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不死的梵高
題 記
不要以為死者死了
只要有人活著
死者就活著
永遠活著
——梵高
一
梵高走了,孤零零的,消失在奧維爾鄉(xiāng)間那灑滿陽光的麥田里,一去就是漫長而執(zhí)著的126年。真的,這位19世紀末歐洲最窮愁潦倒的畫家,做夢都發(fā)誓要讓冰冷的顏料,熔化成阿爾天空中那火辣辣的太陽的“瘋子”,在他開槍結束自己短暫而痛苦的生命時,絕不會料到,在吝嗇了整整一個世紀之后,我們的世界突然以如此驚天咋舌的慷慨為他“解囊相助”了。
樸拙粗糙得如同他本人、散發(fā)著太多泥土腥味的油畫《伽賽醫(yī)生像》、《向日葵》等,如今在美術拍賣市場上以近乎天文數(shù)字的價格成交,連中國富豪都加入了拍賣爭奪戰(zhàn)。2014年,華誼董事長王中軍以6176.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77億元)競得梵高的油畫《雛菊和罌粟花》,舉世嘩然。到底誰瘋了?梵高?還是我們?
梵高生前的知音、美術評論家奧里埃曾不無感慨地預言 :“對于這樣有著一顆發(fā)光的靈魂、堅強而真誠的藝術家,我不知道,今后廣大觀眾為其恢復聲譽的贊美是否出于真心,與現(xiàn)代資產階級的本性相比,梵高確實過于質樸又過于狂熱了。除了某些志同道合的藝術家和那些普通人中間的幸運兒之外,他終究是難以被人理解的?!?/p>
的確,是拍賣梵高,還是理解梵高,佇立在那些燃燒著灼熱的赤紅色光焰,顫動著生命的檸檬綠汁液的杰作面前,善良的人們在抉擇中沉思。
如今,除了奧維爾墓園里癡心的向日葵花,還在金燦燦的陽光下深情地思念外,恐怕沒人會想起那個寂寞中走向原野的日子了。
二
那是1890年7月的最后一個晌午,和往常一樣,深藍色憂郁的天際沒有一絲云彩,空氣濕熱得仿佛能捏出汗來。法國北部奧維爾鎮(zhèn)的拉伍飯館里,門緊關著,百葉窗放下了。一張破舊的淺綠色彈子臺上,停放著文森特·梵高那粗笨的棺材。門外,一匹老馬拉著輛黑色的柩車在靜靜等候著。
奧、伽賽醫(yī)生、飯館老板拉伍,還有四位從巴黎趕來的好友,一共七個人肅立在棺木四周。沒有人哭,也沒有人想起去請牧師。車夫又在敲門,該起靈上路了。突然,伽賽發(fā)瘋似地沖上樓,把梵高房間里的畫全部抱下來,又讓兒子跑回家取來了其余的畫——這些畫沒有人愿買。幾個人忙著將它們掛到墻上。“再看上一眼吧,可憐的人……”伽賽默默地念叨著。周圍靜悄悄的,隱約能聽見幾里外教堂里傳來祈禱的鐘聲……
棺木的蓋子沉重地蓋上了,朋友們小心翼翼地將它抬出昏暗的飯館,輕輕放到柩車上。街上行人寥寥,黑色的柩車嘰呀著輾出了僻靜的小鎮(zhèn),沿著開滿鳶尾花的田間小路走著,穿過一片成熟的麥地,繞過灰色的小教堂,緩緩爬上翠草茵茵的山坡,最后,停在了郊外清冷的墓園門口。伽賽做主,把梵高安息的地點選在他第一次來奧維爾鎮(zhèn)時站立過的地方。從這兒可以俯瞰瓦茲河可愛的綠色山谷,碧綠如黛的河水靜靜淌過肥沃的山谷蜿蜒流向遠方。
陪同的人們把棺木放入墓穴,然后將鐵锨插進土里,用腳踩下去。寂靜中,有人開始抽泣?!拔覀儾灰^望,文森特的朋友們,”伽賽哽咽著說,“為了他所熱愛的藝術,文森特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的愛、他的才華、他所創(chuàng)造的非凡的美,將千古長存并為這個世界增添光彩。我們禁不住時時要看他的畫,每看一次,都會發(fā)現(xiàn)新的人生信念和意義。他是一位偉大的畫家、思想家,一位劃時代的巨人。文森特沒有死,他永遠不會死……”此刻,提奧和在場的其他人已泣不成聲。
伽賽在光禿禿的墓穴周圍種上了向日葵。正午,當奧維爾炎炎的烈日熾熱而莊嚴地凝視著這塊麥田中的小小墓園時,梵高在燦爛的向日葵花那綻開的金黃色微笑中深情地長眠了。
梵高作品《星空》
三
凄涼的葬禮在訴說那段悲哀的人生。
1853年3月30日,文森特·梵高誕生在荷蘭北部松丹德鎮(zhèn)一個牧師家庭。少年時代的梵高既任性又靦腆,過分敏感的性格常使他為躲避人群而去曠野游蕩。與生俱來的孤獨折磨著幼小的心靈。瘦削的臉上,一雙憂慮的眼睛閃著刺人的光芒,表情十分奇特。16歲那年,父親送他到海牙的畫店當學徒,4年后,他來到倫敦分店工作。不久,他愛上了房東的女兒烏蘇拉并向她求婚,可遭到拒絕。于是,在姑娘新婚的夜晚,他獨自品嘗著失戀的苦酒,冒著瓢潑大雨離開了倫敦。1875年,梵高來到巴黎,開始醉心于虔誠的宗教幻想,《圣經》成了他救世的指南,“我感到自己被引向宗教,我要拯救窮苦的人?!辈痪?,他孤身前往比利時的博里納日煤礦,試圖把貧苦的礦工們帶到基督的身旁。然而他狂熱的獻身精神令衛(wèi)道士們自慚形穢,他被福音會辭退了。1882年,梵高回到海牙,認識了相貌丑陋、懷有身孕的妓女克里斯蒂娜?!斑@個世界不應該存在孤立無援、被人遺棄的女人?!彼樟袅怂A注了自己全部的愛,可兩年后被拋棄的卻是他自己。生活的貧困、精神的磨難、流浪的痛苦接踵而至。在極度的悲憤和失望中,他開始求助于繪畫,企盼藝術女神能拯救他垂死的靈魂。這期間,他創(chuàng)作了大量個性粗獷、色彩灰暗、格調憂郁的寫實主義作品。
1886年,真正的藝術生命開始了。在弟弟提奧的引薦下,梵高回到巴黎并結識了高更等印象派畫家。他開始臨摹早期的印象派作品,但不久就厭倦了。他感到必須探索自己的繪畫語言,他需要強烈的光和熱來溫暖久已冰涼枯萎的心。他向往南方炙熱多情的太陽,他要把生命的血液一股腦地涂抹到金閃閃的陽光中去。1888年2月,梵高來到法國南部的阿爾鄉(xiāng)野,他驚奇地發(fā)現(xiàn)“這里就是畫家的天堂”。
SGSN1在昨天以后就基本沒有出現(xiàn)GTPC的閃斷告警了;SGSN2和SGSN3閃斷次數(shù)也明顯降低,剩下的告警和某些基站斷鏈有關。
在阿爾,他尋覓到了清晰的輪廓、沒有陰影的光線,捕捉到了明亮、鮮艷的純色。畫布上,苦難的陰冷在消失,希望的熱情在增長。阿爾的夏天,艷陽如火,梵高頂著烈日狂風著了魔似地在田野上奔波、作畫、
奔波。白熱熱的焦陽曬禿了頭皮、烤紅了頭發(fā)。他不停地用噴著血火的眼睛對準天空中熊熊燃燒的太陽,對準太陽下隨風赤裸裸狂舞的向日葵花。那膨脹著、光焰四溢的火球,亢奮而線條旋轉的葵花,仿佛受到極度壓抑似地奔瀉到沾滿沙土的畫布上。筆燙手了,畫燒心了。他的靈魂每天都在躁動,他的血液每天都在沸騰,他處在“宇宙聚變的前沿。”如火如荼的日子誘發(fā)了耳鳴幻覺癥,他強迫自己發(fā)瘋般地工作,希冀癲狂的繪畫能解脫那可惡的病魔。10月,高更來到阿爾,可他倆整天為繪畫爭吵,有如兩座洶涌咆哮的火山。高更為梵高畫了張肖像,梵高沉默良久后說:“的確是我,但這是精神失常的我?!苯K于,梵高神志錯亂了。一次,高更在散步,他手握剃刀猛沖過去,高更逃開后,他回家一刀割下自己的右耳,用手絹包好送給了妓院。兩星期后,他畫了那幅著名的割掉耳朵的自畫像。人們開始拿他當瘋子了。沒人憐憫他的貧困,沒人分析他的病痛,沒人寬容他的敵意,更沒人理智地、清醒地談論他的藝術。他進了圣雷米的瘋人院。
阿爾的繪畫生涯結束了,梵高跨過了藝術生命的巔峰。他無節(jié)制地創(chuàng)作著,完成了幾百幅精品油畫。然而除了受到評論家奧里埃的青睞外,藝術界神圣的權威們并不認可他的成功,他僅僅售出了一幅油畫。1890年5月,提奧將貧病交加的哥哥接到北方奧維爾鎮(zhèn),請愛好繪畫的伽賽醫(yī)生為他治療。很快,伽賽成了梵高作品最忠實的崇拜者。梵高為他畫了一幅實際是自身精神寫照的伽賽肖像——一位憂世傷生的現(xiàn)代人物孤獨的形象。以后,他的才華開始枯竭,技巧變得拙劣。一次突然的發(fā)病,他喝下了一罐顏料。終于,沮喪的心緒壓垮了他。他畢生以誠待人,可很少有人愛他;他將陽光和溫暖留給人間,但世人卻報以冷漠和仇恨;他發(fā)瘋似地熱愛太陽,然而太陽卻吞噬了他的理智。明白了,太陽也不愛他梵高呀!他清楚地意識到:該結束了!
1890年7月27日下午,梵高換了件干凈的襯衣,理了理亂糟糟的紅頭發(fā),平靜地跨出生活了兩個多月的拉伍飯館,向著郊外那片熟悉的麥田走去。周圍的村莊荒涼冷落、空蕩蕩的,幾只禿頭烏鴉在麥田上空盤旋,不時發(fā)出凄厲的哀鳴。他仰面直視蒼天,最后沐浴著曾給予他無限勇氣和力量的金色太陽。然而無法把告別畫下來了,他知道。他將手槍壓在腹部,一聲揪心的絕響,撕裂了曠野的緘默。
梵高沉甸甸地走了,帶著漫山遍野的淚水,無邊無際的痛苦。37歲那如歌的年華,他選擇了對生命永恒的超越!
四
“一切偉大的藝術都是從仇恨中萌生的?!钡拇_,梵高享有畫家的稱號,純粹是為了擺脫內心深處的矛盾,為了在藝術領域中挽回生活失敗的苦難。37年的孤獨與失意,使他強烈地意識到自身的存在是一個失敗,自己備受生存之苦。他總是那么焦慮不安,他想盡辦法借助藝術、人道、宗教的精神來抵御這種焦慮。無情的病魔對他威脅越大,他把自己奉獻給繪畫的激情就越高,藝術已使他從自我中超脫出來。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不斷與社會、與自我發(fā)生沖突的人,一個我行我素的“瘋子”,卻創(chuàng)造出了非凡的、內容與形式完美契合的不朽作品。是瘋狂造就和啟迪了他,但他的藝術絕不是一個瘋子的藝術。
梵高在全身心投入繪畫的同時,也為失去內心的平衡、協(xié)調和理智而深感苦惱。他想盡辦法彌補這些缺陷,甚至從失敗中汲取一定的力量來克服軟弱,以求在創(chuàng)作的孤島上生存。他熠熠閃爍的天才本來會被精神錯亂摧毀,但他不斷地戰(zhàn)勝自身的缺憾,從而邁向了藝術光華璀璨的巔峰。他執(zhí)著地追求形與色的絕對統(tǒng)一,試圖把生命世界構思得深邃而嚴密。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一種氣勢磅礴的思想,一個生機盎然的決心,一枚刻意追求極度緊張、奇崛的生命欲念所結成的飽滿殷實的碩果。在生命苦難的彼岸,他忘我地期待著“某種寧靜的、令人興奮的、用感情描繪出來的意境;某種短促的、概括的、充滿安謐的、像音樂那樣快慰的天地?!辫蟾叩睦L畫絕不是瘋子所能創(chuàng)造出來的,而是一個具有遠見卓識的真誠堅毅的藝術家、一個敢于面對困厄挑戰(zhàn)的生存強者創(chuàng)造的不屈不撓的生命藝術。
梵高以極其敏銳的洞察力,頑強地呼喚著那個時代所不能接受的美,“未來的藝術,將是那么絢麗、那么年輕!”在這對藝術充滿希望的吶喊中,蘊含著多么巨大的渴求豐滿的生命綠色的痛苦??!他奮進著、開掘者,盡管他知道不會等到這個美的新時代的到來,但作為探索的先驅,他確信勝利本身將會越過他留在畫布上帶血的足跡。他用自殺遏制了精神病的復發(fā),他戰(zhàn)勝了病魔,從而升華了自己。當多厄的生命消逝在田野那片永久的寧靜中時,他深刻地感悟到了心靈與自然融為一體時那種不能自已的歡悅,體驗到了生命在苦難中由短暫走向永恒的那份神韻。這個高尚、正直、善良的人,永遠在精神分裂與超越時空的統(tǒng)一之間奮力抗爭,令全人類為之肅然起敬。我們很難再找到一個勝過梵高的、現(xiàn)實存在著的、頑強的生命典型!
五
“當我的生命走到終點,我只希
望我是帶著愛、渴望和思想離開而不是以別的方式。哦,繪畫就是我的最愛!”梵高在書信中這樣寫道。27歲才開始真正創(chuàng)作的梵高,指導老師竟然是繪畫練習手冊。這個無師自通的天才,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里,爆發(fā)出了驚人的藝術能量。
梵高喜愛在田野樹林里長途旅行并寫生,讓自己的畫作汲取大自然的雨露靈光。他深入田間里巷,醉心于刻畫農夫、村婦、礦工、妓女。他苦心孤詣完成的超過900幅油畫和1100幅素描畫,被當時的上流社會斥之為粗俗鄙陋、毫無美感。這些謳歌大自然的生命力、贊美勞動者樸實善良品格的繪畫杰作,在他去世后,扔在倉庫里無人問津。甚至到最后提奧的兒子破產,也沒能賣出幾幅梵高的畫作。而提奧因哥哥的自殺深受刺激,在梵高死后6個月也早早地離開了人世。
“梵高不僅是一位偉大的畫家,而且是一位出色的作家和思想家。”獲得這項殊榮時,梵高已經離世47年了。生前作品不值一碗通心粉的價格,死后一幅《鳶尾蘭》售價高達5400萬美元時,梵高在地下長眠已近一個世紀了。
貧病無聞的梵高“逆襲”成功,難道不值得我們每個當代人深思?
梵高作品《向日葵》
作為杰出的后期印象主義繪畫大師,梵高以他青春靈動的彩筆、超邁的審美理念,在如玉似冰的心扉上,創(chuàng)造了那個時代所能產生的最崇高的藝術畫卷,撞擊并叩問著我們所有人的靈魂。他的影響像一脈亙古浩蕩的天風掠過了整個現(xiàn)代派畫壇。
梵高具有異常嫻熟的繪畫技巧,落筆準確,入木三分。無論是創(chuàng)作風景畫還是肖像畫,他都不做實驗,也不反復,更不修改,幾乎總是直接在畫布上創(chuàng)作,速度之快顯示出驕人的才華?!耙_到崇高的境界,不僅要依靠感情的涌動,還要頑強地磨穿一堵把人們和他們已感受到的目標分隔開來的鐵窗。”梵高就是這樣塑造著最終耗盡他生命精華的繪畫意志的。
梵高的作品永遠是匆匆忙忙、不得安寧的。在那個學院派藝術走向沒落、傳統(tǒng)的繪畫觀念日薄西山的年代,當印象主義繪畫的曙光初顯端倪時,梵高毅然升起了。他與塞尚、高更等對繪畫的方法和思想進行了創(chuàng)造性探索,開辟了20世紀藝術輝煌奪目的明天。當塞尚沉湎于新的空間概念的遐思、高更癡迷于原始構圖的幻想時,梵高則以自己敏銳的智慧賦予色彩以新的生命和最震撼人心的效果。他的畫中,色彩加強了線條、突出了外形、創(chuàng)造了節(jié)奏、確定了深度,已具有了一種符號價值,不僅作用于人的眼睛,而且滲透到人的心靈。
梵高直接用生硬的咄咄逼人的、對比強烈的色彩,時而奔放、時而凝重,沒有細膩的變化,沒有過渡的緩沖,坦率真誠一如他自己磊落的胸襟。他不拘于謹嚴的輪廓、細節(jié)的描摹,而著眼于迅速捕捉那變化著的客觀對象。他努力追求的是跳動的光、變幻的色、流蕩的大氣、水波、抖動的樹葉、草地,他著力表現(xiàn)的是大自然的生命與活力在人們視覺上留下的瞬間情感?!爱斘耶嬏枙r,我希望使人們感覺到它是以一種驚人的速度旋轉著,正在發(fā)出威力巨大的光和熱的浪。當我畫一塊麥田時,我希望人們感覺到麥粒內部的原子正朝著它們最后的成熟而努力。當我畫一株蘋果樹時,我希望人們能感受到蘋果里面的果汁正把蘋果皮撐開,果核中的種子正在為結出自己的果實而奮斗!”
就這樣,梵高憑著對大自然敏銳而深刻的心靈感應,運用光、色彩、熱、顫動等水乳交融的抒情筆觸,真摯而動人地再現(xiàn)了由色彩、陽光、運動組成的躁動不安、熱血蒸騰的客觀世界。人、植物和動物從那富有生命感的大地升向富有生命感的天空和太陽,然后又向下匯聚到同一運動中心。一切生命的有機成分都溶合在一起,凝結成一個偉大、崇高而歡樂的生命的統(tǒng)一體。這就是梵高藝術爛漫瑰奇、精湛透熟的異彩,也是梵高生命瀚海博大、長風千里的真諦。
梵高瘋了,阿爾的天空中火辣辣的太陽可以作證;梵高狂了,奧維爾的墓園里金燦燦的葵花可以作證。然而——
梵高的藝術,因為他生命的瘋狂而永遠!
梵高的生命,因為他藝術的瘋狂而年輕!
(本文參考了美國學者歐文·斯通《梵高傳》和國內梵高研究者的少數(shù)研究成果,特致謝。)
(作者系長江日報報業(yè)集團人物匯報社編輯、記者)
責任編輯 葉寶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