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效珍,何啟蓋
(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動物醫(yī)學院農(nóng)業(yè)微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湖北武漢430070)
豬原發(fā)性水皰病與塞尼卡病毒A
郭效珍,何啟蓋
(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動物醫(yī)學院農(nóng)業(yè)微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湖北武漢430070)
自2007年加拿大發(fā)生豬原發(fā)性水皰?。≒IVD)并認為與塞尼卡病毒A(Senecavirus A,SVA)有關,隨后巴西和美國先后暴發(fā)該病,其特征是感染豬可出現(xiàn)水皰性變化和新生仔豬死亡[1]。該病與口蹄疫(FMD)、豬水皰?。⊿VD)、豬水皰疹(VES)及水皰性口炎(VS)極為相似,臨床上很難區(qū)分[2]。在2016年國際豬病會議(IPVS)中成為討論交流的熱點疾病之一。本文簡要綜述了該病的研究現(xiàn)狀,希望對同行有幫助。
豬原發(fā)性水皰病早前在澳大利亞、新西蘭和美國就有報道,但是直到2007年加拿大暴發(fā)PIVD,才將SVA與豬原發(fā)性水皰病聯(lián)系到一起。巴西和美國分別于2014年和2015年先后暴發(fā)該病[3]。
2015年初,巴西暴發(fā)SVA,對暴發(fā)該病的5個豬場進行調(diào)查,有的病豬發(fā)病第1周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肌無力、昏睡、流涎、皮膚充血、神經(jīng)癥狀和腹瀉等,癥狀持續(xù)3~10 d。有的仔豬突然死亡,死亡率可達20%~30%。剖檢10頭突然死亡的仔豬發(fā)現(xiàn),腎臟點狀出血、間質(zhì)性肺炎、舌和冠狀墊潰瘍、舌炎,組織學變化見膀胱尿路上皮細胞球狀變性等。比較有趣的是,神經(jīng)癥狀死亡的仔豬免疫組織化學方法(IHC)檢測發(fā)現(xiàn),SVA分布于腦部脈絡層的上皮細胞和周圍血管內(nèi)皮細胞中,推測可能是通過改變血管上皮細胞的完整性,進而感染神經(jīng)脈絡層,隨后傳遞到相鄰的神經(jīng)纖維網(wǎng)從而導致神經(jīng)癥狀的產(chǎn)生。同時,IHC結果表明所有感染仔豬的尿道上皮細胞中均能檢測到SVA,提示尿液可能是該病的一種傳播方式和豬場感染的污染源。此外,IHC和RT-PCR鑒定發(fā)現(xiàn)SVA存在于腹瀉仔豬的腸道,表明SVA可以在腸道上皮細胞增殖。該研究表明,SVA是一種泛嗜性病毒,在感染早期造成多系統(tǒng)性疾病[4]。
自2015年7月,豬原發(fā)性水皰病在美國愛荷華州和南達科塔暴發(fā),隨后在其它州市也有報道?;疾∝i臨床表現(xiàn)為,由于腳墊和蹄冠水皰破損而導致的急性跛行,伴隨食欲不振和發(fā)熱。眼觀病理變化主要表現(xiàn)為蹄冠充血、皮膚水皰破裂導致潰瘍,鼻口部和口腔產(chǎn)生水皰。愛荷華州立大學獸醫(yī)診斷實驗室檢測發(fā)現(xiàn)SVA陽性,而FMDV(口蹄疫病毒)、VSV(水皰性口炎病毒)和SVDV(豬水皰病病毒)陰性。
對美國和巴西發(fā)生水皰病和新生仔豬死亡的豬場,采集臨床樣品和環(huán)境樣品進行SVA檢測,包括豬群病變部位,環(huán)境中從人行通道、排氣扇等采集的拭子,鼠糞便及鼠小腸等,結果老鼠和蠅類飛蟲中都攜帶SVA,表明它們在SVA的傳播中發(fā)揮重要作用[5]。
SVA感染后豬只蹄部形成水皰(圖1,摘自Nestor Montiel等,EID,2016)。2015年巴西仔豬感染SVA后的病理變化(圖2,摘自Raquel A.Leme等,EID,2016),眼觀多灶點舌炎(圖2-A),蹄冠處形成潰瘍(圖2-B),病理組織學顯示舌上皮細胞球樣變性(標尺:20 μm)(圖2-C),膀胱尿路上皮細胞SVA陽性(圖2-D)(標尺:10 μm)。
圖1 美國SVA案例的病變
圖2 巴西SVA案例的病變
塞尼卡病毒A(SVA),原名塞尼卡谷病毒,是一種無囊膜的單股正鏈RNA病毒,屬于小RNA病毒科?;蚪M約7.2 kb,編碼4個結構蛋白(VP1-4)和7個非結構蛋白(2 A-C,3 A-D),其中VP1被公認為是小RNA病毒科免疫原性最強的蛋白[1]。
愛荷華州立大學獸醫(yī)診斷實驗室將SVA毒株VP1和全基因組測序發(fā)現(xiàn),所有的新分離毒株之間同源性高達99%~100%,但是與早期SVA(1988—2001年)序列差異顯著。美國SVA毒株與巴西SVA毒株同源性達97%~98%。進化樹分析表明,SVA在近30年來已發(fā)生變異,致病性增強[2]。
2015年,我國廣東某豬場暴發(fā)了豬水皰性疾病,表現(xiàn)為感染豬只鼻部和口腔形成潰瘍,厭食、跛行,新生仔豬急性死亡,后證實是感染塞尼卡病毒A所致。從陽性病料中成功擴增獲得SVA全基因組,并命名為CH-01-2015,該病毒與其它8株分離自加拿大、巴西和美國的SVA同源性高達94.4%~97.1%,這是中國關于該病毒的首次報道[6]。
根據(jù)科赫法則,分離到的SVA接種豬群可以成功復制PIVD。9周齡豬(29頭)鼻腔接種SVA15-41901 SD毒株(5×107pfu/頭),感染前5 d,對其中12頭豬(Dex-SVA)注射地塞米松,定期采集血清和水皰液進行PCR、SVA抗體檢測和病毒分離,分別于感染后2、4、6、8、10 d隨機選擇SVA感染豬進行剖檢。感染后3 d,所有豬只血清PCR檢測,SVA陽性,感染后5 d,取自水皰液處的棉拭子呈陽性。感染后5 d,剩余的27頭豬(感染后2 d已經(jīng)剖殺了2頭)中有24頭在蹄冠和趾間形成水皰,10 d后部分豬只下唇和鼻口部糜爛,而注射地塞米松的豬只呈現(xiàn)更為嚴重的水皰。間接免疫熒光試驗檢測顯示,所有豬只于感染后15 d血清抗體轉(zhuǎn)陽。水皰液中可以分離到SVA[3]。
5.1 PCR技術
SVA的診斷主要依靠PCR檢測與臨床病變相結合。PCR檢測包括常規(guī)PCR和實時熒光定量PCR兩種。PCR主要擴增VP1和VP3基因[7]。
5.2 新型RNA原位雜交技術
原位雜交技術可以檢測組織切片中特異的RNA或DNA序列。新型的原位雜交RNA-based顯色技術(RNAScope)與雜交信號放大系統(tǒng)相結合來檢測SVA。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獸醫(yī)診斷實驗室保存的30份SVA PCR檢測陽性,且由福爾馬林固定的石蠟包埋組織。樣本取自發(fā)生水皰病的母豬和急性死亡的仔豬。探針靶向SVA的VP1基因。雜交信號呈現(xiàn)紅色,隨后蘇木精復染。同時設立10份陰性對照。水皰病組織檢測結果顯示,SVA存在于患病母豬的表皮組織,主要位于表皮棘細胞層,小泡性損傷。對于新生仔豬急性死亡案例檢測結果顯示,皮膚、脾臟、肝臟、心臟、小腸和淋巴結ISH-RNA檢測均呈陽性,對照組檢測陰性。雖然PCR和ISH-RNA檢測均呈陽性,但是急性死亡仔豬呈現(xiàn)的唯一病理變化就是壞死性舌炎,且該部位可以檢測到SVA。ISH-RNA是用于SVA快速診斷的一個有效手段[8]。
綜上所述,SVA與最近豬場暴發(fā)的PIVD關系密切,臨床上與給養(yǎng)豬生產(chǎn)造成巨大威脅的FMD癥狀極為相似,所以在對臨床上出現(xiàn)水皰為特征的疾病檢測時,應將SVA與FMD、SVD、VES及VS作鑒別診斷。
[1]Gimenez-Lirola L G,Rademacher C,Linhares D,et al.J Clin Microbiol[J],2016,54(8):2082-2089.
[2]Guo B,Rademacher C,Zheng Y,et al.Yoon Identification of novel Senecavirus A from pigs with vesicular disease in the US[C].24th International Pig Veterinary Society Congress(IPVS),2016:109.
[3]Montiel N,Buckley A,Guo B,et al.Vesicular Disease in 9-weekold Pigs Experimentally Infected with Senecavirus A[C].24th International Pig Veterinary Society Congress(IPVS),2016:110.
[4]Leme R A,Oliveira T E,Alcantara B K,et al.Emerg Infect Dis[J],2016,22(7):1238-1241.
[5]Joshi L R,Mohr K A,Clement T,et al.J Clin Microbiol[J], 2016,54(6):1536-1545.
[6]Wu Q,Zhao X,Chen Y,et al.Genome Announc[J],2016,4(1): e01509-15.
[7]Bracht A J,O'Hearn E S,Fabian A W,et al.PLoS One[J], 2016,11(1):e0146211.
[8]Resende T,Marthaler D,Vannucci F,et al.Novel RNA-based in situ hybridization for detection of Senecavirus A in pigs[C]. 24th International Pig Veterinary Society Congress(IPVS), 2016:109.
(編輯:柳青)
S858.285.3
A
1002-1957(2016)05-0061-02
2016-07-28
國家生豬現(xiàn)代產(chǎn)業(yè)技術體系(CARS-36)
郭效珍(1989-),女,山東濰坊人,在讀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豬傳染病診斷與致病機制研究. E-mail:guoxiaozhen@webmail.hzau.edu.cn
何啟蓋,教授,博士生導師.E-mail:he628@mail.hz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