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惠娟,劉珊
1.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一一醫(yī)院消化科,黑龍江哈爾濱 150080;2.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一一醫(yī)院藥劑科,黑龍江哈爾濱 150080
新輔助化療在胃癌患者中的應(yīng)用體會
韓惠娟1,劉珊2
1.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一一醫(yī)院消化科,黑龍江哈爾濱 150080;2.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一一醫(yī)院藥劑科,黑龍江哈爾濱 150080
目的 研究并分析治療胃癌患者時使用新輔助化療的效果。方法 整群收集2013年4月—2015年1月該院收治的胃癌患者共65例,根據(jù)平行、單盲、隨機對照的設(shè)計原則分為對照組(32例)和觀察組(33例),對照組使用奧沙利鉑和卡培他濱進行輔助化療,觀察組使用奧沙利鉑和替吉奧進行輔助化療,將兩組患者6個月、12個月的生存率以及手術(shù)切除率進行觀察和對比。結(jié)果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6個月的生存率分別為87.9%、84.4%,χ2=0.167,P= 0.683;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12個月的生存率分別為66.7%、59.4%,χ2=0.371,P=0.543;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手術(shù)切除率分別為75.8%、71.9%,χ2=0.127,P=0.72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jié)論 在胃癌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奧沙利鉑聯(lián)合卡培他濱或者替吉奧均能夠使患者獲得良好的遠期受益,患者的生存率均得到改善,提示新輔助化療方式值得推廣應(yīng)用。
胃癌;新輔助化療;治療效果
胃癌屬于一種惡性腫瘤,且惡性程度較高,其發(fā)病率和死亡率也不斷上升[1]。在胃癌的治療中,最有效的方式是手術(shù)根除,但是腫瘤在切除后存在較高的復發(fā)率,這主要是由于微小病灶在根除術(shù)中無法清除,而通過放療則能夠起到一定的效果,使患者的生存率得到改善[2]。因此,使用何種化療藥物一直都是臨床研究的重點。在該次研究中,對2013年4月—2015年1月該院收治的65例胃癌患者采用了新輔助化療治療方式,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整群選取2013年4月—2015年1月,在該院接受治療的胃癌患者共65例,根據(jù)平行、單盲、隨機對照的設(shè)計原則分為對照組(32例)和觀察組(33例),其中,對照組男20例,女12例;年齡在53~8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1.9±11.2)歲。觀察組男21例,女11例;年齡在52~8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2.0±11.3)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對該次研究知情同意,并表示愿意配合。該項研究通過了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使用奧沙利鉑(生產(chǎn)廠家:辰欣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H20052531)和卡培他濱(生產(chǎn)廠家: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H20073024)進行輔助化療,奧沙利鉑劑量為130 mg/m2,對患者行靜脈滴注;卡培他濱口服,2次/d,劑量為1 000 mg/m2,1個周期21 d。觀察組使用奧沙利鉑和替吉奧(生產(chǎn)廠家: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H20100135)進行輔助化療,奧沙利鉑劑量為130 mg/m2,對患者行靜脈滴注;替吉奧膠囊2次/d口服,若患者體表面積低于1.25 cm2,劑量為40 mg/次;若患者體表面積為1.25~1.5 cm2,劑量為50 mg/次;若患者體表面積高于1.5 cm2,劑量為60 mg/次,1個周期21 d。
1.3 評價指標
統(tǒng)計對照組患者6個月、12個月的生存率以及手術(shù)切除率,并與觀察組的相關(guān)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
1.4 統(tǒng)計方法
將研究所得的最后數(shù)據(jù)使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在數(shù)據(jù)處理過程中,用以t檢驗計量資料,用以χ2檢驗計數(shù)資料,組間差異經(jīng)P值進行判定,其標準為:若P值低于0.05,則提示最后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若P值高于0.05,則提示最后數(shù)據(jù)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6個月、12個月的生存率以及手術(shù)切除率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表1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6個月、12個月的生存率對比[n(%)]
表2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手術(shù)切除率對比[n(%)]
目前在癌癥的治療過程中,抗腫瘤藥物得到了廣泛的使用,在手術(shù)前后對治療進行輔助,從而對癌細胞擴散進行抑制,并對殘存的癌細胞造成殺傷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手術(shù)的治療效果[3]。在該次研究中,對觀察組的胃癌患者采用了奧沙利鉑聯(lián)合替吉奧的輔助化療方案,對照組患者則接受奧沙利鉑聯(lián)合卡培他濱的輔助化療方案,經(jīng)對比分析研究可知,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 6個月的生存率分別為 87.9%、84.4%,χ2= 0.167,P=0.683;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12個月的生存率分別為66.7%、59.4%,χ2=0.371,P=0.543;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手術(shù)切除率分別為75.8%、71.9%,χ2=0.127,P= 0.722。替吉奧是由替加氟、奧替拉西鉀、吉美嘧啶組成的復合藥物,其中替加氟能夠在肝臟的活化作用下轉(zhuǎn)變成5-FU,奧替拉西鉀則能夠?qū)?-FU向脫氧核苷酸轉(zhuǎn)變產(chǎn)生抑制作用,吉美嘧啶則能夠長時間維持腫瘤組織以及血液當中5-FU的有效濃度,因此治療效果顯著,而且基本不會對消化系統(tǒng)造成不良反應(yīng)[4]??ㄅ嗨麨I屬于新型的靶向型口服藥物,有研究發(fā)現(xiàn)該藥物能夠促使腫瘤組織向氟尿嘧啶轉(zhuǎn)化,從而起到了顯著的抗腫瘤作用[5]。高皓陽等人[6]在研究中對340例胃癌患者分別使用了奧沙利鉑聯(lián)合替吉奧、奧沙利鉑聯(lián)合卡培他濱的化療方式,研究結(jié)果顯示患者的近期和遠期生存率均得到提高,且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該研究結(jié)果與該次研究基本一致。
相關(guān)的研究報道稱,對胃癌的預后判斷取決于胃癌的分期,通常早期胃癌患者可以通過單純的手術(shù)治療得到較為理想的效果,且治愈率可達到80%,而T3N0期的胃癌患者則有一半會在5年內(nèi)死亡[7]。而針對年齡低于50歲、神經(jīng)、血管或淋巴管受侵、低分化的患者,通常建議在手術(shù)切除后接受輔助化療,并采用兩藥聯(lián)合甚至三藥聯(lián)合的化療方案,從而有效改善患者的遠期生存率和復發(fā)率[8]。
綜上所述,在胃癌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奧沙利鉑聯(lián)合卡培他濱或者替吉奧均能夠使患者獲得良好的遠期受益,患者的生存率均得到改善,提示新輔助化療方式值得推廣應(yīng)用。
[1]黃晉熙,楊鐵軍,王程虎,等.多西他賽和順鉑新輔助化療聯(lián)合腸內(nèi)腸外營養(yǎng)治療胃癌幽門梗阻臨床研究[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4,28(10):901-903.
[2]文武魁,洪文光,單曼娥,等.新輔助化療治療穿孔型胃癌的療效[J].廣東醫(yī)學,2012,33(14):2089-2090.
[3]王耿澤,厲冰,任武,等.新輔助化療對胃癌組織COX-2和 Survivin蛋白表達的影響[J].鄭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1, 46(3):419-422.
[4]孫元水,許曉東,胡俊峰,等.新輔助化療聯(lián)合營養(yǎng)支持在胃癌伴幽門梗阻患者的應(yīng)用 [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4,94(8): 584-586.
[5]劉帥,盧明東,陳克,等.新輔助化療對Ⅲ期胃癌的療效及對樹突狀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4, 29(2):85-88.
[6]高皓陽,王靜.胃癌患者術(shù)前新輔助化療應(yīng)用觀察[J].山東醫(yī)藥,2015,55(11):86-88.
[7]崔海濱,張維,白希永,等.進展期胃癌新輔助化療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研究的meta分析[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4,34(9): 1472-1475.
[8]張斌,楊鐵軍,陳小兵,等.早期免疫型腸內(nèi)營養(yǎng)對胃癌新輔助化療患者術(shù)后康復的作用研究[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2,9 (25):35-37.
Experience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HAN Hui-juane,LIU Shan2
1.Department of digestive diseases,No.211 Hospital of PLA,Harbin,Heilongjiang Province,150080 China;2 Department of pharmacy,No.211 Hospital of PLA,Harbin,Heilongjiang Province,150080 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use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effect.Methods Group selection a total of 65 cases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from April 2013 to Ianuary 2015, according to a parallel,single-blind,randomized,controlled design principles into the control group(32 cases)and observation group (33 cases)and control group using oxaliplatin and capecitabine adjuvant chemotherapy,observation group and Gio oxaliplatin adjuvant chemotherapy,two groups of patients for 6 months,12 months,survival and resection rate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 six months survival rates were 87.9%, 84.4%,χ2=0.167,P=0.683;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12 months survival rates were 66.7%,59.4%,χ2= 0.371,P=0.543;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 resection rate was respectively 75.8%,71.9%,χ2= 0.127,P=0.722.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ic cancer patients,oxaliplatin plus capecitabine or Gio patients are able to get a good long-term benefit of the patient survival rate is improved,suggesting that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approach should be widely applied.
Gastric;Neoadjuvant chemotherapy;Treatment
R735
A
1674-0742(2016)06(b)-0134-03
10.16662/j.cnki.1674-0742.2016.17.134
2016-03-15)
韓惠娟(1976-),女,黑龍江肇東人,碩士研究生,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消化腫瘤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