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雪 蓮
“醉油”
文/雪蓮
“醉酒”“醉茶”人盡皆知,“醉油”似乎鮮有耳聞。實際上,生活中的“醉油者”十分普遍,他們是站在鍋臺邊慢慢“醉”的。如果你不信,想一想是不是高廚良庖為他人精心烹制道道美味佳肴后,自己卻什么也不想吃,還會感到喉嚨發(fā)干、眼發(fā)脹,體重也慢慢超標?這些癥狀被稱為“醉油綜合征”。
每到節(jié)假日時,餐廳的掌勺者和家庭“煮婦”“煮夫”都可能會頻頻出現(xiàn)“醉油綜合征”。
如果“醉酒”是酒精惹的禍,“醉茶”是濃茶惹的禍,那么,“醉油”的“禍首”就是高溫下油煙中所含有的各種成分,如醛、酮、酸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丙烯醛(最簡單的不飽和醛)。丙烯醛是高溫下油脂水解產(chǎn)生的甘油,經(jīng)脫水氧化后釋放的有害物質,具有強烈的刺激性和催淚性,吸入人體后會刺激呼吸道,引發(fā)喉炎、咽炎、氣管炎、支氣管炎、肺炎、肺氣腫等。曾有專家將所收集的油煙稀釋60倍,讓兔子吸入體內,結果發(fā)現(xiàn)兔子的心律明顯減慢、呼吸受阻、血壓上升。很多亞洲婦女即使不吸煙也會患肺癌,主要原因是她們在烹飪時將油燒到很高的溫度,從而釋放出大量丙烯醛并吸入體內。
油煙與烹飪方式、油的質量密切相關。我國因地域和油品的不同,用油溫度各異,所以“醉油”情況也有差異。南方人炒菜時油熱下料,猛火炒之;北方人力求高油溫,甚至使油著火,讓菜在火中翻騰。從食品營養(yǎng)學和衛(wèi)生學的角度來看,前者稱為急火快炒,是可取的,后者則不宜。理由很簡單,當食用油加熱至150℃后,便會揮發(fā)大量“醉油”物質并開始生成聚合物,尤其是用一批油反復炒菜,生成的聚合物更多,對人體的危害也更大。此外,劣質油下鍋后也會產(chǎn)生較多的丙烯醛。
經(jīng)過高溫加熱的食物,特別是動物性食物,可以產(chǎn)生悅人的香氣和味道。但在高溫的作用下,食物發(fā)生了一系列變化,同時產(chǎn)生一些有害物質,甚至是致癌物質,危害人體健康。當食用油加熱到270℃時,就會產(chǎn)生苯并(a)芘,這種強致癌物不僅會通過消化道進入人體,更可通過空氣直接進入肺部。由于油煙顆粒較水蒸氣重,不易上揚,常規(guī)抽吸式抽油煙機很難在第一時間將有害物質排出,炒菜時一部分苯并(a)芘就會直接進入掌勺者的體內,日積月累可能導致疾病,甚至引起肺癌。
有學者對家庭廚房抽油煙機中冷凝物的化學成分進行了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有74種化合物,包括烴類、醇酚類、醛酮類、酯類、羧酸類、雜環(huán)稠環(huán)類、甾醇類等,其中有些化合物具有致癌作用;研究學者還將該樣品用于果蠅,進行染毒細胞遺傳毒性研究,結果表明廚房油煙具有較強的致突變作用,對果蠅的生殖系統(tǒng)有一定的毒性作用。
另外,烹飪時燃煤、燃氣所產(chǎn)生的顆粒物進入空氣中,一部分會隨油煙排出,一部分則通過呼吸或附著在食物上進入人體,而這些顆粒物也有一定的致突變作用(燃煤的致突變強度重于燃氣)。因此,烹飪時應盡量減少油煙的危害。
如何防“醉油”
1. 購買食用油時,不宜一次購買過多。應檢查生產(chǎn)日期,購買近期生產(chǎn)的小包裝油品。
2. 食用油應在干燥、避光、低溫環(huán)境中保存。不可反復使用食用油,同時不宜高溫烹煮。
3. 多采用煮、蒸、涼拌等烹飪方法,既可減少空氣污染、食品污染,還可減少營養(yǎng)素損失。
4. 注意廚房通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