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中 濱
從政當學王鼎銘 孝廉忠民鑄楷?!醵︺懥枷胩轿?/p>
王 中 濱
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印發(fā)《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進一步彰顯了黨和國家反腐倡廉的決心。反腐倡廉是歷久不衰的老話題,更是時下媒體和坊間熱議的新話題。這使我想起了清朝末年一代廉吏、官員典范——湖南永州新田知縣王鼎銘。
王鼎銘,山東嶧縣郭里集人(今棗莊市市中區(qū)西王莊鄉(xiāng)),道光九年秋任新田知縣,道光十二年春不幸殉難。履職新田3年,王鼎銘微服私訪遍察民情,勤政愛民案無留牘,自賣家產賑災救民,興修水利大辦學堂,披枷求雨發(fā)展農政,免除雜役憐惜民眾……以使新田荒蠻僻壤之地,變成“修農政則家余菽粟,課女紅則遍地桑麻”,又如“陽回大地,萬戶皆春”的景象。歷史穿越180余年,王鼎銘其人其事至今仍在舂陵大地廣為流傳,流淌出王鼎銘清正廉潔、勤政正直的廉政思想。探析王鼎銘廉政思想,主要從“孝廉忠民”四個方面入手:
“百善孝為先”。漢代開始以“孝”治天下,“舉孝廉”成為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官吏預備人選的良方。傳承至今,孝與廉被視為仕者之德、為官之寶、執(zhí)政之本。剖析王鼎銘“孝廉”思想,主要包含三層意思。一是大孝為國。王鼎銘忠于職守,恪盡職責,謹遵朝廷提倡的訓民化民策略,用“天理、國法、人情”理念治理新田,以“仁心行實政,本察吏以安民”,充分體現(xiàn)了忠君愛國的高尚情操。特別是面臨瑤民起義的關鍵時刻,王鼎銘為了國家挺身而出、奮死不辭?!肚迨犯濉分杏涊d:王鼎銘手“指三尺練曰:‘城亡,吾以此死’?!北砻髁藶閲M忠的決心,真正為國家盡了大孝。道光皇帝專門為他題寫了“節(jié)并睢陽”的功德匾額。二是中孝父母。父母于己乃有養(yǎng)育之恩,父母乃身之天地,中華民族自古就提倡孝順父母,古有二十四孝,成為中華民族千百年的行為規(guī)范。當前,國家法定了“清明節(jié)”,就是號召鼓勵人們行孝之國策,慎終追遠,不要數典忘宗。王鼎銘就是一位典型的大“孝子”,母親去世后,他為母親“丁憂”6年,其對母親的拳拳孝心、錚錚情感,感天動地,其孝道佳跡被遠近鄉(xiāng)鄰爭先傳頌。三是小孝尊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孝敬老人、尊敬長輩,是中華民族歷久彌新的傳統(tǒng)美德,更是五千年華夏文明的精髓凸顯。人之所以為人,就在于懂人情、孝尊長。王鼎銘就是如此,他出身書香門第,曾祖父,歲貢生,祖父,鄉(xiāng)飲賓,父親,大學士,可謂“家道豐蔭、名門壁厚”。王鼎銘沒有自墮酒色肉香,懷揣家產豐實,而是自幼聰慧勤學,品行敦厚,外受師訓,內奉母儀,博覽墳典,文武兼?zhèn)?,懷精忠報國大志。眾盛贊其厚德、孝尊之禮。
王鼎銘廉政思想的核心是一個“廉”字,而其為官之道也是一個“廉”字?!秾l粑摹分姓f:王鼎銘出宰新田,“微行入境,三載未攜家屬。下車以來,清白端謹,載米而資宦囊,破金以周眾瘠。飭躬既廉,自奉尤薄……”體現(xiàn)出王鼎銘清廉為官之道。一是微服出訪察民情。王鼎銘在新田主政期間,為政清廉、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從不驚擾地方百姓。他從老家到新田赴任,輕車簡從,微服出行。到任的第一天,他沒驚動官府,而是帶著仆人夜宿城隍廟。下鄉(xiāng)外出察訪民情,經常是自備干糧,不去百姓家里打擾。雖是地方最高行政長官,赴市購物,從不霸道,按實付款。他時刻秉持“持己之嚴,愛民之至,待士之厚”的思想,在當時的封建社會,確實彌足珍貴。二是“二賣田莊”體民恤。第一次是道光九年,新田大旱,為了賑災救民,王鼎銘賣掉了自己南洛、北洛的田產。第二次是道光十年,為創(chuàng)辦童子軍和眾善堂,他又賣掉了蘭城店的土地。在山東嶧縣一帶,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賣了南北洛,家產未覺著;賣了蘭城店,家產少一半?!蓖醵︺憽岸u田莊”體民恤的感人事跡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清廉愛民”思想。三是主持正義得民心。在他任期內,敢于整飭衙門作風、撤裁冗員、更新吏治、提高辦事效率。由于他心中裝著百姓,真心為民辦事,為人高風亮節(jié),深受百姓愛戴,百姓尊稱他為“王青天”。道光十五年,新田鄉(xiāng)邑繼承王公遺志,修建了“眾善堂”。1937年,縣政府為紀念他,在眾善堂旁修建“王公祠”,以彰其德,其事跡載入《新田縣志》。
王鼎銘作為一方縣令,其事跡為何數百年傳唱不衰,且成為官吏學典崇范的樣板,筆者認為,是“忠廉”思想在王鼎銘身上得以充分體現(xiàn)和傳承,且貫穿了他的一言一行,可以說是王鼎銘廉政精神的最大閃光處。具體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忠貞為國。歷史長河中留下的屈原抱石投江、蘇武塞外牧羊、岳飛精忠報國等諸多感人故事,都充分印證了“忠貞為國”的道理,王鼎銘亦是如此。道光九年,王鼎銘以59歲高齡赴任新田縣令,其忠廉為國之心令人肅然起敬。初入新田便立誓城隍廟“爾理陰,我理陽,自今以往,仗爾靈,啟我心,令有不職,神其殛之”明心志。到任后勵精圖治,短短幾年便讓一個新田這“蠻荒之地”變了臉,百姓安居樂業(yè)、鄉(xiāng)鄰厚道敦實。二是忠實履職。王鼎銘初任新田,社會矛盾復雜,階級壓迫嚴重,黑惡勢力橫行。到任后,他卓以“天理、國法、人情”的施政理念,勤政為民、秉公執(zhí)法。勸導百姓循天理、守國法、盡孝道;整頓吏治,整治衙門作風;事必躬親,“以故年豐訟簡,楹有懸鞭;依然暮鼓早衙,案無留牘”,憑著他的宵衣旰食勤政務實的作風,半年時間新田就呈現(xiàn)出了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的局面。三是忠心為民。王鼎銘出身名門望族、自幼飽讀詩書,對民本思想甚是推崇。為官之后,更成為愛民理念的堅決踐行者。在新田任職3年,他“家故饒于資,俸薪弗贍,時取給焉,坐是田產多耗”。道光十年,新田恰逢大旱,王鼎銘為百姓生機而披枷求雨,讓天地動容、百姓動情?,幟衿鹆x,叛軍肆虐,殘害百姓之時,他不顧個人安危,“親提一旅之師,身先士卒;齊下三軍之淚,氣壯山河”,直至“賊斷其首,洞其胸,腦裂四五處,身中者十一傷”,壯烈殉職,忠心為民,可歌可泣。
縱觀王鼎銘廉政思想,其根基就在“愛民”二字上。《專祠文》中記載:“修農政則家余菽粟,課女紅則遍地桑麻。此其愛民之至也?!碧轿鐾醵︺懙膼勖袂閼?,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點:
一是思想上親民。親民,就是親近群眾,密切聯(lián)系群眾。道光九年,王鼎銘被任命為新田知縣,來新田上任時,他只攜帶兩名隨從到桂陽后,不穿官服,不抬轎,不吆喝,平民布衣,步行前來新田。微服入城,夜宿城隍廟,設誓神壇,入署理事。同時,他規(guī)定:官吏士紳無事不得入,百姓有冤可直接進來。他審理案件必親自裁判,遇有難決之事,必深入調查,探得究竟,務求公正、公平。據《嶧縣志》記載:任職三年,經他審理的案件無一冤假錯案,縣民扼手稱頌。二是感情上愛民。愛民,就是關心群眾疾苦,順民心、聚民智,關愛群眾,心系群眾,將群眾冷暖安危記在心上,多留心群眾生產生活的難題。王鼎銘面對義軍進攻新田城,讓城內百姓到城外躲避,而自己卻穿好官服,端坐于大堂之上,靜候義軍的到來,并在書案上大書:“爾果與我新田為仇,當殺我,勿傷我百姓。”還指著準備好的白綾對手下說:“城亡,吾舍此無別策矣!”這是一種怎樣的愛民情懷。三是行動上為民。為民,就是工作無怨無悔,常懷為民之心。道光十年夏,新田因干旱受災引發(fā)饑荒,王鼎銘下鄉(xiāng)視察災情,整日操勞于村圩,奔波于田間?;蚵拭窬蚓跃龋虺收堈{糧撫恤,幾度變賣自家田產賑濟災民。百姓聞之感佩涕零,將其政績編為歌謠傳唱,且將刻板印行。王鼎銘卻竭力勸阻道:“毋,君等曷將邑中利弊,確指直陳,使我不至失誤。如若所云,則聲聞過情,余滋愧矣!”這是一種躬親為民不揚名的高尚情操,尤其是在“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封建社會,更是彌足珍貴,值得我們大力學習和借鑒。
(本文作者:新田縣紀委辦公室主任)
(本文摘自《一代廉吏王鼎銘研究文集》李治亭、楊東梁主編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2016年6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