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山西省襄垣縣教育局教研室)
大膽處理教材 挖掘課程資源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案例
王芳
(山西省襄垣縣教育局教研室)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五篇課文均是名家之作。這些作品從不同的角度揭示了人生的意義,人文內(nèi)涵深厚、豐富。本單元又以“獻給母親的歌”為主題開展綜合性學習,引導學生感受母愛、理解母愛、奉獻愛。
為了把單元教學內(nèi)容深化,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母愛,從而報答母恩。我做了一個決定:把本單元教學內(nèi)容向后調(diào)整,放在“母親節(jié)”之際學習。于是我利用這一具有典型意義的日子開展了“寸草心、三春情”主題活動。
在臨近母親節(jié)的周末,我向?qū)W生說明意圖,要求大家利用周末時間完成這一有意義的活動。學生聽后個個眉飛色舞、激動起來,我順勢布置以下任務:第一任務是分四個小組,一組收集歌頌母愛的歌曲、電影,特別是八九十年代的影片電視劇。這樣設計的意圖是能從母親那兒了解一些經(jīng)典作品,并通過交流增進母子之間的感情。二組搜集關于歌頌母愛的詩歌、散文、格言。三組通過網(wǎng)絡媒體收集與母親有關的感人事跡。四組收集能夠展現(xiàn)母愛的繪畫、攝影作品、廣告以及圖片等。第二任務是有條件的學生將家里能夠體現(xiàn)母愛和母子情深瞬間的照片拿到班里來交流。第三任務是用實際行動表達對母親的愛。任務一宣布,教室里頓時沸騰起來,孩子們嘰嘰喳喳說個不停,看來我的設計意圖已經(jīng)基本實現(xiàn)了。兩天后,“寸草心、三春情”主題活動拉開了序幕。
(一)認識母愛
師:在這個世界上,母親是和我們最親密的人,當我們思念家鄉(xiāng)、身處險境的時候,母親是我們最堅實的寄托。全球各地為報答母恩都增設母親節(jié),今年的母親節(jié)是5月12日,你們有誰知道母親節(jié)的由來呢。
生1:我查閱了相關資料,母親節(jié)在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舉行,最早源于古希臘的民間風俗,現(xiàn)代母親節(jié)起源于美國。
生2:母親在這一天通常會收到禮物,康乃馨被視為獻給母親的花。
(二)感受母愛
師:今天,就讓我們借此機會把對媽媽的愛說出來,把感謝媽媽的詩吟出來吧。話音剛落,各小組爭先恐后好不熱鬧,我先讓兩組成員來匯報搜集成果。
活動一:吟誦書寫母愛的格言、詩文。
生1:收集關于母愛的格言詩文。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
母親是身上的被,沒有她會感到寒冷;母親是菜中的鹽,沒有她生活就沒有味道。
生2:答謝母親的詩歌。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愁鬢明朝又一年。唐《除夜作》
生3:歌頌母愛的詩文有冰心的《荷葉 母親》、泰戈爾的《金色花》。
生4:我給大家朗誦一首詩:
贊美母親
母親是一艘大船,
載著我駛向大海,
去追尋生命的奧秘
……
同學們掌聲雷動。
活動二:講述頌揚母親的影片、電視劇,唱幾支歌頌母愛的歌曲
生1:我要和大家分享《我的丑娘》,以前我不喜歡我的媽媽,認為她比較丑,自從看了這部電視劇后我覺得全世界的母親都是一樣的,她們都有一顆愛子之心。
生2:我從媽媽那兒了解到八十年代最感人的影片是《媽媽再愛我一次》,媽媽講述的過程中都是滿含熱淚,而我不由地被打動,久久回味著那些動人的情節(jié),我想再次和大家重溫那感人的一幕……
生3:歌唱《燭光里的媽媽》。
生4:歌唱《世上只有媽媽好》。
活動三:講述動人的母愛故事。
生1:我給大家講一個發(fā)生在動物身上的真實故事——故事發(fā)生在青海省,一個極度缺水的沙漠地區(qū)。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限定為三斤,還得靠駐軍從很遠的地方運來。一天,一頭老??蕵O了,掙脫韁繩闖入沙漠里運水車必經(jīng)的公路。終于,運水的軍車來了,老牛迅速地沖上公路,軍車一個急剎車。老牛立在車前,任憑駕駛員驅(qū)趕都不肯挪動半步,人和牛就這樣耗著,最后造成了堵車,后面的司機開始罵罵咧咧,性急的甚至點火驅(qū)趕,可老牛仍不為所動。后來,牛的主人尋來了,揚起長鞭狠狠地抽打在牛背上,牛被打得皮開肉綻,哀哀叫喚,但還是不肯走。一旁的運水戰(zhàn)士哭了,罵罵咧咧的司機也哭了,最后,運水的戰(zhàn)士從車上取出半盆水——正好三斤,放在牛的面前。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沒有喝以死抗爭得來的水,而是對天哞叫。不遠處的沙丘背后跑來了一頭小牛。受傷的老牛慈愛地看著小牛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頭舔舔小牛的眼睛。靜默中,人們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淚水。沒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寧靜中,它們掉轉頭,慢慢往回走。(教室里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活動四:展示體現(xiàn)母愛、母子情深的廣告、攝影繪畫作品。
生1:出示一張從報紙上剪切下來的圖片并講解。
生2:麥當勞的感人廣告展示了偉大的母愛。
(三)感恩寸草心
活動五:展示收集的照片,再現(xiàn)母子昔日溫馨。
生:(出示過生日與家人的合影)以前我沒留意,直到前天整理照片才發(fā)現(xiàn),我的身高容貌發(fā)生了變化,站在身邊的媽媽也發(fā)生了變化,只是她更黑更瘦,我的媽媽都是為了我才變成這樣,以后我要好好地孝敬她。(學生鼓掌)
(四)報得三春暉
活動六:用行動詮釋對母親的愛。
生1:我回家給媽媽做了一次飯,沒做好,媽媽還是很開心,我卻心里酸酸的。
生2:我給媽媽洗了一次腳?!?/p>
師:同學們,無論母親為我們做什么,我們都覺得理所應當。可是反過來想想,我們?yōu)槟赣H能做多少?她又會讓我們做多少?你的臟衣服有多少次是媽媽洗的?又有多少個夜晚媽媽守在你的床邊?難道我們還不應該多敬一些孝心嘛?
生:應該。
師:對于母親為我們付出的,我們暫時無以回報,但我們愿將它化為一首感謝的歌曲響在我們的心中。學生齊唱:《世上只有媽媽好》,在歌聲中,在抽泣聲中我結束了這堂課。
(五)課后練筆
以感恩母愛為主題寫一篇文章。
本次綜合性活動安排在母親節(jié)之際,濃厚的社會氛圍有助于活動的實施,且是學生和家長樂意接受的內(nèi)容,所以效果較好。通過本次大膽的嘗試,我認識到,大膽處理教材、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師能夠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把語文教學引申到課外,讓學生從課堂走向生活,更能使學生得到獨特的生活體驗。語文學習與生活相結合是合理利用學生資源的一次有益嘗試。這種綜合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在聽說讀寫等方面得到充分鍛煉,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這種做法是完全符合新課程理念的。
·編輯 李琴芳
圖1
7.體驗接力跑練習:分組比賽(10分鐘)
(1)講解比賽規(guī)則、方法和要求:分4組,第一位同學聽哨音繞場跑半圈完成交接棒,依次進行,先完成的隊為勝;指揮比賽;及時點評。
(2)認真聽講,勤于思考,積極比賽。
(3)組織與要求(如圖2)。
圖2
(四)結束部分(5分鐘)
8.放松
9.小結本次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五)場地器材:田徑場(200米)
接力棒(廢報紙自制):20根 圖解:2副 錄音機:一臺
(六)預計運動負荷和密度:運動量:中上等 練習密度:50%~55%
平均心率:130~140次/分鐘
本課主要是讓學生在歡樂的氣氛中,通過小組相互合作,互相討論,互相評價,自主完成任務。下面將對本課教學情況提出幾點反思:
1.自制接力棒,在教學中,學生通過使用自制接力棒,培養(yǎng)動手能力的同時,讓他們熟悉接力棒的構造,并且,自制接力棒質(zhì)地軟硬適中,適合教學,安全適用,便于練習。
2.教學新穎,教師主動融入學生群體中,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通過提問,激發(fā)學生思考、探究欲望;利用運動模仿操,讓學生進一步了解體育運動的有關知識;運用集中注意力游戲(擊掌抓手),使學生初步學會與同伴合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逐漸將理論引入,為后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3.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發(fā)揮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通過觀看示范、圖解、模仿練習,分組討論,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學后反思中充分體會交接棒的基本動作要領。學生觀察很仔細,學習很認真,在接力比賽中很少看到學生接棒時出現(xiàn)困難,而且交棒速度很快。由此讓我想到教學時必須根據(jù)內(nèi)容來思考教學方法,合理選擇教法和學法。
4.采取多種分組形式來提供學生間的合作時間與空間,提供多樣的學習形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互相幫助,互相改進,進而提高學生通過合作來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充分發(fā)揮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采用了講授、示范、觀察、模仿、練習、比賽等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在學習傳接棒的技術動作中,教師采用集體學練、分組練習和比賽的形式進行。
5.教學中對學生錯誤動作要及時糾正,通過學生間的互評與自評,了解學生對教材的掌握。而教師及時點評,可以使學生明白正確與錯誤動作之分,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收獲。
6.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特點及接力跑特點,將接力跑的技術技能進行游戲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團結協(xié)作、共同進取的精神,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使學生身心得到全面發(fā)展。通過比賽的形式既增強了學生間的集體榮譽感也加強了學生間的凝聚力。學生對分組競賽很感興趣,教學比賽既是素質(zhì)、技術和戰(zhàn)術的較量,也是對學生技術練習的驗證。
7.不足之處:(1)課堂內(nèi)容安排較多,教學急促,學練時間不足,學練次數(shù)不夠,要從量變到質(zhì)變的升華,一般的技術動作要反復練習,才能達到掌握效果。(2)信息快遞業(yè)務游戲和教學接力比賽中,個別學生還站在原地交接棒,應在相應位置加上標志。(3)講解繁瑣,重復次數(shù)過多,教學指令不夠規(guī)范等。
總之,本堂課的教學還是有組織,有序的,學生能夠積極參與活動,認真學練,一節(jié)課下來,下壓式傳接棒技術完成得不錯。但是由于和學生交流互動少,教學時間過于急促,學生練習時間不足。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學習,總結經(jīng)驗,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業(yè)務水平。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