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曉燕
挖掘鄉(xiāng)土游戲 促進家園共育
●雷曉燕
接待家長半日活動結束后,媛媛老師紅著眼走進辦公室,一臉的委屈。原來,今天活動中有幾個小朋友的爺爺奶奶對我們幼兒園的活動內容意見非常大:不教孩子拼音、算術、識字,盡讓孩子瘋玩,還做什么手工,這樣能考上大學?以為幼兒園從民辦變成了公辦,會越辦越好,哪知越辦越差,這樣下去孩子們不是被耽誤了嗎?
我們園是政府剛剛整體回購的一所農村民辦園改建成的公辦園,留守兒童較多,大部分孩子平時都由老人帶,因而家庭教育水平普遍偏低,教育觀念也很落后。雖然都有一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但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幼兒園、學校,缺乏家園共育的理念。
針對幼兒園的這些實際情況,我們在充分了解了農村幼兒生活環(huán)境的基礎上,確立了以鄉(xiāng)土游戲為特色的園本文化,并以鄉(xiāng)土游戲搭建家園共育的平臺,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創(chuàng)設了適合農村幼兒的活動環(huán)境。
首先是組織教師家訪,因為農村很多幼兒是坐校車上幼兒園的,除了家長會和家長開放日外,家長很少來幼兒園。由于幼兒園的教師大多是新招考的年輕教師,缺乏跟家長溝通的經(jīng)驗,特別是跟文化層次較低的農村家長進行有效溝通就更困難了。為此,我們在家訪前對教師進行了較全面的關于家園共育的培訓,讓教師不僅學會怎樣跟孩子說話,還學會怎樣跟家長說話,用家長聽得懂的語言,來解釋小學化傾向的危害。如“您把半年的農活一個月干完了,這有兩個不好的結果,第一是人很累,甚至傷身體;第二是干完以后就沒有事情可干了,剩下的時間就只能玩了。孩子的學習也是這樣,拼音、識字、算術都是小學的內容,如果現(xiàn)在讓孩子學,孩子會感覺很吃力,弄不好還會讓孩子產生厭學情緒,即便是孩子勉強掌握了,將來上小學時,老師教的內容他都會,這樣他就很難認真去學了,甚至認為學習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不聽課考試也可以得高分。時間一長,孩子很可能會養(yǎng)成上課不聽講的習慣,這樣的習慣會耽誤孩子的一生?!边@樣,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讓家長懂得了孩子在幼兒園的主要任務就是習慣和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不是學習小學的書本知識。
家訪除了宣傳科學育兒觀念外,還有另外一個任務:挖掘鄉(xiāng)土游戲。教師向家長調查他們小時候玩過的各種鄉(xiāng)土游戲及其玩法,收集了踢毽子、跳房子、打陀螺、滾鐵環(huán)、拍紙方、挑竹簽、舞獅、舞龍等鄉(xiāng)土游戲,然后對游戲進行分類,還在傳統(tǒng)玩法的基礎上,對部分游戲玩法進行了創(chuàng)新。針對游戲特點,我們告訴家長幼兒園開展鄉(xiāng)土游戲有哪些好處,如增強幼兒體能,培養(yǎng)幼兒跟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開發(fā)幼兒智力等,讓家長明白這些游戲孩子既感興趣,又對孩子的成長有好處。此外,我們還請有經(jīng)驗的家長來幼兒園進行鄉(xiāng)土游戲玩法的傳授,這一舉措使農村家長非常有成就感,參與活動的熱情大大提高,特別是孩子的爺爺奶奶們,參加活動非常積極。
▲親子運動會
在此基礎上,我們的開放日活動、親子運動會等,都把鄉(xiāng)土游戲作為“重頭戲”,家長的參與熱情異常高漲。特別是舉辦“鄉(xiāng)土游戲進校園”親子運動會的那段時間,幾乎每天都能聽到孩子講在家怎樣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進行訓練的故事。以鄉(xiāng)土游戲促進家園共育不到一年,就再也沒有家長質疑我們的活動內容和方式了?,F(xiàn)在,鄉(xiāng)土游戲已作為園本課程融入了幼兒的一日活動之中。
(作者單位:宜昌市夷陵區(qū)直屬機關幼兒園龍泉分園)
(責任編輯 周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