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欣
世上只有媽媽好
? 李 欣
“媽,我什么時候……才能像其他小朋友……那樣跑?上學……干什么?”小雅吃力地抬起頭,清澈的眼眸里流露出單純和困惑,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雖然她的語言表達能力有了很大的進步,但腦癱對她的損傷程度仍讓人嘆息。小雅的媽媽周靜心里明白,要想讓小雅恢復運動功能,實現(xiàn)生活自理,康復訓練一天也不能間斷。周靜抹去眼中漸漸泛起的淚水,告訴小雅,“有媽在,一定讓你好起來!”依靠媽媽攙扶著的小雅倚著墻,用助行器艱難的行走,面對這樣一個孩子,支撐和維系一個家庭的動力到底是什么?
在我們的身邊還有這樣一類特殊的群體,她們身為母親,十月懷胎生養(yǎng)了自己的寶貝,肩負著撫養(yǎng)孩子的使命和責任,但命運弄人,她們的孩子身患殘疾,使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再次陷入困境。她們生活中大部分資源已經(jīng)被孩子康復的重擔所占用,現(xiàn)實也漸漸消磨了原本屬于家庭的快樂。很多人會說,這樣的家庭必定是經(jīng)濟上負債累累,精神上筋疲力盡。然而,在周靜那里,卻是另外一番場景。
上帝為你關(guān)上一扇門時便會為你打開一扇窗,2012年,威海市兒童福利院面向社會開放康復訓練場地,免費接收家庭腦癱兒童來院進行康復訓練,周靜得知這一消息就放棄了外出工作的機會,全職在家照顧小雅的飲食起居,起早做飯是為了她們母女倆每天6點能準時出門來院康復。周靜總是讓小雅獨自下樓梯,抓住每一個可以鍛煉的機會。小雅很懂事,她先用手握住樓梯扶手,然后緩慢地挪動一條腿,動作雖有些笨拙,但她知道媽媽會在下一節(jié)樓梯保護她,膽子也漸漸大了起來,下樓速度能明顯快些。有時一不小心母女倆也會從樓梯上重重地摔下來,吵鬧聲常常被誤以為是清晨早起搬家的鄰居。從4層樓下來的時間媽媽每次都控制在20分鐘,因為要趕早班車,下樓后媽媽總是彎下腰,一口氣背起30多斤重的小雅,一路小跑來到小區(qū)門口的公交站點,直到換乘兩班車才能抵達離家十多公里外的福利院。來院康復的2年多時間里,她們母女倆已經(jīng)習慣了這個生活節(jié)奏,周靜知道,孩子的爸爸在外賺錢養(yǎng)家,小雅的康復和家庭的希望都寄托在她身上,即使天氣條件惡劣,她的步伐也不能停止,嚴格遵守著康復時間表中規(guī)定的訓練時段。
康復訓練的運動治療對于小雅這樣的腦癱孩子而言,是痛苦且漫長的,往往因為孩子哭鬧和不配合而中止,然而周靜知道,如果狠不下心做治療,等待小雅的將是終生的痛苦和遺憾。她緊握住小雅的手,縱然她無休止的在懷中哭泣,即使她無法了解這么做的意義,周靜也只能微笑守護在她身邊,告訴自己要勇敢堅強,才能幫小雅克服恐懼,給她鼓勵,將訓練進行下去,而她自己又何嘗不是在忍受著撕心裂肺的疼痛。
看似普通的一兩個訓練動作,康復師在一個課時為孩子進行糾正和輔助訓練,周靜仔細看認真學,生怕漏掉半點內(nèi)容,她要求自己,要多掌握一些康復知識,課后的大部分時間自己將是孩子康復的導師,只有配合工作人員,讓孩子回家后也保持正確的訓練姿勢,達到全天24小時的訓練要求,才能加快康復進程,早日緩解孩子的痛苦。
無論是驕陽似火的夏日,還是寒風凜冽的嚴冬,一天訓練結(jié)束后,周靜總是簡單地收拾一下衣物,又一次背起小雅向離福利院最近的公交站點走去,這段普通人步行需要10分鐘的路程,總是讓纖瘦的媽媽停下來休息兩次才能到達,長期的彎腰負重讓30歲出頭的她,已經(jīng)開始承受腰椎病帶給她的不適。一路上總有些上下打量她們母女倆的眼神是讓周靜有些尷尬,但公交車上每次都有人為她們讓座,讓周靜覺得社會上還是有很多善良的人,給她們傳遞了愛心和正能量。
離家很遠,康復之路還很長,周靜知道,希望在一步步靠近,她一刻也不能松懈。哭喊聲打破黑夜的寂靜,也打斷了她的睡眠,拖起勞累一天的身子,她摸黑起床為小雅蓋上踢掉的被子,輕輕拍打著她,安撫著她焦慮不安的情緒,那一聲“媽媽”的呼喚,像黑夜的油燈照亮心田,給了她無窮支持的力量。
在威海市兒童福利院,每天有很多媽媽像周靜一樣,帶著孩子從很遠的住處趕到這里,借助訓練設(shè)施和康復師的指導為孩子做康復。利用每節(jié)康復課的課間休息時間,周靜和她們互嘮家常,彼此交流每天學到的知識,暖心的笑容浮現(xiàn)在她的臉上,撫平了生活給她增添的皺紋。相同的家庭境遇、舒心的康復環(huán)境,讓周靜也嘗試著和別人傾訴分享心聲,學習緩解內(nèi)心壓力的方法。每逢重大假期,周靜也總會收到來自院方贈送的物資和給予的祝福,這讓她親身感受到來自福利院這個大家庭的溫暖和關(guān)愛,從中獲得了前進的力量。
記得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天,潔白的雪花漫天飛舞,凜冽的寒風穿心刺骨,屋外的溫度早已跌破冰點,周靜像往常一樣要帶著小雅去福利院做康復訓練。準備回家的路上,她把小雅從頭到腳包裹嚴實,生怕寒風吹進一絲,但她根本無法顧及自己被凍裂的雙手。雪天路滑,周靜只能背著女兒在寒風中緩慢艱難前行。福利院的工作人員見此情形,除了感動,更多的是心疼,和周靜家順路的幾個人決定,每天輪流在上下班時接送這對母女,讓小雅康復的腳步再快些,讓家與福利院的路途再短些,這讓周靜感動的不知該說什么好。
每到六一,福利院的志愿者都會來周靜家里看望小雅,為孩子送上節(jié)日的禮物?!凹依锝?jīng)濟困難,沒有那么多錢給孩子買玩具,小雅的玩具都是福利院的叔叔阿姨送來的,芭比娃娃,愛心小熊……都是她最喜歡的。”平日里周靜仍然省吃儉用,從家里帶上一個小油餅就是她的一頓午飯,為的是給小雅攢夠一千塊錢,再買一雙康復矯形鞋。
看著孩子天真無邪的眼眸,周靜心中充滿著太多的不舍,她一次次放棄了生育二孩的指標,她的決心源自孩子是她這輩子唯一的牽掛!一個執(zhí)著的念頭告訴周靜,只要有一絲希望,再大的困難也要克服。
有一天,當周靜的手悄悄從康復器械上抽離時,她驚喜的發(fā)現(xiàn),小雅已經(jīng)可以獨自騎行腳踏車,一下跑出了十幾米,激動的淚水從周靜眼中奪眶而出。
沒有媽媽長期辛苦的付出和奉獻,又怎能有孩子一天天的進步,看著孩子發(fā)生的改變,周靜深深地長舒一口氣,“寶貝啊,這輩子媽媽不能奢望你服侍左右、養(yǎng)老送終,但求在媽離開后的日子,你能快樂獨立地生活……”。
問世間又能有多少華麗的辭藻來歌頌母親,大愛無言。媽媽的臂彎是兒女心中向往的港灣,讓失去勇氣的孩子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
世上只有媽媽好,只有那份深沉厚重的情感,無怨無悔的母愛,才能成為母親和孩子心心相連的紐帶,才能照亮孩子前行的路途,才能成就孩子身上發(fā)生的一個又一個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