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偉青
河北省保定市淶水縣義安鎮(zhèn)栗村小學
?
小學語文教學的備課技巧
趙偉青
河北省保定市淶水縣義安鎮(zhèn)栗村小學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備課是教學的起點和基礎(chǔ),是決定課堂教學質(zhì)量高低的重要一環(huán)。尤其是新時代、新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改變陳舊的備課觀,以全新的、先進的備課理念為指導,優(yōu)化備課環(huán)節(jié),將備課的有效性得以最大程度的發(fā)揮。
小學語文;教學;備課
講課不是講教材,而是要學會用教材,把教材看成一個范例,一個發(fā)展學生的媒介。要做到用教材,教師就必須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理解和掌握新課標的先進理念,并用以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要認真研究新教材,對教材進行個性化解讀,要敢于融入自己的獨特見解,給教材注入個人的學識、生活的經(jīng)歷、時代的氣息,讓教材親近自然,接近學生,服務生活。為此,我在備課中重點抓了以下幾點。
1.確定教學目標。
目標要科學、簡明。一篇課文或一堂課的教學,必須切實解決一兩個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切忌蜻蜓點水。“面面俱到,等于不到”。目標做到準確、簡明,就能避免教學中面面俱到的現(xiàn)象,有效克服常見的承載太多使命而把課文教“腫”了的弊端。
2.落實目標的憑借點、支撐點。
支點確定要準確、精當。在訓練學生讀正確、流利的基礎(chǔ)上,重點在哪兒訓練讀得有感情:應在哪幾個“點”引導理解、感悟;著重在什么地方組織學生探究;著力在哪兒讓學生深入對話,活性生成:哪些語言應讓學生積累或者運用……都應了然于胸。每個“點”必須為達“標”服務??茖W定點是防止教學面面俱到、把課文教“腫”實現(xiàn)高效教學的又一有效措施。
3.選擇教學方法。
方法要科學、管用。學字、解詞、懂句、讀段、學篇可用哪些方法,采取哪種手段,哪種方法、手段最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效果最佳……這些都是“定法”的內(nèi)容。科學的教法,適時地點撥揭示,持之以恒地潛移默化,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自在其中了。
教材是“大綱”或“標準”理念的具體體現(xiàn),是學習內(nèi)容的主要載體,也是學生學習的基本材料備教材是備課中的重要的一環(huán)。教學實踐表明,教者只有在課前親密與文本接觸,認真地解讀文本,積極文本對話,才能充分挖掘出教材中能引發(fā)學生思考并對學生發(fā)展有效的信息。
一是鉆研文字。面對一篇陌生的課文,教者在初讀課文的基礎(chǔ)之上,首先要做的是圈劃生字新詞,辨析形近字及其組詞,理解字詞句在課文中的意思,劃出文中含義深刻的重要語句。二是練習朗讀。練習朗讀是鉆研教材的一項重要環(huán)節(jié)。特級教師靳家彥說:“我在備一課書時,總要放聲朗讀,一妊不茍、反復吟誦,口誦心惟。否則我不能走上講臺?!比墙鉀Q習題。對于文后的習題,教者要首先動筆去寫一寫,要深入分析其特點,考慮將習題有機地穿插于教案的設(shè)計之中。
1.由預習導入,引導學生初讀解惑。
預習課文的良好習慣應從開始養(yǎng)成。第一課時教學時需要對預習進行檢查、反饋。在預習中學生會有一些疑難,可以引導學生帶著它們一起讀課文,邊讀邊在課文中找到答案。在集體的討論中解決容易些,引導學生讀好課文,盡量通過讀課文內(nèi)容來找到答案,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新問題,他們會有成就感,閱讀的興趣也相應得到提高。
2.抓重點詞句,扎實有效讀課文。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識字、寫字、閱讀、作文能力的培養(yǎng),并指出要十分重視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我們可以依據(jù)學生實際情況,有目的地進行字詞學法的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3.設(shè)計懸念,激發(fā)探究興趣。
“一曲終了,余音繞梁”,會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想,給人更多的藝術(shù)享受。語文第一課時在結(jié)束時,教師設(shè)置疑問,拋下話題,啟發(fā)思考,留下懸念,以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
新教材面廣量大,增加了備課難度,特別是教學方法與教學形式的不確定性更對教師提出了挑戰(zhàn)。教師備課不到位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同伴互助,導致思維空間狹窄,對教材的特點認識不夠、把握不準。因此過去那種個人獨立備課的形式已經(jīng)適應不了課改的繼續(xù)深入,集中教師智慧及同伴互助的集體備課當取而代之。課改后的語文教材按專題單元編排,每單元課文無論從人文的角度還是從知識的角度都有共性,這是編者遵循學習的規(guī)律、知識內(nèi)在的規(guī)律、學生成長的規(guī)律精心編排的。因此語文教師在備課時抓住教材編排特點,實施單元備課、整組教學,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系統(tǒng)的回顧、梳理,并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今后再教學上吸取教訓,更上一層樓。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nèi)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fā)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fā)事件而產(chǎn)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后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云散,令人遺憾不已。
總之,在深入實施新課程的今天,備課這個概念需要重建,備課的方式、內(nèi)容、功能等都需要我們深入思考,需要全體語文老師一起探索,出謀劃策,需要全體老師攜帶智慧、信念等共同去探詢備課的真諦。
[1]姜瑞強.讓教師在合作備課中共同成長[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29).
[2]郭麗萍.語文教學備課中要注意的三個問題[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