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生
例析中學化學實驗中存在的科學風險*
馬春生
以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實驗、實驗室制取乙烯并驗證乙烯能與溴單質發(fā)生加成反應的實驗為例,分析中學實驗中存在的科學風險,說明在中學化學實驗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科學風險認知教育的必要性。
化學實驗;風險認知;風險決策
科學風險存在于中學化學實驗中,存在于中學化學教學中。由于科學風險認知的缺失,學生經常在化學實驗中出現受傷、亂用藥品、儀器損壞等事故。所以在化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科學風險認知的教育十分重要。
如何評估化學實驗中存在的科學風險,防范實驗事故呢?下面通過兩個實例加以說明。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實驗屬于較復雜的化學實驗,較復雜的化學實驗中存在著較復雜的科學風險因素,在進行實驗前,應當對這類化學實驗進行科學風險因素的認知和決策,從而確保實驗安全、獲得正確的實驗結果和所需的產物。
分析該實驗中使用的藥品、儀器和操作環(huán)節(jié),該實驗中主要存在5項科學風險,下面對這5項科學風險進行認知和決策。
【風險1】什么樣的加熱條件下,實驗的主要產物是鐵?
風險認知:由滬教版九年級化學新舊教材的不同插圖(如圖1所示)引出話題,在CO還原Fe2O3的實驗中為什么將酒精燈改為了酒精噴燈?
圖1 滬教版九年級化學新舊教材中CO還原Fe2O3的裝置圖
查找資料:不同溫度下,CO還原Fe2O3所得的產物曲線圖(如圖2所示)。酒精燈火焰的溫度一般低于600 ℃,酒精噴燈的火焰溫度可達到800 ℃以上。
圖2 不同溫度下,CO還原Fe2O3所得的產物
由圖2可知在酒精燈加熱的條件下,實驗中生成的含鐵元素的主要產物是Fe3O4,在酒精噴燈加熱的條件下,實驗中生成的含鐵元素的主要產物是Fe。
對比實驗:取少量A,B實驗(如圖1所示)中生成的黑色固體于試管中,滴加稀鹽酸,盛A實驗產物的試管中僅有很少氣泡,盛B實驗產物的試管中有大量的氣泡,證明B實驗中的固體產物主要是Fe。
風險決策:在CO還原Fe2O3實驗中,必須用酒精噴燈加熱才能獲得主要產物Fe。
【風險2】實驗中出現意外風險如何處理?
風險認知:課前進行準備實驗,發(fā)現有時玻璃管會因高溫產生熔裂,致使實驗中止。
風險決策:準備備用裝置,在突發(fā)風險時進行更換(在現有實驗條件下,玻璃管受高熱破裂屬于隨機風險事件,較難避免)。
【風險3】能否直接排放未參加反應的CO?
風險認知:由已有知識可知,CO有毒,直接排放會有人體中毒的危險并污染環(huán)境。
風險決策:可將未參加反應的CO燒掉,使其轉化成無毒的CO2氣體,或用貯氣裝置盛接尾氣,需要對實驗裝置進行改進(如圖3所示)。
圖3 點燃未參加反應的CO
【風險4】能否在通氣前就對裝置進行加熱?
風險認知:由已有知識可知,CO與空氣的混合氣在加熱時會有爆炸的危險。
風險決策:先通CO,排盡裝置內的空氣后再加熱玻璃管,最后點燃排出的CO。
【風險5】加熱過程中,實驗者是否存在意外燒傷的可能?
風險認知:對從未用過酒精噴燈進行加熱實驗的學生而言,其實驗行為具有不確定性,存在意外燒傷的可能。
風險決策:由教師進行演示實驗(教師經多次實驗,已經成為該實驗的熟練操作者)。
試對下列實驗室制取乙烯并驗證乙烯能與溴單質發(fā)生加成反應的實驗(如圖4所示)裝置進行科學風險評價并給出實驗操作的合理建議。
圖4 實驗裝置
(1)乙醇的沸點低(78.4 ℃),硫酸沸點高(338 ℃),乙醇可溶于硫酸。(2)濃硫酸有強氧化性和腐蝕性,濃硫酸與乙醇混合液共熱時會有二氧化硫生成。(3)溴單質不僅能與乙烯發(fā)生反應,在水溶液中也可與二氧化硫反應。(4)乙醇在濃硫酸的催化下,加熱到140 ℃生成乙醚。
風險認知:(1)該設計中將溫度計插入溶液中測量反應溫度,在燒瓶中放入碎瓷片防止溶液暴沸,在燒瓶下墊石棉網使燒瓶均勻受熱的做法是正確的。(2)為使反應溫度能迅速上升到170 ℃,要控制乙醇與濃硫酸的比例。一般的比例是1:3,若乙醇的量較多,反應溫度不能迅速上升到170 ℃,主要產物就是乙醚了。(3)因為生成的氣體中混有二氧化硫,所以不能將生成的氣體直接通入盛有溴水的試管中,必須將氣體中的二氧化硫除去后再通入盛有溴水的試管中。(4)將生成的氣體直接通入到試管中的液體中易產生倒吸現象,發(fā)生危險事故。
風險決策和操作建議:對上述實驗裝置進行改進(如圖5所示)。增加安全瓶,防止試管中的溶液倒吸入燒瓶中;增加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裝置吸收反應中生成的二氧化硫;實驗前配制乙醇和濃硫酸的混合液時,要按體積比1:3的比例將乙醇緩慢地倒入濃硫酸中,邊加邊攪拌;實驗時要注意裝置的安裝順序,鐵夾要注意松緊適度;不能直接接觸實驗藥品,要戴上防護眼鏡和橡膠手套。
圖5 改進的實驗裝置
在對化學實驗中的科學風險認知的過程中,要通過查找資料,回顧已有知識、反思分析、對比實驗等方式,明確所用儀器、藥品的屬性,逐一分析各個實驗裝置、操作環(huán)節(jié)中可能產生的科學風險,在此基礎上做出正確的風險決策,從而讓化學實驗操作正確,產物理想,人員安全,保護環(huán)境。
在化學實驗教學中開展科學風險認知和決策意識的教育,具有現實意義和社會意義??纱偈箤W生自覺認識化學藥品的屬性,在進行復雜實驗前分析實驗環(huán)節(jié)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確定合理的實驗裝置和操作步驟。在面對突發(fā)事故時,能有理智地應變,保護自己和身邊人的安全,正確處理化學實驗中有毒有害廢物,建立環(huán)境風險意識。具有科學風險認知與決策意識的素養(yǎng),也有助于學生在走上社會后有自我保護的意識,能積極參與對事物所存在的科學風險進行評估并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1] 楊昭寧.學??萍硷L險教育研究學校科技風險教育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
[2] 夏玉珍,楊永偉.科學技術的風險后果與治理—一項風險社會理論視角的分析[J].廣西社會科學,2014(5):145-149
馬春生,本科,教授級高級教師。江蘇省南京田家炳高級中學,210037
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2014年度教育部重點課題《理科教育中的科學風險認知與決策能力研究》(編號:DHA140284);江蘇省教學研究重點課題《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化學教學評一致性研究》(編號:2015JK11-Z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