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銳成,楊文青,沈建軍,鄒菊賢,張惠中
(第四軍醫(yī)大學唐都醫(yī)院臨床實驗與檢驗科,西安 710038)
論著
結核感染T細胞斑點試驗診斷結核性胸膜炎的評價
李銳成,楊文青,沈建軍,鄒菊賢,張惠中
(第四軍醫(yī)大學唐都醫(yī)院臨床實驗與檢驗科,西安 710038)
目的:探討結核感染T細胞斑點試驗(T-SPOT.TB)技術在結核性胸膜炎診斷中的價值。方法:回顧分析78例結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臨床資料及T-SPOT.TB檢測結果,并與同期進行的胸水中找抗酸桿菌及影像學檢查進行對比分析。結果:78例胸腔積液標本中,T-SPOT.TB陽性率為84.84%(56/66),高于同期的胸腔積液抗酸桿菌檢查診斷的9例(陽性率為13.63%,9/66)和影像學檢查診斷的64例(陽性率為37.50%,24/6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T-SPOT.TB檢測對結核性胸膜炎的診斷有較高的敏感性,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
胸腔積液;結核分枝桿菌;結核感染T細胞斑點試驗;結核性胸膜炎
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引起的傳染性疾病,嚴重威脅人類健康,我國在全球22個結核菌感染高負擔國家中位居第四[1]。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是控制結核病的關鍵所在。結核性胸膜炎是一種常見的肺外結核病,約有5%的肺結核合并有結核性胸膜炎,是由結核菌及其代謝產物侵入高敏狀態(tài)的胸膜腔而導致的胸膜炎癥[2],它具有起病隱匿、無典型征象、病程緩慢等臨床特點,診斷較為困難,容易誤診、漏診[3]。為提高結核性胸膜炎的診斷水平,本文回顧性分析78例結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臨床資料及結核感染T細胞斑點試驗(T-SPOT.TB)檢測結果,并與同期進行的胸腔積液找抗酸桿菌、影像學檢查及病理檢查進行比較,分析T-SPOT.TB技術在早期結核性胸膜炎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1.1 臨床資料 選擇第四軍醫(yī)大學唐都醫(yī)院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結核性胸膜炎患者78例,其中男52例,年齡40~90歲,平均68.24歲;女26例,年齡40~82歲,平均65.43歲。78例患者中,右側病變19例,左側病變31例,雙側病變28例?;颊呦刃行厮R?guī)、胸水生化、胸水找抗酸桿菌、結核菌素試驗(PPD)、血沉、T-SPOT.TB檢測,再行影像學檢查(B超、CT),最后做支氣管鏡、胸腔鏡、活檢和病理。根據(jù)患者的病史、臨床表現(xiàn)、影像學資料以及上述檢查結果做出診斷。診斷結核性胸腔積液需滿足以下任何1條[4]:(1)涂片或培養(yǎng)有結核分枝桿菌;(2)組織或胸膜活檢病理為結核病變;(3)經抗結核治療胸腔積液明顯吸收。
1.2 主要試劑 T-SPOT.TB檢測試劑為英國Oxford Immunotec公司生產的F-SPOT.TB診斷試劑盒。
1.3 主要方法 T-SPOT.TB:(1)采集患者肝素鋰抗凝的空腹外周血5 mL行外周血單個核細胞分離;外周血單個核細胞洗滌和計數(shù)并配制成標準濃度的細胞懸液。將細胞懸液和抗原加入微孔培養(yǎng)板并37℃、5%CO2濃度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過夜;洗滌微孔板并加入酶標抗體;洗滌微孔板并加入底物反應液;最后斑點計數(shù)。(2)結果判讀:①陰性對照孔斑點數(shù)為6個以下時,抗原A或抗原B任一孔斑點數(shù)超出陰性對照孔6個斑點數(shù),定為陽性;②陰性對照孔斑點數(shù)為6~10個時,抗原A孔或抗原B孔斑點數(shù)大于2倍陰性對照孔斑點數(shù),定為陽性;③如不符合上述標準,且陽性對照孔正常時檢測結果為陰性。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率的比較用χ2檢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78例結核性胸膜炎患者中有66例做了TSPOT.TB檢測,陽性率為84.84%(56/66),高于同期的胸腔積液抗酸桿菌檢查診斷的陽性率(13.63%,9/66)和影像學檢查診斷的陽性率(37.50%,24/6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結果見表1~3。
表1 78例結核性胸膜炎患者實驗室檢查結果
表2 78例結核性胸膜炎患者影像學檢查結果
表3 78例結核性胸膜炎患者其它檢查結果
結核性胸膜炎是一類發(fā)病率極高的病癥,但由于缺乏病原學依據(jù),造成臨床較難確診[5]。既往結核性胸膜炎的診斷主要依靠臨床表現(xiàn)、試驗性診斷、影像學檢查、痰涂片檢查,特別是根據(jù)抗結核治療的有無療效進行判斷。但許多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不典型,個體差異較大,以致臨床診斷難以準確、及時,也是導致誤診、漏診的主要原因。近年來隨著結核耐藥菌群的增多[6-7]、AIDS流行和人口流動性的加大等原因,其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所以提高對該病的早期診斷水平極為關鍵。
傳統(tǒng)的早期診斷方法主要有:(1)PPD:一般來講,它只對嬰幼兒和未接種卡介苗的人員診斷有意義,只要接觸過結核菌即可呈陽性反應,不管主動還是被動,而大多數(shù)人均感染過結核菌,絕大部分是不發(fā)病的,感染了結核菌不等于是結核病。胸腔積液查抗酸桿菌:其優(yōu)點是簡便、快速、價廉,送檢當天出結果;缺點是敏感性低 (本研究陽性率為13.63%),特異性差,不能區(qū)分死活菌,對L型和顆粒型結核分枝桿菌也不能檢出,且易受取材及實驗人員素質等因素影響,此外近些年來隨著抗酸桿菌的變異菌株增多,其假陽性率亦有升高趨勢[8]。ADA:即腺苷酸脫氨酶,活動性結核時,細胞免疫啟動,T淋巴細胞增多,ADA作為活動性結核時輔助性T淋巴細胞的一種標志物會進入胸腔積液中,導致結核性胸膜炎時胸水中的ADA活性增高(本研究陽性率74.36%),但對于一些能夠導致胸腔積液中含大量淋巴細胞的疾病,如普魯菌病、感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支氣管肺泡癌、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以及大多數(shù)膿胸患者,其胸腔積液ADA亦可增高[9]。(2)影像學檢查:B超在結核性胸膜炎的診斷方面特異性較差。一般用于篩查胸腔積液的有無和多少;CT檢查作為結核性胸膜炎檢查的重要方法有其較高的準確性,臨床上應用較為普遍,但其只對中、晚期有確診價值(本研究陽性率為37.50%),而許多患者的表現(xiàn)征象也缺乏特異性,需要與腫瘤及其他一些疾病相鑒別。對早期的結核性胸膜炎很難發(fā)現(xiàn)。(3)支氣管鏡、胸腔鏡:其檢查陽性率(本研究陽性率分別為58.33%,60.71%)遠遠低于T-SPOT.TB檢測(本研究陽性率84.84%)。另外,雖然胸膜的病理活檢(本研究陽性率為66.67%)是提高結核性胸膜炎診斷率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結核性胸膜炎患者的早期病理改變常為非特異性炎癥表現(xiàn)。兩者難以作為結核性胸膜炎早期診斷的依據(jù),并且其作為侵入性檢查,需麻醉下進行,創(chuàng)傷大,具有一定盲目性,檢查費用較高。
T-SPOT.TB的原理: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后,T淋巴細胞會形成記憶性免疫細胞;通常體外分離的T淋巴細胞通過培養(yǎng)增殖再用相應特異抗原進行刺激,激活該細胞的記憶進而分泌干擾素;通過檢測干擾素量的多少來判斷患者是否有結核感染。該檢測只需要患者5 mL的新鮮靜脈血,具有取材方便、結果可靠、耗時短的特點,此法得到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的推薦和國內專家的認同,可以輔助早期診斷和鑒別診斷[8-9]。此外,T-SPOT.TB檢測物不僅用于靜脈血,痰液、胸腹水、腦脊液等均可用于診斷的檢測物[11],在操作時更加方便和簡單。
在本次研究中,78例患者有66例行T-SPOT. TB檢測,其中56例陽性,陽性率為84.84%(56/66),高于同期的胸腔積液抗酸桿菌檢查診斷的9例(陽性率為13.63%,9/66)和影像學檢查診斷的64例(陽性率為37.50%,24/6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T-SPOT.TB檢測尚不能完全鑒別結核感染是否在潛伏期或活動期,對于結核發(fā)病率高、潛伏性結核多的地區(qū),削弱了其診斷活動性結核感染的特異性。盡管如此,該檢測方法還是展現(xiàn)了較好的應用前景[10]。另外,國內有學者提出同時行血液和胸腔積液T-SPOT.TB檢測,可能為結核性胸膜炎的診斷提供更大的幫助[12]。
本研究結果表明,在結核性胸膜炎的診斷中,T-SPOT.TB檢測技術相比較其它檢查,具有高敏感性、取材易于獲取、簡單方便、無創(chuàng)傷的特點,是早期診斷的一個很好指標。
[1]馮爽,劉樹業(yè),張立,等.胸水ADA、TB-DNA和IFN-γ的聯(lián)合檢測對結核性胸膜炎的診斷價值評估[J].山東醫(yī)藥,2011,51(48):53
[2]卜建玲,馬玙.結核性胸膜炎的診斷現(xiàn)狀與研究進展[J].中國防癆雜志,2009,31(1):33
[3] 潘燕玉,李津,王心靜,等.ELISPOT檢測在結核性腦膜炎診斷中的研究[J].臨床肺科雜志,2015,20(2):204
[4]袁杰清,束軍,王丹平.TXNIP和CEA聯(lián)合檢測對良惡性胸腔積液的診斷價值[J].安徽醫(yī)科大學學報,2015,50(3):341
[5] Sahn S A,Huggins J T,San Jose M E,et al.Can tuberculous pleural effusions be diagnosed by pleural fluid analysis alone[J].Inte J Tuber Lung Dis,2013,17(6):787
[6]姚春艷,張立群,府偉靈.應用基因芯片技術檢測結核分枝桿菌耐藥基因[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11):1501
[7] 鄧云峰,鄭建禮,景輝,等.結核分枝桿菌傳播的分子流行病學特征[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10):1380
[8]徐建輝,呂志強.胸水TB-PhaB、TB-PCR和ADA測定對結核性胸腔積液診斷價值的對比研究[J].廣東醫(yī)學雜志,2010,31(23):3097
[9] 郭新美,尹麗霞,寇昌偉,等.結核感染T細胞斑點試驗診斷老年患者肺結核的應用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12): 2647
[10]李林陽,廖江榮.結核感染T細胞斑點試驗對塵肺結核的診斷價值[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15,40(8):683
[11]陶臻,曾娟.結核感染T細胞斑點試驗在結核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臨床肺科雜志,2012,17(9):1632
[12]廖兵,丁顯平.T-SPOT.TB和ADA在結核性胸膜炎中的診斷價值[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4,35(17):2323
(2016-06-07收稿)
R52
A
1006-8147(2016)06-0531-03
李銳成(1985-),男,主管技師,學士,研究方向:臨床檢驗;通信作者:張惠中,E-mail:zhanghuizhong32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