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楠
秦皇島日報社
?
貴妃醉酒
李 楠
秦皇島日報社
聽京劇,怎能不聽梅蘭芳,聽梅蘭芳,怎能不聽《貴妃醉酒》,這是他傾盡畢生心血精雕細刻的杰作。
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唐明皇與貴妃楊玉環(huán)相約在百花亭設(shè)宴,飲酒賞花。到了這天,楊貴妃在百花亭候駕多時,未見君王來臨,太監(jiān)來稟,原來皇帝已移駕他人之處。楊貴妃萬端愁緒無以排遣,只得獨自飲酒解悶。不覺醉后更覺煩悶,郁郁回宮。整出戲精雕細琢地將楊貴妃從盼君、思君、怨君、恨君的心路歷程層層揭曉。
“海島冰輪處轉(zhuǎn)騰,見玉兔又早東升?!睏钯F妃一出場,就猶如一朵盛開的牡丹花,國色天香。在去百花亭的路上,因為要與情郎約會,周遭景色無不令她賞心悅目。“奴似嫦娥離月宮”,嫦娥是寂寞的,貴妃卻是馬上要與心上人見面。然而,被寵愛的貴妃是不是內(nèi)心也與嫦娥一樣空虛冷清?后宮佳麗三千,君王的眼里未必只她一人。那“鴛鴦來戲水,金色鯉魚在水面朝”,更說明了她內(nèi)心對愛的渴望。“雁兒并飛騰,聞奴的聲音落花蔭”,美得也太自信了吧,自信到以為她在君王的心里能夠獨占鰲頭。
然而,君王的愛哪得長情?花蕊夫人說:“可憐紅顏總薄命,最是無情帝王家。”在他文治武功的背后,誰能瞧見白骨森森、血流涓涓?為了權(quán)利,父母兄弟妻子兒女皆可弒殺,這樣的人你還指望著對你忠貞不渝?錯就錯在,你誤以為那一時之寵,是他許你的地久天長。
果然,君王有了新的去處,連聲招呼都不打,滿眼的凄婉的妃子獨自在百花亭借酒澆愁。龍鳳酒、太平酒、通宵酒……“人生在世如春夢,且自開懷飲幾盅。”醉眼迷離中,片片往事在眼眸中朦朧地穿梭,曾經(jīng)的花前月下,曾經(jīng)的執(zhí)手相看,如今反倒成了別人眼里的笑柄,鳳冠熠熠,霞衣燦燦,包裹的卻是一顆缺愛的心。
京劇中,貴妃有三次飲酒,第一次是用扇子遮住了酒懷,慢慢飲盡,心中的苦悶怕人知曉,矜持中恨意微露,到了第二杯就不用扇子了,第三杯完全放顧不得身份,干脆一飲而盡,苦悶、嫉恨、憂郁……只求能被這瓊漿玉液沖刷出來,以至于越醉越喝、越喝越醉,嬌柔如楊貴妃,竟也生出一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英雄氣慨。而那三次“銜杯”的動作,是貴妃從朦朧醉意到酣醉淋漓的過程,臉上一抹飛霞,且歌且舞,抑制不住心中洶涌的激情,真?zhèn)€是美在醉中。
演《貴妃醉酒》的,不止梅蘭芳一位大師,還有“四小名旦”的筱翠花,筱翠花沒有資料傳世,網(wǎng)上有一出筱翠花的弟子陳永玲先生的《貴妃醉酒》,比梅派更有一番風韻。筱派以做工見長,《貴妃醉酒》中,貴妃聽到了唐明皇去西宮的消息,陳永玲的眼神立時閃亮如放電一般,落寞、失望,略帶著不敢相信的吃驚,一個眼神足矣。后面的自斟自飲,更是讓人感覺到了貴妃逐漸醉倒的層次感。常聽人說,梅派的唱腔纏綿欲醉,而筱派的做工卻也讓人過目不忘,舞動著水一樣柔美的身段,似乎那萬千的宮怨也隨風飄揚。身姿曼妙,翻飛又飄,哪像五十多歲的人在做戲?看了陳永玲的戲,貴妃就像一朵紅牡丹,在風中綻放著最后的嬌媚。
酒醉的貴妃依然等不到圣駕,惱恨著李三郎,任由宮女扶著怏怏回宮。消逝的情愛,碎夢片片無處可尋。一壺酒,斟滿了希望,也斟滿了失望,酸酸苦苦都是愛,辛辛辣辣皆是情。
這出歷久彌新的梅派看家戲至今深受觀眾喜歡,固然因它震懾人心的藝術(shù)魅力,卻也有現(xiàn)實中的共鳴。誰不曾經(jīng)歷過“失寵”?誰在不得意時不想一醉方休?可酒醉后那隱忍的痛,也只由自己慢慢消受了。
忽然想起真人秀節(jié)目《花兒與少年》中的許晴,竭力想做到最好,處處需要別的關(guān)注與肯定,得不到便在街上、旅館中大哭。何必呢?讓別人的寵愛與呵護,決定著自己的生活與情緒走向?這也是另一種看人臉色、仰人鼻息吧。呵呵,還不如“人生在世如春夢,且自開懷飲幾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