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德國特約記者 孫秀萍 青木 本報記者 趙覺珵 吳志偉
本周日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滿15周年的日子。然而就在周四,日本8日突然宣布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劉軍紅8日對《環(huán)球時報》說,無論是日本還是美歐,如果現在打算不承認,是沒有依據的。美日歐時常強調自己是文明國家,重視規(guī)則與秩序,可是在這樣一個重大的規(guī)則問題上,卻不愿意遵守規(guī)則,甚至否定了自己在國際上的公開承諾。
日本維持“反傾銷稅”
據日本《每日新聞》8日報道,日本經濟產業(yè)省當日宣布,關于中國在WTO的地位,已決定繼續(xù)不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國家”。日本將維持容易對不當傾銷征收高關稅的“反傾銷稅”機制。如果認定中國進行了不正當的廉價銷售,就可以征收較高的“不當廉價”銷售關稅。
據日本NHK電視臺報道,日本政府這樣做是為了和歐美保持步調一致。但和歐美不同的是,日本政府不是針對中國是否是市場經濟國家來進行判斷,而是根據出口產品,進行單獨判斷。
劉軍紅告訴《環(huán)球時報》記者,在過去幾年,美歐日一直在討論同樣的問題,雖然它們在政府層面上沒有明確表示在過渡期之后會不承認。如果從中國入世的時候與各方談判時,是以發(fā)展中國家的地位加入的,經過15年的過渡期,應該自動升級為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的國家。這是各方在15年前簽約時達成的共識,也是一種承諾。
歐美“各有對策”
除日本外,美國也堅決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也不愿放棄“替代國”做法。美國商務部部長佩尼·普里茨克上周明確表示,美國現在要改變評估中國是否實現了市場經濟地位的方法條件“還不成熟”,國際貿易規(guī)則中也沒有任何條款要求美國改變計算反傾銷關稅的方法。
與美日的“決絕”不同,歐盟委員會11月9日向歐洲議會和歐洲理事會正式提交修改其反傾銷法律制度的提案,建議取消“非市場經濟國家”名單。與此同時,歐委會又試圖以“市場扭曲”的概念和標準來替代“非市場經濟”的概念和標準。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8日接受《環(huán)球時報》采訪時表示,這種做法是給“面子”,但不給“里子”,而真正重要的正是取消“替代國”的做法。
針對歐美的做法,中國商務部發(fā)言人沈丹陽此前表示,美方不應繼續(xù)以“市場經濟地位”為名推卸本應承擔的國際義務。這是中國作為世貿組織成員應該享有的權利,也是其他所有世貿組織成員必須履行的義務。這與中國是否滿足美國國內法關于市場經濟國家的判斷標準沒有關系。中國對歐盟還未完全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表示失望,中方仍將繼續(xù)推動歐盟放寬其反傾銷規(guī)則。
“替代國”方案夾雜“私貨”
根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規(guī)定,世貿組織成員應于2016年12月11日終止對華反傾銷的“替代國”做法。此后,世貿組織成員在對中國產品發(fā)起反傾銷調查時,必須按照世貿組織通行規(guī)則,以中國企業(yè)的價格和成本為基礎確定傾銷幅度。
白明表示,此前,一些國家認為中國不是市場經濟,中國出口商品的價格不是市場經濟形成的價格,因此要采用替代國做法。但是在確定替代國過程中,一些國家往往會找那些對本國有利的、生產成本特別高的國家作為替代國。相比之下,便宜的中國產品往往被認為是傾銷。據統(tǒng)計,中國是反傾銷案件的最大目標,占據2001-2014年期間3240起反傾銷案件中的26%。
白明告訴《環(huán)球時報》記者,市場經濟地位和替代國是兩個概念,只在入世議定書規(guī)定的15年之內有因果關系。中國商務部發(fā)言人沈丹陽此前也強調,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與履行中國加入議定書第15條義務、棄用“替代國”做法是兩個問題,不可混為一談。
白明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表示,如果到11日,一些國家還繼續(xù)使用替代國做法,中國可以“先禮后兵”,先繼續(xù)和有關國家磋商,也可以利用WTO爭端解決機制積極上訴,“中國在WTO的話語權越來越重,我們應當維護自己的正當利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