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樹榮
一、經典啟迪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shù)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讀音bì,股,大腿)。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zhàn),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為禍,禍之為福,化不可極,深不可測也。
這則《淮南子·人間訓》里的寓言,可能是關于禍福相依的最典型的例子。它告訴我們,事物的福禍、利害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從哲學的視野看,這種變化是必然的,普遍的,絕對的。無論是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還是動物世界的繁衍,無論是日月星辰的運行還是細胞分子的裂變,均是如此。
二、證據(jù)列舉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斷言:“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笨鬃右哺袊@:“逝者如斯夫?!碧K軾在《赤壁賦》里則說:“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弊兓?,是事物的常態(tài),也是事物發(fā)展的不竭動力。事物變化了,人的價值判斷也會隨之變化。一個節(jié)疤遍布、湮沒棄置的樹樁是“無用之物”,但經過園藝師的精心雕琢能變成一盆獨具情態(tài)、令人賞心悅目的“藝術盆景”;老鼠是人人喊打的污穢之物,但經過特殊訓練的“警鼠”卻可以用來偵察毒品及危險的爆炸裝置。愛迪生、愛因斯坦小時候都曾被老師視為愚不可教的學生,但后來卻成了改善人類生活、改變人類認知的偉人。無論是客觀事物,還是思想觀念,需要我們對它們作出判斷和評價的時候,我們應該有一種怎樣的眼光?發(fā)展變化是絕對的,而靜止不變是相對的。
三、思維批判
如果發(fā)展變化是真理,那么,很多祖?zhèn)鞯慕逃杽t可能是謬誤了?!叭龤q看老”“少時偷針,大時偷金”。一種習慣能保持一輩子,很不容易。少時偷針,也可能是好奇和天生的占有欲,大時則可能被社會道德所規(guī)范。“種豆得豆,種瓜得瓜”,說的是付出和收獲成正比,但是“播種龍種,收獲跳蚤”卻是常例?!褒埳?,鳳生鳳,老鼠生子打地洞”,基因也會突變,草根也能逆襲,變化的必然的,不變是偶然?!耙环指?,一分收獲”用來勵志,則無不可,但你如果相信耕耘和收獲之間沒有中間損耗,結果多半要失望?!吧賶巡慌Γ洗笸絺币膊荒芤曌饕?guī)律,大器晚成的人比比皆是?!坝星槿私K成眷屬”嗎?情人和“眷屬”之間各種制約力量大了去了,所以“棒打鴛鴦兩分離”的悲劇不斷上演。“堅持到底就能勝利”,也要看目標對不多,條件怎么樣,實力夠不夠,否則,南轅北轍、就不一定是“勝利”的?!皣缼煶龈咄健?,也要看徒弟的天資和學習的主動性。被師傅“嚴”怕了,對所學的毫無興趣,或者天資平庸,那么,師傅越嚴,徒弟越死?!皬妼⑹窒聼o弱兵”,就無視人的主觀能動性,強將之下也有弱兵,弱將之下也有強兵,否則貧寒之家怎么能出虎子呢?上述名言警句,大抵只強調了個別性、特殊性、靜止性,事物千變萬化的可能性被有意無意地忽略了。
四、升格之道
如果用靜止孤立的觀點去審視事物,我們就會犯想當然的毛病,很多論述貌似符合常理,但若仔細斟酌,則往往有另外的可能,你的論證是有“漏洞”的。如:
俗話說“形勢比人強”,形勢就是發(fā)展趨勢,處在其中的人,都會被挾裹,身不由己,無一例外。在金融危機中,很多企業(yè)家深受其害出口緊縮,人力資源成本增加,出現(xiàn)了越生產越虧本的結果,于是就干脆停產或者轉產了。所以說,危機,就是危險之機,古人說,“覆巢之下無完卵”講得就是危機對于人的損害。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也是人類得以發(fā)展的智慧,人的能動性就體現(xiàn)在如何避免危機,如何保證不“覆巢”。企業(yè)如此,人生也應該是這樣。
危機,是否就是危險之機?“覆巢之卵”能否保全?作為一般的論證,這樣的段落,也就可以了,但是作為辨證的論述,充分的說理,下面的段落可能更好:
雖然說“形勢比人強”,處在其中的人,都會被挾裹,身不由己。譬如在金融危機中,很多企業(yè)家深受其害。出口緊縮,人力資源成本增加,出現(xiàn)了越生產越虧本的結果,于是就干脆停產或者轉產了。但是也有人既會規(guī)避危機中的風險,又會抓住危機中的機遇。譬如有些睿智的企業(yè)家抓住了金融危機中各行各業(yè)進行洗牌重組的機會,避開了民眾購買力低下以及資金流通不暢等風險,對那些破產的企業(yè)進行兼并重組,等到金融危機結束時,他們的企業(yè)正好“整裝待發(fā)”,有些甚至因此擠進了世界500強!絕境中有出路,劣勢中有優(yōu)勢,風險中有機遇,這些都是變化之機,發(fā)展之勢,睿智的人們看到了,抓住了,利用了。這樣的例子在經濟領域不勝枚舉,在其他領域也一樣。所以,危機是一柄雙刃劍,弱者遇到的是風險,強者抓住的是機遇。
五、寫作實踐
1.近年來,“二代”一詞在網絡和社會中廣泛流傳使用,現(xiàn)在已成了耳熟能詳?shù)脑~語。如“富二代”“貧二代”“官二代”“學二代”……而且人們對“二代”總是抱著負面的看法。請根據(jù)發(fā)展變化的觀點,寫一段話:我看“二代”。(例文略)
2.陶行知先生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蹦阃獯擞^點嗎?請談談你的看法。(例文略)
六、名言鏈接
在說理文中,引用名言警句有助于增強論證的力量。下列名言警句,可以在上面兩個題目中運用:
1.Time works great changes(時間能產生巨大的變化)
——西方民諺
2.無數(shù)人事的變化孕育在時間的胚胎里。
——莎士比亞
3.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蘇軾
4.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
——韓非
5.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劉禹錫
6.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中國民諺
7.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劉禹錫
8.天下事有難易乎?
——《為學》
9.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老子》
10.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大學》
[作者單位:浙江省寧波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