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東亞論壇網(wǎng)12月7日文章,原題:特朗普與臺灣:一次與長期慣例的背道而馳 美國總統(tǒng)當選人特朗普最近與臺灣地區(qū)領導人蔡英文進行了直接通話。該新聞加劇了外界對其外交政策應對能力的擔憂。
自1979年美中正式建交以來,沒有任何一屆美國總統(tǒng)或總統(tǒng)當選人曾與時任臺灣領導人會晤或通話。這是自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并承諾在非官方層面開展美臺關系后,華盛頓與北京達成默契的對臺方式之一。雖然美國的最高領導層與臺灣地區(qū)領導人之間有私下的書信往來,但雙方都心知肚明:若是直接對話必將越過底線,而這條底線并不值得去挑戰(zhàn)。
中國對臺灣的主權主張長期以來一直是美中關系中最為敏感的話題。美國政府不會在沒有準備或反思的情況下突然改變對臺關系框架的核心,因為該框架一直以來維護了美國、臺灣以及美中關系中的各方利益。更重要的是,該框架長久地維護了地區(qū)安全。
不幸的是,特朗普在沒有向熟悉美臺長期事務的國務院資深官員咨詢的情況下就強勢介入美臺關系中最錯綜復雜的部分。中國政府對這通電話的解讀很可能遠超私人談話,并很可能認為此舉動搖了美中關系建立的重要根本之一。中方向來對任何其視為美國對臺政策上的潛在轉變都反應激烈。對此,無論美國喜歡或欣賞與否,都不應忽視。
中國對于和平解決兩岸問題的一貫主張非常重要。對中國政府最為敏感的國家和安全問題采取蔑視的態(tài)度或許能換來暫時的滿足感,但當中國政府有多種反制手段可用時激怒對方則于戰(zhàn)略上無益。
許多共和黨官員都了解美國對華、對臺關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重重挑戰(zhàn)中為兩段關系保駕護航。特朗普如果能積極接觸這一龐大的共和黨人才儲備,在過渡期聽取其建議并從中尋求未來政府的合適人選;與此同時征詢國務院和情報機關中具備多年外交問題處理經(jīng)驗官員們的專業(yè)建議,他還是可以在未來的決策中變得謹慎和明智?!?/p>
(作者杰弗里·貝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