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鑫 王軍
(湖北文理學院體育學院 湖北襄陽 441053)
“弱勢”群體學生體育行為現(xiàn)狀的動態(tài)分析及發(fā)展對策研究①
——以湖北文理學院為例
姚鑫 王軍
(湖北文理學院體育學院 湖北襄陽 441053)
“弱勢”群體學生是指身體素質(zhì)較差,心理素質(zhì)以及身體協(xié)調(diào)能力等各方面條件都低于一般水平,體育成績相對較差,體育測評難以達標的學生。該專題主要以筆者學?!叭鮿荨比后w學生為例,對“弱勢”群體學生體育行為的現(xiàn)狀進行了一定的分析,并就改善這一群體的現(xiàn)狀提出了參考性的對策。
“弱勢”群體學生 體育測評 身體素質(zhì) 體育行為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和學生學業(yè)壓力的增加,高校中出現(xiàn)了一種特殊群體的學生——“弱勢”群體學生。有統(tǒng)計表明這一群體學生正呈逐年上漲的趨勢在發(fā)展。對這一群體的現(xiàn)狀進行動態(tài)分析以及相關解決對策的提出,對于強化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增強學生體質(zhì),構建和諧校園具有重要意義。
“弱勢”群體學生是指身體素質(zhì)較差,心理素質(zhì)以及身體協(xié)調(diào)能力等各方面條件都低于一般水平,體育成績相對較差,體育測評難以達標的學生。
通過定義可以知道,造成這一群體的原因既有自身的又有外界的,既有先天遺傳又有后天形成。目前,由于這一特殊群體的增多,給眾多高校的體育教學和良好學風的建設帶來巨大的挑戰(zhàn)。因此,對這一群體的現(xiàn)狀進行了解并改善,是我們必須面對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2.1 我校“弱勢”群體學生希望開設的體育項目與我?,F(xiàn)有體育項目的對比分析
表1反映的是我?!叭鮿荨比后w學生希望開設的體育項目。學生希望開設的體育項目暫且可以理解為他們感興趣或愿意參與的體育項目,通過表1可以看出:不同性別的體育“弱勢”群體學生都對慢跑比較熱衷(其中女生比例達到42.35%,男生比例達到41.21%),其次女生感興趣的體育項目依次是散步、交際舞、跳繩、羽毛球、乒乓球、保健、排球、武術、籃球;男生依次是乒乓球、散步、羽毛球、籃球、排球、武術、保健、跳繩、交際舞。從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中可以看出:不同性別“弱勢”群體學生對體育運動項目的選擇有所不同,但總的趨勢是傾向于有氧健身類的運動項目,而對于民族傳統(tǒng)類的體育項目如武術他們的興趣不高。有氧健身類運動項目的特點是對運動場地和器材的要求不高,技術偏簡單,而這也正好降低了“弱勢”群體學生參與運動的難度,便于他們堅持鍛煉。
表1 我校“弱勢”群體學生希望開設的體育項目統(tǒng)計表(%)
表2 我?,F(xiàn)有體育項目的選擇表
表3 我?!叭鮿荨比后w學生每周參加體育鍛煉的頻率表
表4 我校“弱勢”群體學生每次鍛煉的時間統(tǒng)計表
表5 “弱勢”群體學生對體育課的態(tài)度(%)
表2反映的是筆者學?,F(xiàn)開設的一些體育項目,通過表2可以看出該校現(xiàn)有的體育項目種類單一,注重于對幾大球類的學習,如籃球、排球、足球等,開設了帶有民族性的傳統(tǒng)體育運動項目,如太極拳、武術,供學生選擇的其他體育項目較少。
通過表1、表2的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該?,F(xiàn)開設的一些體育項目如太極拳不是“弱勢”群體學生感興趣的,有些運動項目雖然在其希望開設的體育項目內(nèi),但其感興趣的濃度并不是很高,這會導致學生們難以投入運動中去,降低他們參與鍛煉的次數(shù)和運動的積極性。所以, 學校應開設多樣化的體育健身運動項目,從運動項目的選擇上滿足學生的需求,提高他們的運動興趣。
2.2 我校“弱勢”群體學生每周參加體育鍛煉的頻率與持續(xù)時間的綜合分析
表3反映的是筆者學?!叭鮿荨比后w學生每周參加體育鍛煉的次數(shù),從中可以看出:“弱勢”群體學生每周參加鍛煉的頻率次數(shù)最多的是1~2次,達到了58.47%,每周參加鍛煉達到3次及以上的人數(shù)不足20%,而不參加鍛煉的人數(shù)達到了22.21%。這反映了“弱勢”群體學生每周參加鍛煉的頻率極低,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因此,學校應通過有效的措施與手段,提高“弱勢”群體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并進一步激發(fā)他們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以此來提高他們參與鍛煉的頻率,為完成終身體育的目標奠定基礎。
表4反映的是筆者學?!叭鮿荨比后w學生每次鍛煉所能持續(xù)的時間,從表中可以看出:有51.67%的學生每次運動的時間不足30 min,而運動時間達到0.5~1 h的只有34.29%,活動時間在1 h以上的相對較少,只有14.04%,由此可見“弱勢”群體學生參加鍛煉持續(xù)的時間較短。
通過表3、表4的綜合可以發(fā)現(xiàn):“弱勢”群體學生每周參加體育鍛煉的頻率較低,且鍛煉持續(xù)的時間短,學生的運動量呈現(xiàn)明顯不足。而科學有效的鍛煉是:每周鍛煉至少3次,每次鍛煉的時間保證在30min以上,運動負荷達到中等強度以上。“弱勢”群體學生所表現(xiàn)出的低頻率、短時間的運動難以取得較好的鍛煉效果,與每天鍛煉1 h的目標也相差較遠。
2.3 我校“弱勢”群體學生對體育課的態(tài)度
表5反映的是筆者學?!叭鮿荨比后w學生對待體育課的態(tài)度。我們暫且可以將他們的態(tài)度歸為兩類:積極主動參與型和消極被動參與型,從表中可以看出: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體育課中的學生較少,只有17.4%,他們對體育課能夠持正確的態(tài)度,也能積極地投入到體育鍛煉中去。相反,消極被動參與到體育課中的人數(shù)較多,達到了82.6%,他們大多對體育課不感興趣,缺乏對體育的足夠認識,參與到體育課中是受到學校的規(guī)定以及老師的強制要求,他們的目的是為了期末考試成績的合格和體育測評的達標。所以,對于這種情況而言,學校應想辦法提高“弱勢”群體學生積極主動投入體育課中的熱情,避免只為了成績的合格或測評的達標而消極被動地參與到體育鍛煉中。
3.1 結論
“弱勢”群體學生傾向于有氧健身類運動項目,而就該校而言,開設的體育項目有些不是“弱勢”群體學生感興趣的?!叭鮿荨比后w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頻率極低,鍛煉持續(xù)時間較短。目前,有17.4%的“弱勢”群體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體育課中,有82,6%的學生消極被動地參與到體育課中。
3.2 建議
(1)開設多樣化的體育健身運動項目,減少對學生吸引力不大的體育項目。提高“弱勢”群體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幫助他們掌握多種運動技能,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2)加大對體育場地、器材的投入,加強技術指導,開展風格多樣的體育競賽或者體育游戲,調(diào)動學生參與到體育運動的積極性,推動他們主動參與體育鍛煉,提高他們參與體育鍛煉的頻率。
(3)因材施教,分班分類教學。一方面,根據(jù)“弱勢”群體學生的身體和心理機能狀況在體育運動中的表現(xiàn)進行因材施教的教學;另一方面,根據(jù)其性別和運動能力進行分班分類的教學。對于身體機能狀況差、心理素質(zhì)低的同學,可設立專門的班級對其進行輔導,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對于有一定運動能力的學生以及心理素質(zhì)稍強一點的學生,可以設立基礎班、提高班等,一切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fā),讓每一個“弱勢”群體學生都能參與到體育鍛煉中。
(4)注重理論知識的普及并加強其教育,加大全民健身意義的宣傳力度,幫助“弱勢”群體學生樹立身體鍛煉的意識,幫助他們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
(5)多利用“手拉手,向前走”的教學方法。所謂“手拉手,向前走”就是用體育成績相對較好的同學帶動“弱勢”群體學生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在一些技術課上需要做示范時,可以讓平時在教學過程中機能表現(xiàn)好的同學做示范。對于心存膽怯、不敢嘗試的“弱勢”群體學生,老師應多鼓勵、激勵他們勇敢邁出第一步。在課下也可以繼續(xù)倡導這一方法。對于平時愛運動的學生,每次運動前可叫上很少或不怎么參加運動的“弱勢”群體學生,鼓舞他們一同進行身體鍛煉。
(6)采用客觀的評價方式,不以最終的結果為評定標準。對于“弱勢”群體學生的考評,應更多地關注他們參與運動的過程。這種過程的考核,一般以學期為階段,即:一個學生在學期末相較這個學期前的成績是否有所提升。這種成績的比較是學生本人與本人的比較,而不是學生本人與他人的比較。采用過程評價為主,結果評價為輔的評價方式,做到對“弱勢”群體學生的評價公平公正。
[1]劉蓉.對高校體育課“弱勢”學生群的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3(2).
[2]韓志霞,樊少波.我國普通高校大學生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現(xiàn)狀分析及建議[J].吉林廣播大學學報,2010(1):32-33.
[3]于玲,姚小敏,易國忠,等.普通高校體質(zhì)弱勢群體學生體育鍛煉的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2010(4):116-118.
[4]陳波,陳琪瑤.大學體育弱勢生的成因與對策研究[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3(1):84-86.
[5]雷建.學生體育行為現(xiàn)狀的動態(tài)分析及發(fā)展對策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科學教育版,2011(3):111-113.
[6]沈誼,周挺進,彭立剛.高校弱勢群體學生體育教學內(nèi)容和方法的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2005(4):123-125.
[7]曾錫銀,徐芝芳.寧夏高校體質(zhì)弱勢群體學生體育活動現(xiàn)狀調(diào)查分析[J].寧夏大學學報,2008(3):285-288.
G80-05
A
2095-2813(2016)11(b)-0078-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2.078
姚鑫(1994,8—),女,苗族,湖北恩施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體育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