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 墉
擁有彩色的人生
文/ 劉 墉
責任編輯:江 冬
到峨眉山,大家都希望見到“佛光”。
據(jù)說看佛光要在天氣晴朗的午后,當云霧漸漸由山谷里升起,站在峨眉山的“金頂”,陽光由背后射來,可以看見云霧間一個人影,四周環(huán)繞著七彩的光環(huán)。
“那不過是自己的影子,被陽光照在云霧上,又因為空氣中的水汽,造成彩虹折射的效果罷了?!笨赐攴鸸猓覍Χ朊忌綀髧碌暮蜕姓f。
原以為他會不同意,沒想到他一笑:
“可不是?眾生皆有佛性,人人可以成佛。要得到佛光不能靠別人,只能靠自己?!?/p>
同樣的照相機,裝上黑白的底片,拍出黑白的照片;裝上彩色的底片,拍出彩色的照片。
同樣的眼睛,裝上黑白的心情,看到黑白的世界;裝上彩色的心情,看到彩色的世界。
每天早上起床之前,先想想——
你今天要為眼睛裝上“黑白”還是“彩色”的底片?
到某個釀酒的葡萄園參觀。
“1994年的葡萄最好。”園主說,“因為那一年夏天干燥,生產(chǎn)的葡萄特別甜?!?/p>
“葡萄不怕干死嗎?”我問。
“新藤怕,老藤不怕。因為老藤的根扎得深,能吸到泥土深處的水分?!眻@主說,“還有,經(jīng)過好好修剪的藤不怕,放任它生長的怕。”
“為什么?”我不懂。
“因為葉子長得愈多、藤蔓攀得愈遠,
需要的水分愈多,一干,就受不了了?!?/p>
葡萄要扎根深、常修剪,結(jié)的果子才甜美。
人也要扎根深、常修剪,做的學問才實在。
我們常贊美人“精明能干”,問題是“精”的人一定“明”,“能”的人一定“干”嗎?
許多人很精,精到仿佛一點虧都不能吃,但他的視線不清,總走歪路,是“精而不明”。
又有些人能力超強,好像樣樣精通,可惜不努力、沒行動,是“能而不干”。
“精而不明”,好比有好槍卻沒有好射手。
“能而不干”,好比有滿倉的彈藥,卻沒有軍隊。
只有真正“精明能干”的,才能打贏人生這場硬仗。
每年12月1日,紐約洛克菲勒中心前面的廣場,都有圣誕樹點燈的儀式。
超大的圣誕樹,據(jù)說是從賓夕法尼亞州千萬棵巨大的杉樹中挑選出來的。
有一天,我教學生畫杉樹,順便提起那棵巨無霸。
“你以為那巨大的圣誕樹真是那樣的嗎?”一個中年女學生神秘地笑道,“錯了,多好的樹都有缺陷,都會缺枝子、少葉子,必須由我在那里當木工的丈夫,用其他樹的枝子補上去,才能完美啊?!?/p>
此后,每次我看洛克菲勒圣誕樹點燈的新聞,都想起她的話。
我想這世上的每個人,無論他多偉大、多有名,都像那樣一棵樹……
我在電視公司當記者的時候,常到樓下的攝影棚看拍戲。
有一天,拍武俠戲。男主角的武藝高強,劍才出鞘,敵人已經(jīng)紛紛倒下,于是瀟灑地收劍入鞘。
“Cut(停)!”突然聽見導演大聲喊,說男主角收劍的動作太慢,要重拍。于是大伙各就各位,從頭再來一遍。
“Cut(停)!”導演又喊,“收劍又太慢,不夠瀟灑,重來。”
就這樣一遍又一遍,短短一個鏡頭,居然拍了十幾次才過關(guān)。
終于收工了,卻見男主角還在那兒一次又一次地練習把寶劍插回劍鞘的動作,一邊練一邊嘆氣:
“拔劍容易,收劍難!”
他這句話我一直記在心里。每當我沖動的時候,都會想:“拔劍容易,收劍難?!?/p>
寫 法 探 討
這類“心靈雞湯”式的文章,很多同學都愛讀,甚至愛寫。那么這類文章要怎么才能寫好呢?
首先是要有真切的體驗。先有體驗,而后才有“感悟”,這樣才會顯得自然、貼切。但有的文章為了表達某種“感悟”而去編造事件,就難免做作,多半會給人以“隔”的感覺。
其次是要有獨到的思考。如果我們在生活中有所感悟,并寫成文章,那必然是想告訴別人一點什么。可如果你告訴別人的,只是眾所周知的一些“常識”,那又有什么意義呢?因此,只有“獨特”的感悟,才會顯得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