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英娥
(憑祥市第一中學 廣西崇左 532600)
淺談初中學生化學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
黃英娥
(憑祥市第一中學 廣西崇左 532600)
初中化學是化學學習的啟蒙階段,如何引導學生學好化學、打好基礎,為將來進入高一級學校深造或服務社會,良好的學習方法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從五個方面闡述培養(yǎng)學生學習 化 學的方法。
初中化學 學習方法
從義務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出發(fā),面向全體學生,著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最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受益終身。下面就如何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的方法淺談自己的一些做法。[1]
預習對提高聽課效率起著重要作用,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有效途徑。但初中學生往往自學能力較差,常常抓不住重點,也不能發(fā)現(xiàn)問題。 據(jù)此,上新課前,一般都要花幾分鐘來指導學生預習,給學生列出本節(jié)課的預習提綱和要求,使學生有目的去預習,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在預習中,學生能自我解決一部分問題,自學能力得到了肯定,對未能解決的問題能有針對性地通過聽老師講來解決,減少了聽課的盲目性,學習積極性很高,既有重點,又與前面所學的知識有聯(lián)系,富于思考性。長期堅持,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預習習慣和預習方法、同時讀書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自學能力得到培養(yǎng)。
初中學生對化學實驗往往只是覺得好玩,看熱鬧而已,不會觀察,不會利用實驗操作過程和實驗現(xiàn)象獲得知識。在教學中,我注重教會學生掌握將實驗作為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如:在教氧氣的性質一節(jié)時,我一邊演示,一邊教會學生觀察實驗操作過程及現(xiàn)象,從物質的物理性質——顏色、氣味、狀態(tài)等到化學性質——物質在氧氣里燃燒。此時,著重要求學生注意觀察如何從現(xiàn)象到結論;在二氧化碳的教學時,與學生一起做實驗,做完后,再要求學生由現(xiàn)象得出結論。經(jīng)這樣的引導,學生可基本掌握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而非死記硬背,為今后學習化學打下基礎。[2]
中學生的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強,這是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思維的有利條件,充分發(fā)揮好奇心,并加以正確誘導,便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因此營造積極思維的問題環(huán)境便成了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平時的化學教中,要認真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案,巧設疑問,以趣激疑,以問設疑,以疑導思。[3]
世界上任何新東西只不過是已知要素的某種組合,獲得新奇的概念或想法可以強迫地將兩種不同的事物加以聯(lián)系、組合,通過類比推理、途徑分析、列舉屬性等進行理解、遷移,從而達到創(chuàng)新的目的。在教學中,我常常教學生采用對比、歸納、總結的方法,以培養(yǎng)學生的記憶能力,特別注意找出相似物的差異以及相異物的共性。如:學完原子、分子的知識后,我與學生一起對原子和分子、原子和元素分別列表比較,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對比歸納能力。學完溶液的知識后,要求學生自己列表比較過濾和結晶、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等概念。在學習了CO2的性質和制取方法后,讓學生對比CO2和O2的制法,積極開動腦筋思考,找共性釋疑問,自己來設計實驗裝置,并進一步提練出氣體制取的一般方法(發(fā)生與收集裝置)。并充分運用學生自己總結的規(guī)律來分析HCl,Cl2,H2S,NH3等氣體的制法,將許多零散的知識網(wǎng)絡化,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通過比較,學生對概念的深度、廣度,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時記憶能力得到培養(yǎng)。[4]
提出問題就是向常識挑戰(zhàn),它是刺激人腦積極向上的有效方法?,F(xiàn)行的中學教材雖經(jīng)精心編寫,但也有不少問題。如:《元素》一節(jié)中強調了元素組成宏觀物質,而微粒構成物質,但課本出現(xiàn)“氦氣等稀有氣體是由單原子組成的”一句,易混淆學生的思想。南通市九年級化學配套練習中有這樣一道題:有些金屬的氫氧化物有相似的化學性質,但物理性質卻有所不同,如Ca(OH)2,Ba(OH)2的溶解度就存在一定的差異,如下表所示:
根據(jù)以上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表示Ca(OH)2溶解度曲線的是 ________( 填“A”或“B”)。
(2) 如果要將Ca(OH)2的不飽和溶液轉為飽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只舉一種)。
(3)現(xiàn)有常溫時含Ca(OH)2,Ba(OH)2兩種溶質的某飽和溶液,若要得到較純凈的Ba(OH)2溶液,采取的物理方法為________________。
對于第(3)問,本人有不同看法:
①Ca(OH)2是微溶物質,而Ba(OH)2是可溶物質,想從兩者的混合溶液中減少Ca(OH)2,獲得較純的Ba(OH)2溶液,意義不大。[5]
② Ba(OH)2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增大很快,而Ca(OH)2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減小極慢,采用升高溫度的辦法減小Ca(OH)2在水中的溶解量,從而提高Ba(OH)2溶液的“純度”,沒有實際意義。
③在較多Ba(OH)2存在的條件下,由于同離子效應,Ca(OH)2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急速下降,幾乎可以認為不能溶解于水,故可以認為不存在“常溫時含Ca(OH)2,Ba(OH)2兩種溶質的某飽和溶液”。
只要用心思考,不難發(fā)現(xiàn)還有其他值得商榷之處。在化學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思考,敢于提出問題和自己的看法,展開討論,為學生提供發(fā)表不同的學習感受和見解的機會,使他們在“一事多論、一知多用、一題多解”的學習活動中放射智慧的火花,培養(yǎng)出“不唯上”、 “不唯書”的開拓精神和創(chuàng)造才能。
[1]高增強.芻議初中化學實驗教學藝術[J].學周刊.2017(23)
[2]周文榮.新課改下初中化學實驗中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實踐探索[J].學周刊.2017(23)
[3]劉燕.趣味化學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知音勵志.2017(06)
[4]李俊峰.如何構建初中化學活力課堂[J].中華少年.2017(26)
[5]韋遠艷.新課程標準下初中化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研究[J].中華少年.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