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國強
河北省趙縣第二中學
?
初中語文課情境渲染導入的幾種方法
焦國強
河北省趙縣第二中學
萬事開頭難,一個好的開頭是做好一件事情的重要一環(huán),大凡有經(jīng)驗的語文教師都十分注重導語的設計。好的導語是教師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鑰匙,放射出獨特的光芒,帶領著學生登堂入室?!案腥诵恼?,莫乎于情”。一定的情境產(chǎn)生一定的情感,教者動情,學者方能動容,情境渲染導入方法就是一種好方法。教師引導學生進入語言所蘊含的情境,讓他們沉浸于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藝術氛圍里領悟語言所體現(xiàn)的人文精神的豐韻。常用的情境渲染導入方法有下面幾種:
這種方法就是指讓教師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描摹一幅圖景或一種意境,從而讓學生深受感染,激情澎湃。如:特級教師于漪在講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時這樣導入的:“每個同學的圖畫書里都有這樣一幅畫-人民英雄紀念碑。當你們看到這幅畫的時候.曾經(jīng)想到過什么呢?我在一個陽光灑滿天安門廣場的上午,瞻仰過人民英雄紀念碑。啊!巍峨啊,它有十層樓那么高,看到它,先烈們的高大形象如在眼前;堅硬啊,花崗石,漢白玉那樣莊嚴,那樣雄偉,象征著革命先烈意志如鋼。站在紀念碑前,憶中國革命所經(jīng)歷的艱苦歲月,看現(xiàn)在解放后的幸福生活,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我深感一定要繼承先烈的遺志,在新長征中勇往直前?,F(xiàn)在讓我們隨著作者的活動順序和碑的方位順序,認識和瞻仰人民英雄紀念碑,接受革命傳統(tǒng)的教育。”這段導語描摹出了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巍峨和質地堅硬,讓學生在學習課文以前就有了大體的概念,而且語言極有感情,學生們的思維極易跟著老師走,學生們的情感極易激發(fā)。
這種方法就是針對學生愛聽奇聞軼事的心理特點,在導入時引用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故事趣聞,從而使學生思路開拓,興趣變濃。如有位老師在講授《競選州長》時,先講了馬克吐溫的一件軼事:馬克吐溫發(fā)表了《競選州長》的小說后,一次在大街上遇到了紐約州州長霍夫曼見到這位小說家極端仇視,對他說:“馬克吐溫,你知道世界上什么東西最堅固嗎?什么東西最銳利嗎?我告訴你,我防彈轎車的鋼板是最堅固的,我手槍里的子彈是最銳利的!”馬克吐溫聽了微微一笑說:“先生,我了解的跟你不一樣呵。我說世界上最堅固最厚實的是你的臉皮,而最銳利的呢?是你的胡須,你的臉皮那樣厚,可你的胡須居然能刺破它長出來,還不銳利嗎?”聽完這則小故事,學生在快樂的笑聲中明白了馬克吐溫的語言是多么幽默辛辣,那么讀了《競選州長》這篇課文,就更能了解馬克吐溫小說的幽默語言和諷刺手法,更想學習《競選州長》這一課來體會馬克吐溫小說的幽默語言和諷刺手法。
如上所述,語文課中利用講故事增加學生興趣的課文還有許多,譬如:我們在講《統(tǒng)籌方法》時可以講“田忌賽馬”的故事,講《麥琪的禮物》時可以講講歐·亨利的故事,講“回文”時可以講卓文君司馬相如寫信的故事……讓學生在繪聲繪色的故事之中增添濃厚的興趣,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
這種方法就是教師在課堂上利用教學掛圖、模型、錄音、錄相、FLASH動畫等教具,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教具分為視覺型教具、聽覺型教具、視聽型教具。視聽型教具如掛圖、模型、實物、幻燈片等。現(xiàn)代科學證明:人大腦中的信息百分之八九十是通過視覺獲得的,視覺性教具比語言更有說服力和真切感。它化抽象為具體,使學生獲得較深的感受,因此在講說明文這一類型文章時,就可使枯燥的講解變得生動。例如:講《人民英雄紀念碑》時展示掛圖,讓學生觀察,就會真切地了解紀念碑的構造。同樣,視覺性教具也讓散文、小說這一類文章變得別有情趣。如講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時,將月色下的荷塘景色一一展示,讓學生充分體驗那純美的景色,細細品位感悟作者的匠心獨具。
我們可以運用聽覺型教具如錄音。錄音有課文朗讀帶和與課文相關的樂曲,朗讀帶既能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技能,又能讓學生沉浸在朗讀者所創(chuàng)設的情感氛圍之中。樂曲既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又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感情基調。如講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時,可先讓學生聽崔健的《父親》,在聽歌時讓學生思考父親給自己的感覺,悠揚的旋律會讓學生想起生活中的情節(jié),感人的歌詞會在學生內心深處激起層層波瀾。聽完歌曲自然就會積極談論自己的感受。講授《麥琪的禮物》一文時,以韋唯的名曲《愛的奉獻》導入,并提出要求——聽完歌曲時談談自己愛的經(jīng)歷和對愛的認識。激蕩回腸的樂曲既能激起學生回味自己的情感體驗,同時無形之中又在進行德育:“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倍疫€切合文章的主題:“夫妻雙方都去奉獻愛,他們就是聰明的麥琪?!贝送?,還有助于學生背誦。
還可以運用視聽型教具如錄相、FLASH動畫等。視聽結合,更能增強教學效果,語文教材中所選作品有不少已拍成影視片,不少樂曲也制作成FLASH動畫,運用視聽型教具,會讓學生調動各種感官,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內容中去體會、去領會、去把握。如講《人民英雄紀念碑》以錄像片斷導入時,學生既能聽解說員的講解,又能觀看比圖片更真實、更全面的紀念碑。
不過,教師在運用教具時,不能忽視其引導作用,不然學生會迷失方向。此外,還要注意教具運用的適度,做到自然和諧、恰到好處。
這種方法就是介紹作者寫作時的相關背景,讓學生了解關于當時社會政治、經(jīng)濟的一些信息。中學語文不僅選編了一些現(xiàn)代作品,而且還選編了古代、當代作品,甚至還有外國作品?,F(xiàn)代作品容易理解,而古代、當代作品、外國作品就會給學生的理解制造了障礙。為了消除這些障礙,就應該在導語中述說歷史知識、時代背景,讓學生理解文意,與作品產(chǎn)生共鳴。
如講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文章描繪了月色下的荷塘美景,卻表達了作者苦悶的內心。這樣學生就難以理解,因此教師在開頭導入時就須介紹當時的背景:“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中國處于黑暗之中,許多愛國的知識分子不滿現(xiàn)實,但又不知如何改變現(xiàn)狀。因而內心苦悶、彷徨,朱自清就是其中的一員,這篇文章正是他這種心情的流露?!边@樣學生學起來就輕松多了。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課中情境渲染導入方法注重的是學生情感的挖掘,洋溢著人文情懷,通過極富感染力的導語使學生入情、移情、陶情,一言概之則是以“導”激“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