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利●
陜西省渭南市瑞泉中學(714000)
?
高中化學課堂改革的新方向初探
劉娟利●
陜西省渭南市瑞泉中學(714000)
“為了每位學生的發(fā)展,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也要緊跟時代的步伐,落實新課改的理念,促進學生對于化學知識的掌握和學習技能的提高.本文主要從課堂活動的非結構性、師生之間的對話、學生體驗知識幾個方面進行了探究,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和課堂的高效.
高中化學;活動 對話;體驗;高效課堂
《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在教學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實踐性、科學性,使學生能夠從已有的經驗出發(fā),通過熟悉的生活情境來感受化學的重要性.教師在化學教學中要顛覆教育思想的習慣性思維,把課程作為教師和學生經驗的生長點,教學從灌輸中心轉化為對話中心,教師由孤獨的熟練技術人員轉化為伙伴式的實踐團隊,引導學生多參與課堂,通過學生思維的運轉來進行邏輯分析和推理判斷,實現(xiàn)在探究中掌握知識規(guī)律,靈活地應用知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
傳統(tǒng)教育活動主要是教師向學生傳遞信息的單向過程,缺乏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和碰撞,沒有形成思想、知識、情感、能力交流,信息傳播效率低,學生很容易對教學活動產生厭倦和松懈.化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以活動激發(fā)學生興趣和動機,還要注意以群體間思想與經驗交流的方式讓教師、學生表現(xiàn)他們的個性和才能,使他們互相啟發(fā),產生更多的探索愿望,形成自信、自強的精神.同時,教師、學生之間的交流還有助于破除以自我為中心的態(tài)度,養(yǎng)成容納不同意見的習慣,從而使謙虛與自信相結合,真正促進教學相長.
例如在學習“離子反應”時,對于電解質與非電解質的認識和理解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合作探究并且積極地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通過學生和教師的合作討論,在交流和對話中學生會認識到不是電解質的物質不一定是非電解質,因為判斷他們的基本前提使化合物,單質和混合物既不是電解質又不是非電解質.電解質不一定同時在水溶液里能導電,在熔融狀態(tài)下也能導電.如HCl在熔融時不導電,但在水溶液中能導電,所以HCl也屬于電解質.導電的物質不一定是電解質,而不導電的物質不一定不是電解質.例如Fe、Cu等金屬在熔融狀態(tài)下也能夠導電,但他們都是單質,不屬于電解質.通過學生和教師的溝通交流,學生的認識不斷地深刻,學生的理解能力也不斷地提高,實現(xiàn)了學生對于知識的深刻理解.在對話中,教師必須始終處于高度敏感和興奮的狀態(tài),時刻悉心聆聽學生的問題,根據學生的發(fā)言迅速判斷并做出應對,這對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進教學相長.
體驗是知識內化的直接基礎,教師在學生面前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對所要傳授的知識進行巧妙的設計,把學生引入問題情境、思維困境、從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這無疑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最佳的體驗空間.而且教師是否與學生直接面對面深入交流,所激發(fā)的情感是不同的,產生體驗的準備狀態(tài)也不同,相應的知識內化的程度也就有差異.體驗學習為學生內化和鞏固知識提供了一個最佳的體驗情境.
例如在學習《化學反應的速率和限度》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通過實驗的方式來自主地感受和體驗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有哪些?通過學生的自主體驗,學生會從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進行探究.內因主要是由反應物的結構和性質來決定的,而外因則包括了濃度、壓強、溫度、催化劑等因素.在化學反應中如果其他條件不變,增加反應物的濃度可以增加化學反應的速率;對于有氣體參加的反應來說,當其他條件不變時,增大壓強,就是增加單位體積里反應物的物質的量,可以增大化學反應速率;升高溫度一般可以使化學反應反應速率增大,而且加入催化劑也可以使化學反應速度增大.學生通過自己的體驗,會發(fā)現(xiàn)借助光、電磁波、超聲波、反應物顆粒的大小等等都會對化學反應的速率造成影響,從而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學反應的速度和限度,內化為自己的知識,提高學習能力,掌握知識技能.
總之,教師要從思想上發(fā)生變化,注重化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使學生能夠成為課堂的主人和學習的主體,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探究中.學生通過體驗和感受會形成深刻的理解,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幫助學生掌握化學知識以及學習技能,實現(xiàn)有效學習.
[1]學梅 新課標理念下中學化學實驗教學功能的探索 [J];中小學實驗與裝備;2006年06期
[2]張慶林 多元智能理論與化學教學的整合 [J];課程.教材.教法;2005年06期
G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