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成
【摘 要】民事調解作為一項對民間糾紛案件最直接有效的制度,對司法部門的工作有很大的幫助,更能及時解決民間的糾紛案件。盡管這是一部很重要的制度,但也存在著一些缺陷。本文對民事調解制度進行討論,以期為以后民事調解制度的改善作出貢獻。
【關鍵詞】民事和解;自愿;合法;糾紛解決
如今,民事調解作為解決民間糾紛的一項重要制度,不管是從實用性還是重要性來說,對于社會的穩(wěn)定性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它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司法部門的工作量,也讓民事糾紛可以得到更好的解決。但也在很多方面存在不足,本文對民事調解進行分析討論,為以后民事調解制度改革提供借鑒。
一、民事調解的含義及特征
調解是指中立的第三方對當事人雙方之間的意見和表達對方的意愿,從而達成雙方和解,解決雙方糾紛的一種方式。我國的民事調解第三方既是法院,也就是通過法院的溝通,雙方達成相互讓步的前提,就雙方有爭議的民事問題的責任問題制定協議,公正的解決雙方的民事爭議的訴訟案件,民事調解法院對民事案件的審判權與當事人民事訴訟權相結合的方式。民事調解作為解決民事糾紛案件的特色方法之一有其獨特的特征:1、雙方自愿達成和解。民事調解無論是從程序還是實際都要以雙方自愿為前提。雙方自愿接受和解并達成協議,調解才正式生效。民事調解比法院判決更能讓當事人容易接受。2、法官作為調解執(zhí)行人。法官始終處于民事調解的主導地位,行使法院的審判權。法官全程監(jiān)督和解的進行,從中調解,最終使雙方達成調解協議。3、提高司法效率、降低訴訟成本。民事調解通過簡化程序,使雙方達成能令他們最能接受的協議,這更有利于司法機關任務的執(zhí)行和資源的節(jié)約并能降低誤判率。
二、我國民事訴訟調解制度存在的主要缺陷
民事調解作為一種比較完善的調解制度在民事糾紛案件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新的挑戰(zhàn)下暴露出來的問題也是明顯的,很多的問題都需要我們面對。
(一)民事調解得啟動程序隨意
盡管民事調解是當事人自主、自愿選擇的一種解決糾紛的手段,但因為必須在法官的參與與主導的情況下,將訴訟程序整個置于法院才能啟動,所以他不能像民間的調解一樣可以隨意啟用[1]。由于民事和解是通過法院進行的,所以一切活動都必須合法,才能讓民事和解順利進行。在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對于民事調解的規(guī)定是,法院作為第三方調解可以貫穿調解糾紛的整個過程,這也說明民事調解沒固定的程序。這樣帶來的后果就是,法官可以隨時介入調解,當事人也可以隨時申請調解,調解可以隨時啟動,沒有法律約束。
(二) 難以制約非法調解
現如今,通過民事調解進行的違法亂紀行為很猖狂,假離婚、、假還債、假抵債等行為很常見。主要原因還是我國現在任然處于經濟轉型階段,很多的歷史遺留問題通過政策問題去解決,可以得到一些補償和政策優(yōu)惠,就這樣民事糾紛就應運而生了。類似于工廠職工可以得到公司的福利房,所以通過假離婚成為單個職工便可以多分得一套福利房。未來防止這類事件的發(fā)生,需要法官對當事人雙方進行調解,達成合法的調解協議。如果此時 法院不做好監(jiān)督作用,就會助長此類事件的不斷發(fā)生,而此時法院也就成了“幫兇”。
(三)民事調解的期限無規(guī)定
在民事訴訟法中規(guī)定,調解和審判是一起進行并可以相互隨時轉換并且轉換的進行者可以是當事人也可以是法官,法官具有隨時可以介入調解的權利。
(四)空洞的反悔制度
對于和解協議不遵守是當事人經常出現的問題,因為它沒有嚴格的制度去制約雙方去嚴格遵守協議中的條款。在和解協議達成以后就沒有人去監(jiān)督是否雙方按照協議嚴格執(zhí)行。也沒有對反悔的當事人進行詢問,更沒有解釋。民事調解的后悔制度暴露出很多問題和缺陷。
三、民事調解制度的完善
(一)審判調解分離模式的確立
為了改變審調和一的工作模式,應該將民事調解訴訟程序調整為庭前調解和庭審兩個環(huán)節(jié)[2]。庭審時對雙方是否愿意進行和解進行詢問,若雙方均愿意和解,則進入和解程序,不然直接進入審理階段。假如雙方同意調解,但調解失敗,也直接進入審理階段。調解和審理兩個階段分別由兩個法官單獨進行互不干預。這可以使當事人更好地自愿接受和解或者審理,沒有其他方面的壓力。
(二)調解原則的重置
民事調解的進行需要中遵循三個原則[3]:一是當事人自愿,二是合法性,三是真實性。當事人自愿原則和調解合法原則是調解能夠進行的兩個必要條件。而事件的真實性相對于解決糾紛來說有很大商榷性,在性質上來說,加入能解決糾紛時間的真實性并不顯得那么重要。所以在雙方自愿和解并且程序合法,事件的真實性就不那么重要了。這不僅提高了辦案效率、節(jié)省了司法資源,也讓當事人的權利得到更好的保證。
(三)完善監(jiān)督機制,使調解程序更合理
民事和解應當進入檢查機關監(jiān)督范圍內,因為民事調解也屬于審判活動,所以理應受到監(jiān)督部門的全程監(jiān)督,及時對民事調解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糾正,讓當事人的利益得到更好的保證[4]。目前,還沒有對當事人后悔應采取什么措施的規(guī)定,也就是說當事人可以隨時否認調解協議,讓其成為一紙空文。為了讓當事人的權利得到更好的保障,也為了維護法律的嚴肅性,應該對這方面采取一些適當的措施,讓當事人雙方簽訂的協議能夠得到及時生效。協議如果存在有一方企圖敲詐或者協議存在違法條款,或者有第三方涉嫌損壞當事人利益的,調解協議才能不再有效,其他情況協議不能反悔。
四、結 語
民事調解關著社會穩(wěn)定的大局。在民事調解中執(zhí)法人員要認真對待每一個案件讓它能夠處理的更完善,要時時刻刻為當事人著想,在調解的每一個步驟都能讓當事人能夠最大程度的滿意,做到結案時雙方都能欣然接受。民事調解不僅僅是法院的工作,它需要社會各界的以及各個部門的相互配合協調,這樣才能讓調解工作更加順利的進行,達到最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唐林.論我國民事調解制度的缺陷與完善[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2.
[2]李浩.民事調解書的檢察監(jiān)督[J].法學研究,2014,03.
[3]戴哲宇.新民事訴訟法下民事調解書的檢察監(jiān)督[J].中國檢察官,2015,07.
成長·讀寫月刊2016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