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中學語文教材“刪除幾篇魯迅作品又何妨”(見《中學語文教學》2014年第4期),可我們卻不這么認為。作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文化戰(zhàn)線上的一面旗幟,魯迅及其作品曾經(jīng)影響了幾代中國人,其深刻而鮮明的反帝反封思想,曾經(jīng)照亮了中國革命的道路。魯迅憑借其文質(zhì)兼美的光輝的著作,憑借其斗爭的實績,也早就被人民自發(fā)地稱贊為“民族魂”。然而到了今天,戰(zhàn)斗的魯迅卻正被人有意無意地淡化甚至去除,這不能不讓人深思。
一、魯迅作品增刪的背后反映的是社會風尚、社會思潮的變化
按理說,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中國,教材選入魯迅作品順理成章。水有源,樹有根,革命化的中國,魯迅作品的選入只會增(或保持現(xiàn)狀)不會減。世易時移,魯迅的思想,魯迅的戰(zhàn)斗鋒芒,讓某些人睡不著覺,如坐針氈,必欲去之而后快。但不能一下子痛快地全部地去掉,怎么辦?借助某種輿論,假借一些理論,慢慢地來,今年去一篇,明年去一篇,希望假以時日,最終達到目的。從實質(zhì)上講,魯迅作品增刪的背后反映的是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變化。共產(chǎn)黨人應有戰(zhàn)略眼光,應該看到問題的實質(zhì)。改革開放后,某些不懷好意的外國人極力鼓吹中國放松甚至放棄意識形態(tài)的斗爭,而他們卻加緊意識形態(tài)的滲透,不論是政治、經(jīng)濟、文化還是教育等領域,可以說無孔不入。不說別的,現(xiàn)在中國有些人特別是許多年輕人共產(chǎn)主義信念淡薄,而紛紛去信這教那教的,光一個基督教,據(jù)說國內(nèi)信眾目前已達一億之多。真的是社會主義思想陣地,社會主義、共產(chǎn)主義思想不去占領,別的思想必去搶占。溫水煮青蛙,量的積累,初期人們不以為意,一旦引起質(zhì)變,悔之晚矣。教育是什么?是塑造靈魂的工程。教育戰(zhàn)線作為黨的工作的一個重要部門,不堅守社會主義陣地,危害大矣。即使“時代變了,魯迅之‘一家獨大可商榷”,也用不著外國人來跟我們商榷。母語教育不比別的教育,是“根上”的教育,不應數(shù)典忘祖、崇洋媚外。盡管母語教育也可借鑒別人的經(jīng)驗,但更應堅守自己的東西。開天辟地的中國共產(chǎn)黨傳承自己的傳統(tǒng),堅守自己的思想陣地,不僅天經(jīng)地義,而且必不可少。美國2013年某個州想在中小學教材里加點毛澤東的東西,不就引起全美上下的軒然大波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在這點上并無所謂國際視野可言。欲滅一國者,先滅其文化;欲滅其文化者,先自教育始。這個道理,古今中外,人人都懂,善良的中國人啊,可要擦亮眼睛。語文教育不只是教育,更是教化,還要在思想文化上“傳宗接代”,要傳給學生“精神的底子”,而在社會主義的中國,這“精神的底子”只能是社會主義、共產(chǎn)主義精神的底子,而不應是別的什么東西。和平演變與反和平演變,斗爭復雜,任重道遠,不可等閑視之,不可掉以輕心。
二、思想需要灌輸,教材是最能深入人心的、影響最為深遠的東西
共產(chǎn)黨人光明磊落,從不隱瞞自己的觀點。我們認為,作為母語教育的語文教育是有著教化的功能與責任的,應該培養(yǎng)具有社會主義、共產(chǎn)主義正統(tǒng)思想的接班人,而不是培養(yǎng)異己分子。思想是需要灌輸?shù)?,而具有某種思想的作品進入教材,就確定了它在人們?nèi)罕娭械纳钸h而廣泛的影響力,這并非“又何妨”的問題,不能不慎重。盡管學生肯定有課外閱讀,盡管人的一輩子不會只讀那點課本上的東西,但毋庸諱言,還是那幾篇作為精讀教完的課文最能深入骨髓、融入血液,對人的影響最為深遠??梢钥隙?,如果社會主義的中國的教材中不再出現(xiàn)具有社會主義、共產(chǎn)主義思想的作品,那么久而久之,人們將不再知道社會主義、共產(chǎn)主義為何物。這絕不是危言聳聽。要知道,大部頭的東西往往是專家的閱讀專利,普通民眾是不大會去系統(tǒng)閱讀的。離開了課堂的熏陶,實質(zhì)就是喪失了最好的教化陣地,茲事體大,能不重視嗎?資本主義國家的課堂不會刻意而極力地宣講社會主義、共產(chǎn)主義,這很正常;社會主義國家的課堂大力宣講社會主義、共產(chǎn)主義,這也很正常,都是天經(jīng)地義的,又有什么奇怪的呢?資本主義國家也不斷進行教育改革,但不論怎么改,其母語教材里不會去選社會主義、共產(chǎn)主義的東西,這是確定無疑的,我們應保持清醒的頭腦。自廢武功,自覺去除自己的正統(tǒng)思想,不是太傻,就是另有所圖。教教材也好,用教材教也好,都只是技術問題,是術不是道,當然值得認真研究,但不能混淆是非,借以作為去除思想堡壘的借口;或者因此而蒙蔽了雙眼,上當受騙。能為與正統(tǒng)思想相左甚至格格不入的作品網(wǎng)開一面,為什么就不能容忍那具有正統(tǒng)思想的作品呢?《安東諾夫卡蘋果》可以入教材,《阿Q正傳》等為什么就一定要刪去呢?共產(chǎn)黨人有寬廣的胸懷,但不能欺師滅祖,不能做不肖子孫。社會主義、共產(chǎn)主義要后繼有人,離了教育行嗎?
三、魯迅作品難懂難教只是表象,不能作為刪減甚至取消的理由
文言文難不難?《逍遙游》、《滕王閣》等并不比魯迅作品好懂好學,大家不也在學嗎?更有許多人在熱談國學進中小學課本,極力主張中小學生讀經(jīng),怎么幾篇魯迅作品就這么讓人耿耿于懷、必欲刪之而后快呢?
英語難不難學?難道比學魯迅作品還難嗎?怎么卻有那么多人在熱心推廣?而要全國那么多中小學生在沒日沒夜地學呢?許多人學了十幾年英語也沒學出什么明堂,怎么就不減少英語學習課時或取消英語學習,相反卻要從小學就開設英語課呢?
魯迅作品難懂難教只是表象,只是教與學的技術問題,教法學法都可以改進,師生對魯迅作品的感情也都可以培養(yǎng),根本不能作為刪減甚至取消的理由。
歷史造就魯迅,魯迅書寫歷史;時代需要魯迅,魯迅促進時代。因此,為社會主義中國計,中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魯迅作品只能增不能減。
(張怡春 廣東省深圳市平岡中學 518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