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秋
(南丹縣中醫(yī)醫(yī)院婦產科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 南丹 547200)
[關鍵字]中西醫(yī)結合;米非司酮;異位妊娠;效果
異位妊娠是臨床上的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該病又被稱為“宮外孕”。該病患者的病因是其輸卵管管腔或周圍存在炎癥,導致其輸卵管管腔不通暢,阻礙了其孕卵的正常運行,使孕卵在其輸卵管內停留、著床、發(fā)育的一種異常妊娠。臨床上通常采用人工流產手術對異位妊娠患者進行治療。但人工流產手術對患者的子宮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一些患者不愿采取該療法進行治療。臨床上通常采用保守療法對不愿意進行人工流產手術的異位妊娠患者進行治療。有研究發(fā)現,用中西醫(yī)結合保守療法治療異位妊娠的效果顯著[1]。為了進一步探討用中西醫(yī)結合保守療法治療異位妊娠的臨床效果,我們對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2例異位妊娠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F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2例異位妊娠患者。我們將這82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有41例患者。對照組患者的年齡在20~3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4.5±6.1)歲。其中,有31例患者具有流產史,有10例患者為初次懷孕。研究組患者的年齡在20~3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4.8±6.4)歲。其中,有33例患者具有流產史,有7例患者為初次懷孕。兩組患者的停經時間均在37~70天之間,且均有陰道出血、下腹脹痛的癥狀,其血清β-HCG(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均高于2500U/L,對其進行B超檢查的結果顯示其子宮內無孕囊、其左側或右側附件區(qū)存在包塊,且包塊的直徑小于4cm[2]。本次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是:①輸卵管破裂出血的患者。②發(fā)生自然流產的患者。③具有肝、腎功能障礙的患者。④附件區(qū)包塊的直徑在4cm以上的患者。兩組患者在年齡、懷孕次數、附件區(qū)包塊直徑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使用米非司酮對對照組患者進行治療,米非司酮的用法是:每次服75mg,每日服1次,連續(xù)服用5天?;颊咴谥委?天后去醫(yī)院進行復查,如果其發(fā)生流產失敗或流產不全的情況,則對其進行負壓吸宮術,為其終止妊娠、清理其宮腔。
聯用米非司酮和中藥對研究組患者進行治療。米非司酮的用法與對照組患者相同。本次研究中所用中藥的配制方法為:取丹參20g、赤芍10g、桃仁10g、三棱10g、莪術10g、天花粉20g、穿心蓮20g、去頭足的蜈蚣兩條、益母草20g,用水煎服,每日分早晚2次服用;另外取田七末3g用水沖服。每日服1次?;颊叻弥兴?天為1個療程,連續(xù)服用中藥1~2個療程?;颊咴谥委?天后去醫(yī)院進行復查,如果其發(fā)生流產失敗或流產不全的情況,則對其進行負壓吸宮術,為其終止妊娠、清理其宮腔。
①治愈:患者的陰道出血、腹痛等癥狀消失,其血清β-HCG的水平恢復正常,對其進行B超檢查的結果顯示其附件區(qū)包塊完全消失?;颊吡鳟a成功。②顯效:患者的陰道出血、腹痛等癥狀明顯減輕,其血清β-HCG的水平明顯下降,對其進行B超檢查的結果顯示其附件區(qū)包塊明顯減小?;颊吡鳟a成功。③有效:患者的陰道出血、腹痛等癥狀有所減輕,其血清β-HCG的水平有所下降,對其進行B超檢查的結果顯示其附件區(qū)包塊有所減小。④無效:患者的陰道出血、腹痛等癥狀未減輕,其血清β-HCG的水平未下降,對其進行B超檢查的結果顯示其附件區(qū)包塊未減小,甚至發(fā)生破裂?;颊吡鳟a失敗。治療的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我們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包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結束后,研究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的比較[n(%)]
治療結束后,研究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的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的比較()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的比較()
組別 人數 陰道出血時間(天) 腹痛時間(天) 包塊消失所需時間(天)血清β-HCG恢復正常時間(天)住院時間(天)研究組對照組41 41 tP//8.7±2.6 18.1±3.6 10.131<0.001 3.8±2.1 8.2±2.0 14.251<0.001 9.1±3.2 26.7±5.5 7.716<0.001 15.5±3.5 23.8±5.1 18.151<0.001 6.3±2.6 13.7±3.2 11.816<0.001
治療結束后,研究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的比較()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的比較()
組別 人數 惡心、嘔吐肝功能異常白細胞減少36.59%65.85%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研究組對照組41 41 10 17 47 13
異位妊娠時臨床上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該病又被稱為“宮外孕”。近年來,我國異位妊娠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該病患者的病因是其輸卵管管腔或周圍存在炎癥,導致其輸卵管管腔不通暢,阻礙了其孕卵的正常運行,使孕卵在其輸卵管內停留、著床、發(fā)育的一種異常妊娠。臨床上通常采用人工流產手術對異位妊娠患者進行治療。但人工流產手術對患者的子宮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一些患者不愿采取該療法進行治療。臨床上通常采用保守療法對不愿意進行人工流產手術的異位妊娠患者進行治療[3]。
中醫(yī)認為異位妊娠為少腹血淤型實證,應對患者進行活血化淤及殺胚的治療。在本次研究中,我們使用中藥(組方為丹參、赤芍、桃仁、三棱、莪術、天花粉、穿心蓮、蜈蚣、益母草)為研究組患者進行治療,其中,丹參、桃仁、赤芍具有活血祛淤,涼血消癰的作用;天花粉具有清熱瀉火、排膿消腫的作用;蜈蚣具有攻毒散結、通絡止痛的作用。聯用米非司酮和中藥對異位妊娠患者進行治療,可提高其治療的總有效率、促使其臨床癥狀更快地消失、降低其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4]。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用中西醫(yī)結合保守療法治療異位妊娠的效果顯著。此治療方法值得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