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高林
一、快慢班影響了教育的公平
目前,某些學校為了突出辦學特色,人為設置“快班”和“慢班”,有的甚至按城市和農(nóng)村戶籍將學生分班,城鎮(zhèn)的學生單獨編班,農(nóng)村孩子則集中編班。把業(yè)務水平高的教師安排在“快班”任班主任、代課,而把業(yè)務水平平平的教師安排在農(nóng)村孩子集中的班級授課。只是在初中升學的時候,為了在短時間內提升學生成績,才安排業(yè)務能力強的教師把把關,暫時彌補一下,這種做法使教育失去公平。用一張分班表使學生心服口服地就范于這種強加于學生身上的隱性的不公平不合理原則,從而在教師和學生的心目中形成所謂的“好班”“差班”,造成新的教育不公平,在社會上、在家長的心中造成不良影響。
二、急功近利,讓教育的人文價值缺失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人們經(jīng)濟意識的覺醒,社會上出現(xiàn)“官員爭權”“民眾爭利”的現(xiàn)象。學校為調動教職II作積極性,追求升學率,采取重獎輕罰的激勵措施。社會、學校、教師、家長,四輪驅動,使教育的功利化色彩日益濃厚。教師為了追求升學率、多拿獎金,在教學上重視成績,輕視對學生的關愛,對那些升學無望的學生不聞不問,更有甚者挖苦諷刺,讓學困生感到寒心,學校不再是溫暖童心、啟迪智慧的地方。學校在升學率和及格率上狠下工夫,為了提高分數(shù),學生減負成了空談,與分數(shù)排名無關的課程不開或少開,音樂、美術、體育、勞技課被開除出局,課表上有,但實際上被數(shù)學外語等課程取代。在這種情況下,多彩的學習生活被簡化成枯燥無味的練習題,孩子們對上學失去興趣,造成一些學生的輟學。目前,農(nóng)村孩子的家長大多外出打工,并不把孩子的教育放在心上,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學校身上,認為只要孩子有力氣,能掙到錢,生活就不成問題。還有一些家長過分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教育過程中違背教育規(guī)律和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對子女的要求過于嚴格,急于求成,逼著孩子學習,使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這些功利思想不斷侵入教育肌體,使學校教育變得根基不穩(wěn),左右搖擺。
三、照搬別人。讓教師不能靜下心來思考教學
自新課程理念實施以來,為了適應日益發(fā)展的教育的新需要,許多學校熱衷于取經(jīng)學習,到外地參觀聽課,開闊了教師的眼界,看到了許多新鮮的事情,學到了許多成功的教育教學經(jīng)驗,這本身有利于學校的發(fā)展和整體提高。但一些學校在學習中不是借鑒別人發(fā)展自己,而是照搬別人,完全摒棄了自身在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成功經(jīng)驗和辦學特色:忽略了教師的專業(yè)知識增長和才干的提升,一味地在形式上搞花樣,使教師人心不安,今天學這個,明天學那個,教師身心俱疲,不能靜下心來研究學情,研究學生,轉化學困生。教師不堪重負,繁重的教學任務和升學壓力使教師沒有時間讀書,提高專業(yè)水平,造成教師知識的老化和思想的僵化,在學習中,沒有學到新的成套的東西,卻丟掉了自己原先堅持的成功的做法,削足適履,嚴重制約教學質量的提高。
四、以罰代管,挫傷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教育是一項塑造人的工程,學校為了限制個別老師的偷懶做法,制定了近乎苛刻的規(guī)章制度,以罰代管,指明專人負責考勤,檢查教學秩序,用行政手段管理教育和教師,造成許多不應有的損失。教師是一個特殊群體,他們事業(yè)心強,知識淵博,品行高尚,從眾心理強。但是目前看來,教師社會地位低,收入少,工作量大,社會把育人的重任交給了這一群體,振興國家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梢哉f,教師本身已經(jīng)承載了很多,活得并不輕松。而一些學校的管理者為了控制教師,用考勤、簽到、懲罰的陳舊方式壓制教師,使得廣大教師被動接受。他們上下班行色匆匆,每天超負荷工作,很多人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有的學校不聽從上級的命令,陽奉陰違,采用周末補課,加上晚自習彌補教學上的不足。教師從早到晚,十分忙碌辛苦,處于教學最前沿的班主任老師和擔任統(tǒng)考科目的老師更是忙,這樣靠加班加點,題海戰(zhàn)術,死記硬背而不斷升級的應試教育演繹著近乎野蠻和恐怖的故事,學生苦,領導累,許多教師活得更累,而學校還要處罰、扣工資,嚴重挫傷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五、工作分配不當,優(yōu)秀教師淡出課堂
學校是搞教學出人才的地方,弘揚的是民主與科學精神,教師是學生成才的引路人。時至目前,許多學校的優(yōu)秀教師一旦變成學校領導,便永遠離開了課堂,游離于教學之外,不再擔任教學工作,離開一線,這種做法嚴重浪費了優(yōu)質教育資源。有些學校領導也經(jīng)常聽課評課,但聽課的感受和自己主教上課的感受完全不同。學校領導不再代課,把自己多年來積累的專業(yè)知識、教學經(jīng)驗棄置一邊,搞起了行政性事務,熱衷于接待、吃飯、跑外勤。如何引領學校發(fā)展,促進教學改革,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就像站在岸上的人指導別人游泳,我不知道他們用什么方式了解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這樣下去,會誤了學校,誤了教師,誤了孩子。當代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身為市教育局長,還親自兼任高中語文教學,這值得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深思。
這種做法的另一惡果是造成一些教師業(yè)務上的退步、工作上的盲目效仿。在分配工作任務時,拈輕怕重,一些教師熱衷于搞后勤,坐辦公室,進讀書室,蹲廣播室,甚至管管儀器,簽簽到,檢查檢查衛(wèi)生,過得很輕松。與這些老師的清閑相比,一線老師工作任務重,壓力大,形成了鮮明對比。一定程度上導致學校內部的不和諧因素增多,制約了學校的發(fā)展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