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士明
賞心樂事誰家院—讀羅穎近作
文/高士明
不知道為什么,看羅穎的畫,首先想到的就是這個標(biāo)題。
我向來聽不懂昆曲,但《牡丹亭》里的這一句卻尚能體會。這賞心樂事、春色三分,終究歸于何處?這尚無所寄托的滿園春色、心事可可之間,盡是“朝飛暮卷,云霞翠軒,雨絲風(fēng)片,煙波畫船”。如今這一切也盡是羅穎畫中的風(fēng)韻與情致。
數(shù)日前,羅穎曾談及她欲以昆曲入畫,旨在探尋一設(shè)色之法。觀其畫作,但見湖山巖巖,清閑俊逸,柳綠桃紅,嫵媚艷冶,與《牡丹亭》等昆曲名作中的氣韻,的確頗有相合之處,這昆曲入畫之意已初露端倪。司空圖《詩品》中論“綺麗”曰:“神存富貴,始輕黃金。濃盡必枯,淡者屢深”,我以為此句恰可以詮解羅穎設(shè)色之妙。羅穎畫中色彩超出了山水畫傳統(tǒng)中青綠與淺絳之窠臼,既吸納日本畫典麗秾艷的敷色經(jīng)驗,又從昆曲的服飾、辭章甚或曲調(diào)中得其意趣——儀容流麗宛轉(zhuǎn),富貴華美而不掩清氣。
鏡湖 39cm×65cm 2015年 羅穎
近年來,羅穎所做的“清供”系列,以典雅清逸的筆墨勾畫出秀石蒼筠、竹樹巖花,在敷色點染中得綺麗妍美,于水墨渲淡中見沉靜高華?!扒骞痹娟愒O(shè)于書齋案頭,羅穎所畫者卻猶在實景之中,因而保持了畫境中的山蒼樹秀、石潤水活。園林之道貴在掩映,“清供”所呈現(xiàn)的卻是自園林中剪裁出的一個個小景。這些舞臺般的情境景致,既如同戲劇里的一折,又是俳佪于小園香徑時的悠然一瞥。
“清供”系列中,太湖石每每占據(jù)主角。在中國的古典傳統(tǒng)中,太湖石本為文人林泉之思、煙霞之夢的寄托。山川的百里之迥、千仞之奇,盡歸于一尊湖石之上,所以古人說“一石蘊五岳,云山復(fù)千疊”。清人徐琪描寫俞樓園景中的太湖石說:“奇而峻者峰矣,繚而曲者岫矣,幽而明者洞矣。……一食之頃而丘壑俱,數(shù)弓之地而煙霞生?!绷_穎畫石,以郭熙山水法行之,每每運石為山,辟地為谷,披瀝皴染,以胸中丘壑隨意造微,畫中湖石皆玲瓏透徹、奇巧殊絕,峰巒洞壑,姿致宛轉(zhuǎn)?!扒骞辟F在一“清”字,在其《白月光》中,因用筆蒼潤,墨法精微,太湖石顯示出一種高潔的質(zhì)地,墨暈清輝,精堅拔俗,凝潤如膏,瑩然似玉。此畫有清氣縈回于幽巖之間,于園中一隅見碧海青天,令人一洗塵俗之心。紀(jì)曉嵐曾為尹秉綬題扇曰:“風(fēng)露月清,幽花自吐,與淡泊人,結(jié)塵外侶。人本無心,花亦不語。月白空庭,寥寥太古”,豈不正是此畫中真意?
清供系列之二十 78cm×29cm 2015年 羅穎
“清供”以外,羅穎近年來著力頗多的,是“園林”系列。她的園林,或取諸實景,臨摹寫照,如《拙政園》與《獅子林》,或因寄所托,丘壑內(nèi)營,如《亭》《薰》等畫作。羅穎畫園林,旨在取其造園置境之意趣。清人方士庶言:“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實境也。因心造境,以手運心,此虛境也。虛而為實,是在筆墨有無間。”筆墨有無之間的實境與虛境,與造園中的虛實掩映實有相通之處。無論實景還是虛境,皆在羅穎的園中從容化生。這筆墨筑就的小園中,有“霧余水畔,紅杏在林”,亦有“月明華屋,畫橋碧陰”;庭院深深,風(fēng)月在四季中流轉(zhuǎn),芳草萋萋,花影在韶光里暗換。面對這筆墨纏綿的一幀幀畫卷,流連在這一座座靈心構(gòu)筑的小園之中,一草一樹,一丘一壑,依依然,欣欣然,令人坐生情思。
花港觀魚 45cm×25cm 2013年 羅穎
劍池 45cm×25cm 2013年 羅穎
清供系列之三 78cm×29cm 2015年 羅穎
賞心樂事誰家院?這疑問的前半句是“良辰美景奈何天”。這良辰美景、大好韶華,只在畫閣岑寂、百無聊賴中虛擲。感物傷懷、觸景生情,卻非閨閣獨有,士人悲秋,文人惆悵,也多在俳佪小園之時。曠達(dá)如蘇東坡,夜闌夢斷,也不禁“覺來小園行遍”,值此之際,方有“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在芙蓉秋水、花影蕭疏之間,遙想升沉歲月,平生寂寥,低徊浩嘆。羅穎的畫風(fēng),于細(xì)膩婉轉(zhuǎn)中見干凈爽利,其明媚秀雅發(fā)乎天然,其人也并非纏綿傷懷之輩,她所營造的小園中,自是閱盡了人間春色。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對于畫園林的山水畫家,我大都敬而遠(yuǎn)之。將山水畫成園林,原本是我多年來對時下某些山水畫風(fēng)的腹誹之辭。我常說:“當(dāng)代山水畫之弊,非徒繪事之衰微,尤在山水之淪喪,山水經(jīng)驗之不彰也?!逼渲凶铌P(guān)鍵的,是當(dāng)代人對山水的感受力正在衰微,在感受力衰微的背后,是我們今日觀象能力的衰退。這里的觀象能力是指我們于俯仰之間接近天地紋理、面對事物本身的能力,也即是從森然萬象中解讀出“跡象”的能力。園林之美,在于它本身是師法造化的結(jié)果,是山水林泉的仿像。因而園林雖美,入畫則俗。這或許是因為園林本身即宛若畫卷,再去描畫它時,所獲者亦不過是摹本之摹本,總歸失了真意。然而不知為何,就羅穎而言,情況似乎有所不同。羅穎一定對園林滿懷情念,從畫面里可見她對園林的觀照中甚至帶著一份主人心意。最難得的是,在她的畫中,無論“候館梅殘,溪橋柳細(xì)”,還是“金谷平泉,風(fēng)日霽潔”,抑或是“瓊花飄艷,秋月?lián)P輝”,流光徘徊中,始終為人間存留了幾許清歡。“畫廊金粉半零星,池館蒼苔一片青”,流連于風(fēng)月移轉(zhuǎn)、水明天靜之中,羅穎尚懷宛然心意,如此方能于縑素之上營造出這一座臆想中的心園,才能以筆墨渲淡、柳綠桃紅烘染出這觀之不足的滿園春色?!?/p>
清供系列之十五 78cm×29cm 2015年 羅穎
清供系列之十六 78cm×29cm 2015年 羅穎
蕭瑟 45cm×25cm 2014年 羅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