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春梅
(黑龍江省林甸縣林業(yè)局,黑龍江 大慶 166300)
山杏生物學特性及育苗技術
夏春梅
(黑龍江省林甸縣林業(yè)局,黑龍江 大慶 166300)
摘要山杏系干旱地區(qū)保持水土的重要經(jīng)濟樹種,文章闡述了山杏的經(jīng)濟價值、生物學特征、生長習性等,并介紹了山杏的播種育苗技術。由于山杏可作為多種經(jīng)濟樹種的嫁接育苗砧木,能夠提早結實和保持品種的優(yōu)良特性,本文還強調(diào)了嫁接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即接穗貯藏。以期為山杏播種育苗及其他經(jīng)濟樹種的嫁接繁育提供技術依據(jù)。
關鍵詞山杏;育苗;嫁接繁殖;接穗貯藏
山杏〔Armeniacasibirica(L.) Lam.〕,薔薇目、薔薇科、杏屬植物,別名杏子、野杏。泛指用于荒山造林或天然分布的杏屬(Armeniaca)樹種,產(chǎn)于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甘肅、河北、山西等地,生于干燥向陽山坡上、丘陵草原或與落葉喬灌木混生,是重要的水土保持林和經(jīng)濟林造林樹種,可綠化荒山、作沙荒防護林的伴生樹種,在我國北方特別是干旱山區(qū)分布和種植極為廣泛。
1生物學特征
山杏葉片呈卵形、近圓形,葉片長度為5~10 cm,葉寬4~7 cm,葉先端長漸尖至尾尖,基部圓形至近心形,葉緣有鋸齒,葉兩面均無毛,稀下面脈腋間具短柔毛;葉柄長度為2~3.5 cm,無毛,有或無小腺體;花單生,直徑為1.5~2 cm,花先于葉開放;花梗長度1~2 mm;花萼呈紫紅色,萼筒為鐘形,基部微被短柔毛或無毛;萼片長圓狀橢圓形,先端尖,花后反折;花瓣為近圓形、倒卵形,顏色白或粉紅;雄蕊幾與花瓣近等長;子房被短柔毛。果實呈扁球形,直徑為1.5~2.5 cm,果皮顏色為黃或橘紅,有時具紅暈,被短柔毛;果肉薄且干燥,成熟時開裂;核扁呈球形,核易與果肉分離,頂端圓、兩側(cè)扁,腹面寬、銳利,杏仁味苦;3—4月開花, 6—7月坐果。
2生長習性
山杏適應性強,喜光,根系發(fā)達,深入地下,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的特點。在-40~-30 ℃的低溫條件下可安全越冬;在7—8月干旱情況下,當土壤含水率僅達3%~5%時,山杏仍然葉色濃綠,生長良好。定植4~5 a開始結果,10~15 a進入盛果期,壽命較長。山杏采用播種或嫁接繁殖。
3苗木繁育技術
3.1播種繁殖
3.1.1育苗地選擇選擇背風、平緩,土層深厚、肥沃,排灌條件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的地塊作為育苗地。
3.1.2整地播種前對育苗地進行深翻,同時施入有機肥,667 m2使用量1 000 kg,然后耙平作畦或起壟。
3.1.3種子處理 沙藏層積處理 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土壤結凍前,先將山杏種子去除雜質(zhì),再通過水選除去癟種。于室外選擇干燥、向陽、排水良好的地塊,挖寬、深各1 m的長坑,長度依種量多少而定。首先于坑內(nèi)鋪設3~4 cm厚的粗沙,其上再鋪10 cm厚度的細濕沙(控制濕度在60%左右),沙上鋪種3~4 cm厚度。交互層積,最終高出地面20 cm時覆蓋沙子,培土成堆,坑中央豎立草把便于透氣。定期檢查,要防凍防干,濕度不夠時要適量補充水分。1/2種殼開裂時即可播種。
3.1.4浸種催芽播種之前應浸種1周后沙藏1周。浸種水溫控制在50~60 ℃,撈去癟粒,加冷水浸泡1周,每日換水1次。然后撈出1∶3混濕沙,厚度20 cm,保持室溫20 ℃,覆蓋塑料薄膜以保溫保濕,需時常翻動,同時加適量水,待開后播種。
3.1.5播種可進行春播。采用條播方式,播種時間為4月中旬-下旬。苗床平整后開溝,深度5~6 cm,點播,種子間距3~4 cm,覆土厚度5 cm。1周后調(diào)查出苗情況。
3.1.6幼苗管理出苗后要及時中耕、松土、除草,保持苗床土壤濕度,待幼苗長出3~4片真葉時進行間苗,到長出7-8片真葉再次間苗,定株后,6—7月追肥,出苗30 d后,灌施尿素水,375 kg.hm-2,間隔20 d共2次;于7月中旬噴施磷酸氫二鉀二元復合肥液1次;施肥同時修剪,去除當年側(cè)枝。每次施肥后應立即澆水,并及時中耕除草,保持苗床土壤疏松、濕潤。8月份及時打尖去頭以控制高生長,有利于提高苗木的木質(zhì)化程度,提升苗木的越冬抗寒能力。幼苗容易受病蟲鼠害,應積極采取防護措施。出苗后一周內(nèi)可噴灑一次福美砷700倍液,此后噴灑多菌靈800倍液,間隔10 d共2次。
3.2嫁接繁殖
一般采用1~3 a山杏幼樹作為砧木嫁接山杏或其他樹種生產(chǎn)苗木,如扁桃、甜仁杏等。通過山杏嫁接的苗木具有結實早、能保持品種的優(yōu)良性狀的特點。不同樹種嫁接方法各異,需要注意的是嫁接接穗的貯藏,通常有以下3種方法貯藏。一是窖藏。將待接種穗于3月份樹液流動前采回,置于苗木窖內(nèi)貯藏,溫度要求≤4 ℃,濕度≥90%,將穗條基部埋在濕沙中,用濕沙填滿間隙,要蓋嚴窖口不透風??杀3?~3個月。在定期檢查窖內(nèi)溫度和沙土濕度,避免穗條發(fā)熱霉爛或失水風干。二是溝藏。在室外于土壤結凍前在背陽處挖溝貯藏穗條,溝深80 cm,寬100 cm,溝的長度依穗條量而定。溝底鋪河沙2~3 cm,沙的含水量≤10%,穗條傾斜擺放溝內(nèi),再用河沙充填至將全部穗條埋沒,溝面覆蓋塑料布或其他防雨材料。三是庫藏。接穗還可放入塑料袋中,填入少量鋸末、河沙,封住袋口,置于冷庫中貯藏,冷庫溫度控制在3~5 ℃。
文章編號:1005-5215(2016)06-0126-02
收稿日期:2016-05-19
作者簡介:夏春梅(1983-),女,黑龍江林甸人,大學,工程師,從事會計工作,Email:xcm-999@163.com
中圖分類號:S723.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16.06.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