘴,小口往里藏……這些方法不僅讓學生記住了生字,還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愛學樂學的態(tài)度,可謂一舉多得。
2.編順口溜
順口溜易學易記,學生對順口溜有一種天然的親近。如我在教“泡、跑、飽、袍、炮、抱”這幾個形聲字時,編成以下順口溜:“有水把茶泡,有足快快跑,有飯能吃飽,有衣穿長袍,有火放鞭炮,有手輕輕抱?!比绱艘痪帲鷦佑腥?,妙趣橫生,大大提高了學生識字、辨字的能力。
3.編兒歌
兒歌朗朗上口,生動有趣,對低年級學生有著無窮的魅力。如我在教學區(qū)分“己、已、巳”三字時,把它們編為“全張嘴巴是個己,半張嘴巴是個已,閉緊嘴巴是個巳;區(qū)分“今、令”時,編為“有點令,無點今,仔細看,要分清”;區(qū)分“為、辦”時,可編為“一個力字加兩點,一個為字,一個辦,為字兩點在上下,辦字兩點在兩邊,位置不同形不同,意義更是不相干……這樣一編,學生們興趣大增,學起來津津有味,并在快樂的笑聲中牢牢記住了這些字。
二、借助漢語拼音?!盁o師自通”中識字
常言道:“兒童讀書多,識字多”,確實有它的道理。小學生的識字總量本身不多,但并不能影響學生發(fā)展語言的速度。在學好拼音閱讀的前提下,要多讓學生讀注音課文,借助漢語拼音,學生聽說讀寫同步進行,在語言閱讀環(huán)境下,學生自然就會看上面的字,讀得多了,看得也多了,印象就深了。達到了發(fā)展語言、訓練思維和識字的目的。
比如,在教學《烏鴉喝水》的課文時,可以先讓學生按拼音多讀幾遍,然后出示烏鴉的圖片,與“鳥”字進行對比,加深學生的記憶。在教師的刻意強化下,學生讀著拼音,看著字形,邊讀邊識,無形之中就記住了漢字。這種不用教師反復地教的方式,我覺得可以稱為“無師自通”地識字。
此外,讓學生多讀注音課文,無形之中也讓學生的普通話水平得到了提升。
三、尊重學生差異,分層次識字
學生自身的基礎存在差異,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有的學生能讀很多字,有的學生完全沒有識字的能力。同樣一篇課文,有的學生能通順地讀上一遍,而有的學生可能讀了幾句就讀不下去,加上學前教育有著較大的差異,我認為必須對學生實施分層次教學,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面對不同的學生,我不給學生吃“大鍋飯”,而是各自定制了“菜單”。比如,針對認識全部生字的學生,我要求他們讀通句子,多誦讀幾遍。而認識大部分生字的學生,我要求他們認讀生字和組成詞語,其他的學生就只讀生字。這樣的話,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提升,都有收獲。
比如,在教學一年級下冊課文《識字2》時。課文要求認識14個生字,學會寫6個生字。我出示了懂禮貌、父母教、認真聽、做錯事、改正、愿、洗碗筷、掃庭院的“生字列車”,指導學生重點認讀“洗、掃、認、真、父、母”這幾個生字。教完生字,我讓學生自己認讀這些生字,每個字對號入座。我出示了一幅畫,讓學生想一想:“圖上講了一件什么事情?這是一位怎么樣的好孩子?”針對學習效果好的學生,我讓他們通讀課文;針對只能讀大半生字的學生,我讓他們組詞,讀詞語,而對記不住生字的學生,我特別讓他們認讀拼音,我出示“小朋友,正少年,尊長輩,懂禮貌”的卡片,生字用紅字體標出,讓他們對著卡片多讀幾遍;針對學得特別慢的學生,我會抓住關(guān)鍵筆畫指導寫字,讓學生一筆一筆地跟寫。這樣一來,各個程度的學生都有了各自的發(fā)展。此外,不能以識字量的多少來論學生的長短,學生之間只存在差異,不存在差生。
四、開展實踐活動。在生活中識字
生活實踐是學生識字、認字的源泉,小學生雖然年紀尚小,但也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我結(jié)合學生的興趣,開展了一些實踐活動。比如,圍繞孝順的主題,我讓學生回家?guī)桶职謰寢屪黾覄眨⒆屗麄冇涀∽鲞^哪些家務,并記下來,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識字。曾經(jīng)我設置過一個逛超市的主題,我讓學生圍繞美食這個主題,收集生字,識記瓜果蔬菜,然后采取模擬、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并開展識字比賽,路上的廣告語、標牌,食物的包裝,商店名,車站名都成了學生識字的活資源。
此外,針對一年級的學生,我一般采用直觀教學法,比如,學習“入”字時,我會讓學生看生動形象的圖片,然后叫一個學生現(xiàn)場演示從外面走入教室的場景,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到字的含義。這樣的話,學生在課堂上識字的興趣大大提高了,經(jīng)過長時間的訓練,識字能力也加強了。
總之,我們要給學生們一個寬廣、自由的空間,讓他們愉快地學習,愉快地識字,養(yǎng)成良好的識字習慣,培養(yǎng)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讓每位學生在學習母語的道路上,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