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宏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088-01
語文課要有語文味,這才是語文教學的根本。語文課就是要幫助和引導學生積累語言文字,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理解、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與其他學科教學過程不同的是,語文教學中突出讀、寫、聽、說的活動,通過活動培養(yǎng)學生讀、寫、聽、說能力。語文教學過程是聽、說、讀、寫的不斷實踐的過程。這就決定了語文課要有濃濃的語文味,才達到了語文教學的目的。
如我聽了馬月老師《貓》的一節(jié)語文課,感到她的課,語文味很濃。那真是課如其文,課如其人。
那天馬月老師站在講臺前,就像老舍筆下的貓,可愛,溫柔,親切。整節(jié)課的教學如行云流水,渾然天成,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
《貓》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名作。作者觀察精細獨道、內(nèi)容充實飽滿、語言生動有趣,在語言表達上有獨道的魅力。馬老師整節(jié)課的教學中洋溢著老舍先生濃濃的愛貓情,流淌著濃濃的語文味。由此,我總結(jié)出語文課的語文味的三個特點:
1.教什么-也就是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
從閱讀教學的角度看,教師要上好語文課,語言教學是基點。教師要帶領學生走進文本、走進"故事"、走進"語言"。如:馬老師這節(jié)課抓住了語文教學的基點,緊緊圍繞著語言文字對學生進行訓練。
理解貓的性格古怪時,先理解"古怪"這個詞,學生答出之后,順勢而導。接著拋出第二個問題"貓的古怪具體表現(xiàn)在哪呢?課文是怎樣描寫的,找出描寫貓性格古怪的句子。"課堂上教師對"屏息凝視"這個詞的解讀是讓學生去切身感受,從而理解貓是多么得盡職。難怪老舍那么喜歡它。在馬老師的課堂上,實實在在地抓住了語文的根-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
2.怎樣教-就是教學習的方法
在語文教學實施過程中運用的教學方法是多元化的,既要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要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學定教,以教導學。
如:馬月老師的課的伊始,趣亦生。課堂的開頭由文題入手,貓字為什么用苗字來表音,從而引出陸佃的幾句話"鼠善害苗,而貓能捕鼠,去苗之害,故貓從苗"用古人對貓的喜愛之情來開啟全文,這也揭示了文章的另一條寫作線索——老舍先生對貓濃濃的愛。
馬月老師在引導學生理解詞語時,更是交給了學生方法。例如在理解"屏息凝視"時,她采用的方法是"拆字,組詞,連詞成句"。先讓學生把這個字拆開組詞,屏是屏住,息是呼吸,凝是聚精會神,視是看。"那同學們說說屏息凝視的意思?"學生說"屏住呼吸,聚精會神地看。"老師交給學生的這種解詞的方法,現(xiàn)在有用,將來更有用,為以后學生學習語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抓住語氣助詞來感悟老舍先生語言的獨特魅力是馬老師這節(jié)課的又一個亮點。先是讓學生對比讀兩句話,然后讓學生試讀,教師引讀,在各種形式的讀中引領學生體會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之情,也感受到了老舍先生語言中透露出的親切、質(zhì)樸,在教學中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馬老師在整節(jié)課中不僅講了老舍先生的《貓》,而且在課堂上進行了拓展閱讀,引入了夏丏尊和周而復的兩篇寫貓的文章,引導學生對比、總結(jié),從而學習寫作方法:是細細地觀察和對貓的濃濃的喜愛。語文,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最后引導學生寫一寫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寫是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在教師循序漸進的教學中,水到渠成地落實到寫上。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3.教得怎樣
學生不僅是語文教育的對象,更是語文學習的主體。
如:馬老師的整節(jié)課,學生成為了積極主動的參與者和探索者,而不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和配合者。從整節(jié)課的課堂氛圍中我們看出,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從孩子們的真情朗讀中,我們感受到了孩子已經(jīng)走進了文本,走近了作家;從學生的課堂活動中,我們了解到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獲得了情感體驗。
葉瀾教授曾說過"一節(jié)好課應該是扎實的課,充實的課,真實的課。真實的課必然是有缺憾的課。"正因為不是十全十美,所以課堂顯現(xiàn)著生命的原生態(tài),也是我們不斷反思,修改自己的教學細節(jié)和教學行為,永無止境地追求教學的最高境界。
總之,一堂好的語文課,首先得有"語文味"。語文味越濃,課就越好,學生感受了文化的熏陶魅力,同時,也切實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