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真平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睂W生要培養(yǎng)的學習習慣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是閱讀習慣。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閱讀習慣比遠比傳授知識和培養(yǎng)能力重要,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使語文教學達到“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的理想境界;可以幫助學生實現走出校門后的“自我”教育,使其終身受益。
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工程,教師如何才能構建出一套指導體系呢?本人經過兩年多的研究,探索出了閱讀習慣培養(yǎng)六步法。
第一 激發(fā)閱讀興趣
廣泛的閱讀興趣,是學生持續(xù)閱讀的內在條件,因此習慣培養(yǎng)中的重頭戲就是千方百計激發(fā)閱讀興趣。閱讀從傾聽開始,學生最初的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來源于傾聽,我們可以經常在早讀和語文課上,美讀名篇或播放名家的朗誦錄音,讓學生感受到書中的快樂和情趣,形成讀書是享受的意識。其次,利用榜樣的力量,概述名家名篇精彩章節(jié),講述名人勤學愛讀的故事,潛移默化中激發(fā)學生強大的閱讀原動力。第三,教師現身說法,講述自己的讀書史,或讓學生傳閱自己的讀書筆記,或談論讀書對自己成長的作用等,言傳身教效果非凡。第四、充分利用教學內容,引導學生親近書籍,如學完了胡適的《我的母親》,就趁機推薦網上“散文在線”中寫母親的一系列優(yōu)秀時文,以加深學生對母愛的理解;講到《智取生辰綱》,則觀看相應的電視劇,比較編導對原著的改動,評析優(yōu)劣,這樣的課外閱讀學生樂此不疲,興趣十足,再也無做題的勞累、上課的乏味。指導學生中我們要有意摒棄一切束縛和不利于激發(fā)閱讀興趣的條條框框,扭轉功利性閱讀對學生閱讀興趣的消解,讓孩子們放心讀,自由讀,快樂讀。
第二 開設閱讀課
閱讀按內容可分為課堂閱讀和課外閱讀。語文課的課堂閱讀是教師直接指導的在課堂上進行的閱讀活動,課外閱讀是指在課內教科書之外,課堂教學的時間之外,學生所進行的各種閱讀活動。從某種意義上說,課外閱讀比課內閱讀更為重要,據調查,中學生通過課外閱讀能取得所獲知識總量的40%?!坝^千劍而后識器,操千曲而后曉聲”,“為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非多讀不可”(葉圣陶)。所以為保障閱讀時間,每周開設1——2節(jié)課外閱讀課,帶領學生跳出題海,徜徉書海,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課外閱讀。閱讀課的開設已成當務之急,為了學生的習慣養(yǎng)成,為了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是老師們大膽邁出這一步的時候了。
第三 制定閱讀目標和計劃
美國著名學者諾.波特指出:“談到讀書,首先應該明確目的。對讀書的目的認識得越清楚,讀書的信心就越堅定持久?!薄盁o目的讀書是散步而不是學習?!甭o邊際的在茫茫書海中“瀟灑走一回”,終其一生也難有建樹。恩格斯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無計劃地讀書簡直就是荒唐?!币虼嗽囼炛斜救私Y合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個人時間、精力、閱讀速度、愛好等因素,輔導學生制定個人讀書目標、閱讀計劃及讀書范圍,比如七年級設定讀10本書,從九月開始,每月一本,固定每天讀書的時間,雷打不動地按計劃推進。
開卷未必有益,在日常的閱讀指導中,還可盡量引導并幫助學生凈化閱讀目的,過濾、剔除那些錯誤、雜散、低俗的閱讀目的,樹立正確、純粹、高雅的閱讀目的,提高閱讀品質,從而增強閱讀的科學指向,以期收到最佳的閱讀效果。
第四 強化訓練,促成習慣
習慣指主體在較長的學習過程中逐漸養(yǎng)成的不易改變的學習行為,任何行為只有多次強化才能轉化為習慣,這其中,強化改變起了決定作用,因此,中學生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教師反復訓練、常抓不懈,防微杜漸,循序漸進。師生稍有懈怠,便會走樣;經常中斷,更是前功盡棄。為了使習慣培養(yǎng)過程形成系統(tǒng),我們可以給學生們量身打造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強化訓練活動,結合各種評價方案,多管齊下,促成優(yōu)良習慣的養(yǎng)成:
根據一個好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21天的理論,首先可以開展“閱讀馬拉松活動”,評選三次“閱讀進步獎”,21天后,評選“閱讀習慣明星”,以后再評選“月閱讀之星”、“學期閱讀之星”等,促使學生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
進入第二個21天,有的同學閱讀意志會消彌,我們則鼓勵學生每人編輯一本文學讀本,自己組稿、設計封面、作序。用這種方法很能激起學生的讀書熱情,使其充分利用一切零散時間??吹阶约旱臅迈r出爐,學生們對閱讀的喜愛會油然而生。
在第三個21天,我們借助學校的“一二·九”大型活動,開展某種比賽,如課本劇展演或朗誦比賽等,繼續(xù)強化閱讀習慣。
在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上,強制的命令、強硬的手段、消極的懲罰,只會打消學生的讀書積極性。因此我們可以多用鼓勵法,用愛和微笑心感化學生,讓學生樂意閱讀,并享受閱讀。
第五 指導閱讀方法
優(yōu)良的閱讀習慣包括:專心讀書并努力讀懂;閱讀時精讀、泛讀和背誦相結合;使用工具書或參閱資料;思考和質疑;做讀書筆記;每天堅持讀書;廣泛交流;多運用等等。配合“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養(yǎng)成,我們可以專門指導學生做批注的方法和讀書筆記的方法,這兩種方法最為實用,做批注是讀后寫總結的前奏,做讀書筆記是批注的深化,它們相輔相成,杜絕了學生的淺層次閱讀。圍繞讀書效率的提高,我們可以專門指導如何精讀、略讀、跳讀、瀏覽、默讀等方法。圍繞讀書內容的理解,我們可以專門指導各種文體的閱讀方法,尤其是小說、散文、戲劇的閱讀方法,這幾種文體在課外閱讀中最受歡迎。
指導閱讀方法為習慣養(yǎng)成鋪平了道路,學生只有會讀才能善讀,只有善讀才能愛讀,直至形成一種本能,見到文字就讀。
第六 制定閱讀評價
課外閱讀評價是課外閱讀教學中有機的組成部分,假設沒有評價,課外閱讀就無法驗證其效果。語文教師如果只是一味地提倡多讀課外書,而不能進行相應的督促和評價,課外閱讀終將變成一句空談。我們可以構建起多方位、多角度、多手段的課外閱讀評價體系,不僅對讀書數量、書目選擇、讀書筆記等都做具體的評價標準,還應參與對學生讀書的動態(tài)化過程的評價,此外更要在以下方面進行全面、深入、細致的測評:
(1)閱讀時間
每天課外閱讀的時間保證30分鐘以上為最佳,如能長期堅持下去,就會收到最好的閱讀效果。因此,我們可以下發(fā)“家校聯系本”,發(fā)揮家長的鼓勵、監(jiān)督、評價作用,注重過程評價,一有進步就肯定,并在家長會上表揚優(yōu)秀家長。
(2)活動展示
課外閱讀教學是否真正有實效,最終還要落實到豐富多樣的成果展示上。為此可以設立“讀書進步獎”、“月閱讀之星”、“學期閱讀之星”、“故事大王”、“讀書手抄報評比”、“讀書交流會”、“親子閱讀獎”“展評優(yōu)秀的讀書筆記”、“知識競賽”、“朗誦比賽”、“優(yōu)秀讀書筆記獎”、“課本劇展演”、“辯論賽”等活動和獎項,諸如此類的活動評價方式可以有效地鼓舞學生的閱讀熱情,調動起他們閱讀的積極性,擴大影響,使學生在賞識、鼓勵中愛上閱讀,使校園彌漫出濃郁的書香氣息。
總之,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上,本人恰當運用嚴中有慈、尊重賞識的“柔性”教育方式,構建了一套嚴謹的、循序漸進的體系,以強化訓練來建造,以閱讀課為練習場,以興趣為誘餌,以目標為燈塔,以方法為船槳,以評價來保駕護航,讓學生逐漸駕馭優(yōu)良閱讀習慣的輕舟,在知識的海洋中暢快遨游,去追尋幸福的彼岸。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葉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01
[2]胡瑩《論中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廣西師范大學》 2012年
[3]楊穎.《淺談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學周刊2012(9):155.
[4]王妍.《培養(yǎng)中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J]》.群文天地,2011(12):241-242.
[5]趙建秀.《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J]》.新語文學習(教師版),2009(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