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 龍, 荊瀾濤, 于 佳, 齊德江
(沈陽工程學院 電力學院, 沈陽 110136)
?
含有受控源的改進結(jié)點電壓方程
霍 龍, 荊瀾濤, 于 佳, 齊德江
(沈陽工程學院 電力學院, 沈陽 110136)
結(jié)點電壓法是適合計算機輔助分析的一種電路分析方法。由于該方法僅通過結(jié)點支路關聯(lián)矩陣即可確定電路的拓撲結(jié)構(gòu),不需要確定樹和回路矩陣,使通用程序的編寫相對容易。但是結(jié)點電壓法對電路中含有受控源和無伴電壓源時需要另行處理,針對這種特殊情況提出了含受控源電路的改進結(jié)點電壓方程的矩陣形式。分別給出了正弦穩(wěn)態(tài)下含受控源以及含無伴獨立電源電路的結(jié)點電壓方程推導過程,進而得到統(tǒng)一的以結(jié)點電壓和無伴電壓源中電流為電路變量的混合變量矩陣方程。最后從編程的角度給出了電路信息的規(guī)范輸入方法。通過算例驗證了所得方程適用于含有耦合電感、受控電源、無伴獨立電源電路的穩(wěn)態(tài)分析,具有通用性。
結(jié)點電壓方程; 關聯(lián)矩陣; 受控電源; 無伴電壓源; 無伴電流源; 電路拓撲信息
電路方程的矩陣形式及其系統(tǒng)化建立方法是分析大規(guī)模復雜電路的關鍵。在電路理論中電路的分析方法有多種[1-4],為了便于利用計算機輔助電路分析,從80年代至今在電路分析方法中研究最多的是結(jié)點電壓方程(結(jié)點法)[5-8]。該方法不需要選擇樹,能夠快速形成關聯(lián)矩陣和支路導納矩陣進而得到結(jié)點導納矩陣。結(jié)點導納矩陣是結(jié)點電壓方程的核心,從工程角度來看,其典型例子是應用于電力系統(tǒng)潮流計算[9-10]。另外,利用結(jié)點導納矩陣可以有效地解決復雜系統(tǒng)任意時刻短路電流計算問題[11]。因此結(jié)點電壓法無論在電路理論、課堂教學還是工程實際中都占有重要位置,它是計算機輔助電路分析中重要的方法之一。但是當電路中含有受控電源和無伴獨立電源(即無伴電壓源和無伴電流源)時需要對支路導納矩陣進行推廣以建立改進的結(jié)點電壓方程[12]。本文以文獻[13]和文獻[14]為基礎,首先定義含受控電源的標準支路建立結(jié)點電壓方程;再對無伴電壓源支路和無伴電流源支路分別引入關聯(lián)矩陣AE和AI,避開這兩類支路的支路導納建立混合變量方程。從而得到以結(jié)點電壓和無伴電壓源中的電流為網(wǎng)絡變量的改進結(jié)點電壓方程。方程的物理概念清晰、電路信息輸入簡便、經(jīng)實例驗證,方程實用、有效。
設網(wǎng)絡中全部電壓、電流均用列向量表示,則圖1所示標準支路的支路電壓向量和支路電流向量有如下關系:
(1)
(2)
圖1 含受控電源的標準支路Fig.1 Controlled source standard branch
同樣,受控電流源的電流可表示為
以上式中,μ、r、g、β分別是VCVS、CCVS、VCCS和CCCS的系數(shù)矩陣。它們的主對角元素均為零,僅在受控源所在的第k行和控制量所在的第j列上有相應元素。P為等效電壓控制電壓源的控制系數(shù)矩陣;Q為等效電壓控制電流源的控制系數(shù)矩陣。因此有
將以上二式分別代入式(1)和式(2)得支路電壓向量和支路電流向量為
(3)
(4)
(5)
式(5)即為標準支路的支路方程,其中
(6)
是計及受控源之后的支路導納矩陣。
再將KVL方程代入上式得
(7)
式(7)即是含受控源的結(jié)點電壓方程的矩陣形式??珊営洖?/p>
(8)
(a)—無伴電壓源; (b)—無伴電流源圖2 無伴獨立源Fig.2 unattended independent source
(9)
(10)
(11)
(12)
(13)
將式(12)、式(13)聯(lián)立,合并為一組方程如下
(14)
式(14)就是改進結(jié)點方程的矩陣形式。改進的結(jié)點法是以增加無伴電壓源的電流變量為代價,避開了寫無伴電壓源支路的支路導納。這是一個混合變量的矩陣方程。
利用機算機輔助分析,通過編程實現(xiàn)方程式(14)的列寫和求解。編程采用MATLAB語言,其唯一的外部輸入是電路的拓撲信息。輸入格式規(guī)定如下:
1) 標準支路信息按6列輸入,其中無伴電壓源和無伴電流源也在標準支路中輸入,其“標識”為第4列賦“零”(此標識供編程時識別無伴電源用,并不是阻抗為零),輸入格式見表1。
表1 標準支路信息輸入Tab.1 standard branch information input
表1中第1行為不含耦合電感和受控電源的標準支路輸入格式,其中阻抗參數(shù)不可缺,電壓源和電流源參數(shù)可以缺省。第2和第3行為無伴電壓源和無伴電流源輸入格式。表1的前3列是電路的拓撲信息,與電路的有向圖完全對應,是生成關聯(lián)矩陣Ao、AE和AI的依據(jù)。
2) 受控源信息按4列輸入。以電流控制電壓源為例,其輸入格式如表2。其中受控支路(即受控源支路)為b1,控制支路為b2。
3) 耦合電感信息按3列輸入。設支路b1和支路b2之間有耦合電感,其輸入格式如表3。
表2 受控電源信息輸入Tab.2 controlled source information input
表3 耦合電感信息輸入Tab.3 Coupled inductor information input
當兩個施感電流都從同名端流進(或流出)線圈時,互感阻抗前取“+”號,否則取“-”號。
用結(jié)點電壓法列寫電路方程,并求結(jié)點電壓。
(a)—電路模型; (b)—有向圖
首先對圖3a的支路和結(jié)點編號,畫出有向圖如圖3b所示,按規(guī)定格式輸入電路信息表。則關聯(lián)矩陣為A=[AoAEAI],其中
根據(jù)式(6)得到的(含耦合電感和受控源)支路導納矩陣為
結(jié)點導納矩陣為
即
根據(jù)式(14)得到改進結(jié)點電壓方程為
解方程得(電壓單位:V,電流單位:A)
此結(jié)果與理論設計和仿真得到的結(jié)果完全相同。
大規(guī)模電路穩(wěn)態(tài)分析的關鍵是建立電路方程。改進的結(jié)點電壓方程雖然增加了求解變量數(shù)目,但是解決了無伴電壓源的零阻抗支路以及無伴電流源的零導納支路問題;控制系數(shù)矩陣的引入,將支路導納矩陣推廣到含受控電源情況,使結(jié)點電壓方程在理論上得以完善。文中涉及的電路為常規(guī)型,即任意兩個結(jié)點之間至少含有一個電路元件,不存在短路或開路情況。當含有受控電源時均為圖1的標準形式,即受控電源要伴有阻抗元件(對于無伴受控電源情況另文討論)。由于定義了標準支路,使電路拓撲簡化,有效降低了方程階數(shù)。實用中無需對電路進行支路、結(jié)點劃分或移源等預處理,可通用于常規(guī)型電路的穩(wěn)態(tài)分析。
[1]邱關源,羅先覺. 電路[M]. 5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霍龍,朱曉萍. 電路[M]. 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 2009.
[3]ALEXANDER C K, SADIKU M N O. 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Circuits[M]. New York: McGraw-Hill Inc, 2000.
[4]BOYLESTAD R L. Introductory Circuit Analysis[M]. 9th ed. New Jersey: Prentice-Hill Inc, 2000.
[5]崔杜武,范麗娟. 用微型計算機解算大網(wǎng)絡----節(jié)點撕裂改進節(jié)點分析法[J].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 1984,18(3):86-93.
[6]徐守堂,顧德仁. 緊湊改進節(jié)結(jié)點法[J]. 電子科技大學學報, 1989,18(3):225-234.
[7]賀桂芳. 線性有源網(wǎng)絡改進節(jié)點法的研究[J]. 山東科學, 1996,9(3):12-15.
[8]李迪. 廣義結(jié)點方程建立算法研究[J]. 現(xiàn)代電子技術(shù), 2010(20):13-15.
[9]鞠平. 電力工程[M]. 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2014.
[10]李庚銀. 電力系統(tǒng)分析基礎[M]. 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2011.
[11]李昱,孫春順,楊雨薇,等. 節(jié)點電壓方程的任意時刻短路電流實用計算研究[J].電氣技術(shù), 2013(4):6-9.
[12]袁韜,馮平,楊靜,等. 節(jié)點法與改進節(jié)點法的討論[J]. 電氣電子教學學報, 2012(9):88-90.
[13]俎云霄,呂玉琴. 網(wǎng)絡分析與綜合[M]. 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2007.
[14]吳寧. 電網(wǎng)絡分析與綜合[M].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3.
An improved node voltage equation with controlled sources
HUOLong,JINGLantao,YUJia,QIDejiang
(Institute of Electric Power, Sheny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Shenyang 110136, China)
Node voltage method is a circuit analysis method which is suitable for computer-aided analysis. The method can determine the topo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circuit only using the incidence matrix of the node branch without determination of the tree and the loop matrix. So the general program is easy to be compiled. However, if the node voltage method is used to solve the circuit with controlled source and the unaccompanied voltage source, a further processing needs to be done. The paper proposes the node voltage equation derivation with controlled sources and unaccompanied independent supply under the sine steady state. Mixed variable matrix equations can be given uniformly with the node voltage and the current of the unaccompanied independent supply as their circuit variables. Finally, the standard input method of the circuit information is giv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gramming. A numerical example demonstrates that the equations can be applied for steady-state analysis on the circuit with coupled inductors, controlled sources, unaccompanied and independent sources. Therefore, the method is universal.
node voltage equation; incidence matrix; controlled sources; unaccompanied voltage sources; unattended current source; circuit topology information
2015-12-26。
遼寧省教育廳科學研究一般項目(L2014518)。
霍 龍(1961-),男,遼寧沈陽人,沈陽工程學院教授,碩士。
1673-5862(2016)04-0459-05
TM133
A
10.3969/ j.issn.1673-5862.2016.04.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