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約撰稿人 仲 實
中國路:讓天塹變通途
一條條公路、鐵路的修建,勾畫出中國“讓天塹變通途”的宏偉藍圖,將整個中國變成一個龐大的“一日經(jīng)濟圈”
雅西高速
讓鄉(xiāng)村“條條大路通羅馬”,讓天塹變通途,讓中國擁有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高速公路系統(tǒng)和高鐵網(wǎng)絡,讓回家的路不再漫長……如果奇跡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人用雙手創(chuàng)造的中國紅吧。
一條條公路、鐵路的修建,勾畫出中國“讓天塹變通途”的宏偉藍圖。比如,在太行山的懸崖上人工開鑿的掛壁公路,攻克重重難關建成的雅西高速,創(chuàng)造了“中國速度”奇跡的北京三元橋工程,幾乎遍布全國的高速鐵路網(wǎng)絡……短短30年,從早期的“即使再偏遠的鄉(xiāng)村也要通上公路”,到目前占全球高鐵里程60%、全程2萬公里的高鐵網(wǎng)絡,路網(wǎng)幾乎覆蓋所有村莊,將整個中國變成一個龐大的“一日經(jīng)濟圈”。而這一切,還遠未結束。
位于太行山腹地的錫崖溝村有一條掛壁公路。它是20世紀80年代人工用錘子、鐵锨在絕壁上一點一點摳出來的。如今規(guī)整的錫崖溝掛壁公路,為這個與世隔絕,不足300人的小村莊開出一條走出大山的希望之路。
高鐵,越來越成為中國人出行的首選。原因很簡單:它既能滿足快速、大流量的客運需求,人均百公里的能源消耗又僅僅是飛機的1/12。
2011年,投資2209億元的京滬高鐵全線通車,連接起北京和上海、環(huán)渤海和長三角經(jīng)濟圈,而這段1318公里的旅途,最快只需4個多小時,要讓這樣的高效運轉得以實現(xiàn),需要解決無數(shù)的難題。
列車需要以300公里的時速跨越長江,于是中國人修建了世界上首座設計荷載最大的六線鐵路大橋——南京大勝關大橋。而丹陽至昆山段的世界第一長橋丹昆特大橋,長度更是達到驚人的164.5公里,整座大橋橫穿陽澄湖,跨越道路180多條,而且徹底解決了地基沉降的問題。
高速道岔是制約高鐵速度最關鍵的控制節(jié)點。不同于汽車、輪船,火車是沒有方向盤來操縱轉向的,要讓機車從一股道轉換到另一軌道,全靠道岔的引導,列車速度越快,轉彎的曲線半徑就越大,道岔也變得更長,才能保證列車不脫軌。而要讓列車能以數(shù)百公里的時速變更軌道,需要同步控制幾十個轉轍機,推動高速道岔進行轉換,這就要求道岔需要保證絕對安全,鋼軌不能有一點損傷,連接處必須密實,而轉轍機的每個觸點都要接觸良好。對于整個高鐵系統(tǒng)來說,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不容忽視。
也正是這樣一個又一個細節(jié),讓中國的高速鐵路在短短12年內迅速發(fā)展,建成了一個世界上最大的高鐵網(wǎng)絡,全程達到2萬公里,占據(jù)世界高鐵里程的60%,讓高鐵真正變成了一種大眾化的運輸工具,成為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出行的首選方式。
位于太行山腹地的錫崖溝村有一條掛壁公路
在中國西部,高山聳立,峽谷橫行,地勢險要至極。雅西高速(四川雅安—涼山冕寧),從四川盆地邊緣出發(fā),需要穿越海拔3000多米,猶如高墻一樣阻隔的橫斷山區(qū)。在以前,短短300公里的距離,開車卻要10個小時?,F(xiàn)在,工程師們決定穿山直線而行,但問題出現(xiàn)了:石棉到冕寧段必須翻越拖烏山脈,其中57公里要爬1500米的豎直距離,有一段4公里內要克服500米的高差,意味著平均坡度將達到9%,對于滿載貨物的重型卡車來說,這是一個絕對危險的坡度值。最終,設計師們借用了停車樓里螺旋線攀爬到樓上停車的思想,在這里設計了兩次螺旋線展線,通過螺旋爬升的方式克服了這個豎直高差的困難。
從成都至西昌,沿干海子隧道前行,雅西高速道路從海拔630米爬升到3200米,這2600米的海拔落差,意味著路每延伸一公里,平均海拔便上升7.5米,如巨龍繞山爬升,猶在云端,因而雅西高速得名“天梯高速”、“云端上的高速”。
2015年,“北京43小時換好了一座三元橋”的消息火遍了朋友圈,那段“舊橋變新橋”的延時攝影視頻甚至讓全球的“小伙伴”都震驚得張大了嘴巴,很多外國網(wǎng)友由衷地表示對“中國制造”刮目相看。
提起這三元橋,全國人民應該都“久仰大名”。這座始建于1984年的橋,由于長期超荷載運行及受外部環(huán)境影響,承載力明顯下降,經(jīng)檢測評定,已經(jīng)是國家行業(yè)標準中的D級(不合格狀態(tài))橋梁,維修改造迫在眉睫。為確保運行安全,北京市交通委員會決定對它進行大修。
施工方案的比選一度讓所有人都很頭疼。要在三元橋這樣的城市路網(wǎng)關鍵節(jié)點進行維修改造,最大的難題其實根本不在橋梁結構本身,而是如何避免在交通高峰時段阻斷道路,減少施工對交通的影響?!翱臁笔堑谝辉V求。
經(jīng)過多次論證,北京交通部門決定采取橋梁整體置換技術,可以迅速移走舊橋的整體結構,再將事先在梁廠預制好的新梁運抵現(xiàn)場,拼裝后進行整體置換即可。這是國內首次在大城市重要交通節(jié)點采用該工法。而對于在橋梁整體置換方面擁有絕對技術優(yōu)勢的北京養(yǎng)護集團而言,“神駝”再戰(zhàn)江湖的時刻到了!
“神駝”即千噸級馱運架一體機工法,它是由北京養(yǎng)護集團自主設計、研發(fā)和制造的集機械、電子、液壓技術為一體的大型現(xiàn)代化設備,具有操作同步、精度高、承載力強、升降能力大、運轉模式多樣的特點,綜合性能指標達到國內首創(chuàng)、國際領先水平。
為保證橋梁整體置換階段不出差錯,北京養(yǎng)護集團將橋梁數(shù)據(jù)精確到毫米來計算,為保證橋梁精準定位,現(xiàn)場采用了GPS、北斗雙重定位系統(tǒng)進行粗定位,然后采用激光巡跡進行精定位,保證新梁就位成功。最終,400余人成功創(chuàng)造了“43小時換橋”的世界“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