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冬瑩
[摘要]集表演、編劇、導演于一身的伍迪·艾倫被視為繼卓別林之后,美國新一代的喜劇之王,在繼承了卓別林笑中含淚的喜劇風格的基礎上,伍迪·艾倫還憑借自己卓越的編導能力推出了許多彰顯獨特個性的作品,一時間伍迪·艾倫在喜劇創(chuàng)制方面的影響力甚至無人可敵。本文將立足對伍迪·艾倫執(zhí)導的經(jīng)典影片的觀看,以《安妮·霍爾》《漢娜姐妹》《午夜巴塞羅那》為例,自情感喜劇和心理喜劇兩個角度切入,對伍迪·艾倫的喜劇電影主題進行研究。
[關鍵詞]伍迪·艾倫;喜??;主題;情感;心理
一、引言
早在古希臘時期,人們就已經(jīng)開始探討喜劇的興起、特征及喜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亞里士多德曾在其著作《詩學》中將喜劇定義為講述比較壞的人的故事,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壞人”并非狹義理解中的行惡之人,而是指具有某些丑惡特質或錯誤行為的人,這種非法律或道德層面的“壞”使這些“壞人”的故事具有一定的滑稽可笑之處,從而產(chǎn)生一種出自比較心理的“突然榮耀感”,并由此帶來的喜劇效果,所以喜劇中的“壞人”既不會使人感到痛苦,也不是脫離現(xiàn)實生活的膚淺搞笑。
就喜劇在電影領域的發(fā)展而言,美國無疑走在前列,默片時代的扛鼎之作大都出自美國,而卓別林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摩登時代》《城市之光》《大獨裁者》等都成為默片時代喜劇中的經(jīng)典代表。在卓別林之后,美國又相繼涌現(xiàn)出了比利·懷爾德、伍迪·艾倫、鮑勃·惠普、金·凱瑞等喜劇大家,其中集表演、編劇、導演于一身的伍迪·艾倫被視為繼卓別林之后,美國新一代的喜劇之王,在繼承了卓別林笑中含淚的喜劇風格的基礎上,伍迪·艾倫還憑借自己卓越的編導能力推出了許多彰顯獨特個性的作品,自其首部真正意義上的喜劇電影《傻瓜入獄記》以來,伍迪·艾倫幾乎保持著每年一部的頻次創(chuàng)制電影。尤其是在影片《安妮·霍爾》斬獲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員等多項大獎及提名后,伍迪·艾倫在喜劇創(chuàng)制方面的影響力更是無人可敵。本文將立足于伍迪·艾倫執(zhí)導的經(jīng)典影片,以《安妮·霍爾》《漢娜姐妹》《午夜巴塞羅那》為例,自情感喜劇和心理喜劇兩個角度切入,對伍迪·艾倫的喜劇電影主題進行研究。
二、伍迪·艾倫及其喜劇世界
伍迪·艾倫原名艾倫·斯圖亞特·科尼斯伯格,出生在紐約市布魯克林區(qū)的一個猶太家庭之中,據(jù)其父母回憶,伍迪·艾倫在童年時期就具有很強的搞笑天分,在其少年時期就已經(jīng)成為當?shù)仉娨晞F的小編劇。事實上,伍迪·艾倫從未接受過正統(tǒng)的電影創(chuàng)制學習或教育,而是憑借自己過人的天賦和對喜劇的熱愛踏上了喜劇之路。1961年,伍迪·艾倫正式成為一名演員,在出演了處女作《貓咪最近怎么樣了》之后,伍迪·艾倫憑借出色的演出而在業(yè)界小有名氣,隨后,伍迪·艾倫先后改編了影片《出了什么事,老虎百合》,執(zhí)導了影片《拿了錢就跑》并由此開始了自己編、導、演的從影之路。自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在短短的幾年內,伍迪·艾倫先后推出了包括《傻瓜入獄記》《傻瓜大鬧香蕉城》《性愛寶典》《傻瓜大鬧科學城》等影片并逐步確立了自己在美國影壇的地位。在從影初期,伍迪·艾倫的喜劇大致延續(xù)了美國傳統(tǒng)喜劇的風格,即以詼諧、滑稽為主,影片中的主人公也大都是“傻瓜”一類的人物,通過展現(xiàn)他們愚蠢的行為或瘋傻的想法來制造笑料。同時,在這些詼諧的故事中,伍迪·艾倫也沒有放棄對嚴肅主題的探尋,在嬉笑怒罵之中展現(xiàn)了美國社會生活中的陰暗面并對其加以諷刺,如《性愛寶典》就對兩性關系進行了諷刺;《傻瓜大鬧科學城》便諷刺了人類與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關系等。
20世紀70年代中葉,在經(jīng)歷了近十年的磨礪后,伍迪·艾倫的喜劇逐漸脫離了稚嫩的搞笑,在銀幕上呈現(xiàn)出更為成熟的風采。1975年上映的影片《愛與死》被公認為伍迪·艾倫喜劇之路上的重要轉折點,自這部影片開始,伍迪·艾倫的作品中搞笑滑稽的戲份逐漸減少,而是著重塑造喜劇中的“壞人”形象并由此闡釋更為深刻的主旨內涵。在著名影片《安妮·霍爾》《星辰往事》中,伍迪·艾倫就對人類社會生活中的道德、個體的情感與心理進行了探討,并由此確立了其獨特的笑中含淚、戲謔中包含深刻的喜劇之風。在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還有《我心深處》《犯罪與不端》《變色龍》等,這些影片或是呈現(xiàn)“壞人”復雜的內心世界,或是聚焦于知識分子等特定群體的身份認同,在溫和的歡樂中闡釋了嚴肅的主題。事實上,伍迪·艾倫一直渴望著投入到嚴肅喜劇的創(chuàng)制之中,但囿于時代背景和社會現(xiàn)實,伍迪·艾倫一直在個人理想和電影市場之間艱難地尋找著平衡點。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再次轉型則在一定程度上彰顯了伍迪·艾倫追尋理想的決心,上映于1994年的影片《子彈橫飛百老匯》就是其中的電影代表,這部影片融入了后現(xiàn)代主義的敘事手法,用黑色幽默的風格將嬉笑與嚴肅相結合,對包括恐懼、焦慮在內的人類情感進行了呈現(xiàn),同時深刻地探討著人性這一嚴肅話題。與《子彈橫飛百老匯》具有相似風格的還有20世紀90年代中期至新世紀初的《曼哈頓神秘謀殺》《解構愛情狂》《奇招盡出》等。
2005年,年已古稀的伍迪·艾倫再次轉型,創(chuàng)制了顛覆以往影片風格的《賽點》,這部將搞笑與嚴肅、娛樂與思想深度融合的影片在業(yè)界獲得了很高的評價,隨后出品的《卡珊德拉之夢》《午夜巴塞羅那》也都進一步證明了伍迪·艾倫再次轉型的成功。可以說,經(jīng)過了半個世紀的探索,伍迪·艾倫關于嚴肅喜劇的夢想已然實現(xiàn)。
三、伍迪·艾倫的情感喜劇
伍迪·艾倫曾借其執(zhí)導的著名影片《安妮·霍爾》中男主人公艾爾維之口闡釋了其愛情喜劇的主題,即“神經(jīng)質的愛情”,這種“神經(jīng)質”與亞里士多德所闡釋的喜劇中的“壞人”頗有相似之處,由此不難推測,伍迪·艾倫的情感喜劇并不是單純的歡喜愛情,也不會存在典型意義上的團圓結局,而是講述了一些“壞人”之間“神經(jīng)質”的愛情故事。
上映于1986年的影片《漢娜姐妹》由伍迪·艾倫執(zhí)導,芭芭拉·赫希等人主演,講述了漢娜三姐妹復雜而多變的情感經(jīng)歷,在錯綜復雜的情感線索中,三人最終獲得了相對穩(wěn)定的結局,而隨著漢娜三姐妹情感故事的推進,伍迪·艾倫在《漢娜姐妹》中對于愛情、親情、友情的探討也隨之開始。漢娜三姐妹出生在演藝世家之中,包括父母、漢娜三姐妹及其丈夫、男友在內的人物形象大都與演藝結下了不解之緣,大姐漢娜是一個頗具天賦的演員,其丈夫愛略特是明星的經(jīng)紀人,而其前夫米基則是電視臺的編導;二姐霍莉是一個性情暴躁并一直未能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的演員;小妹莉從事演藝事業(yè),她的同居男友弗雷德里克是一個性情古怪的文藝工作者。在愛略特與莉發(fā)生婚外情之前,三姐妹的事業(yè)與生活雖然不盡如人意,但也相安無事。與愛略特發(fā)生婚外情后,莉同時失去了愛情和親情,陷入了迷惘和焦躁之中;而漢娜也在愛略特出軌的蛛絲馬跡之中煎熬;同時霍莉也因朋友的背叛而陷入了事業(yè)和愛情的雙重危機之中。隨著影片故事情節(jié)的推進,漢娜三姐妹也逐漸走出了最初的危機,大姐漢娜得到了丈夫愛略特的回心轉意;二姐霍莉則放棄了演員之路,轉行發(fā)掘了自己的編劇才能;小妹莉則找到了自己的真愛。雖然影片在結尾處為漢娜三姐妹設置了相對穩(wěn)定的結局,但《漢娜姐妹》并非一部讓人喜笑顏開的愛情喜劇,而是充滿了對于情感的懷疑及人生道路選擇之探索的嚴肅情感喜劇。
在影片《午夜巴塞羅那》中,伍迪·艾倫則講述了男主人公與三個女人之間錯綜復雜的情感故事,在這部影片中,導演通過四位主人公不同的愛情觀念對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進行了探討?!段缫拱腿_那》的故事開始于兩位女主人公即維姬和克里斯蒂娜來到巴薩羅那旅游,性格迥異的維姬和克里斯蒂娜在游玩過程中結識了青年藝術家胡安·安東尼奧并開始了一段浪漫而危險的情感。在影片中,維姬是一個十分傳統(tǒng)而克己的女性形象,即將步入婚姻的她將自己的未來完全托付在丈夫和家庭之上,渴望成為一位賢良淑德的妻子;而與之同行的克里斯蒂娜卻是一個對未來生活并無規(guī)劃、思想開放的女性,二人在遇到了極富魅力的藝術家胡安·安東尼奧后的表現(xiàn)也迥然不同。胡安·安東尼奧不僅外表俊朗、舉止優(yōu)雅,而且十分多情,在遇到了美麗的維姬和克里斯蒂娜后便邀請二人共同至巴薩羅那附近的小鎮(zhèn)度假。多情的克里斯蒂娜和胡安·安東尼奧自然一拍即合,無奈之下,維姬也不得不加入了三人的旅行之中。然而,正在克里斯蒂娜和胡安·安東尼奧即將越過雷池之際,克里斯蒂娜卻因食物中毒而突感不適,多情的胡安·安東尼奧隨即盯上了一同前來的維姬,而保守刻板的維姬也在異域風情和胡安·安東尼奧的柔情下就范。在三人回到巴塞羅那后,克里斯蒂娜和胡安·安東尼奧及其前妻瑪利亞開始了同居的生活,本是情敵的克里斯蒂娜和瑪利亞卻成為戀人,在對方的美麗之下超越了性別的界限。如果維姬與胡安·安東尼奧的情感代表著導演伍迪·艾倫對于男女之情的質疑,那么克里斯蒂娜和瑪利亞之間的故事則展現(xiàn)了伍迪·艾倫對愛情本質的反思,在令人哭笑不得的結局中,伍迪·艾倫再次為觀眾呈現(xiàn)出了一幕嚴肅的情感喜劇。
四、伍迪·艾倫的心理喜劇
在對于人類情感的關注之外,伍迪·艾倫還在其喜劇中融入了許多心理層面的分析,通過故事情節(jié)的設置,呈現(xiàn)影片中主人公的內心世界,而這種分析大都聚焦在美國社會的中產(chǎn)階級之上,幾乎在伍迪·艾倫的所有嚴肅喜劇中,均可見心理分析的蹤跡。
影片《紐約故事》由三個故事構成,其中《俄狄浦斯的煩惱》就是由伍迪·艾倫所執(zhí)導的,在這部影片中,伍迪·艾倫用一種亦真亦幻的玩樂方式為觀眾呈現(xiàn)出了身陷戀母情結困擾的男主人公的故事?!抖淼移炙沟臒馈分械哪兄魅斯敲绹鐣挟a(chǎn)階級中的普通一員,他雖然已到中年,但依然時常受制于自己的母親,自幼以來母親的過分管束和關愛使男主人公的心智并不成熟。一方面,影片男主人公對母親的管束深感厭煩,在母親的“關愛”下,他不能左右自己的生活,甚至無法自由選擇自己的戀愛對象;另一方面,當母親“消失”后,男主人公又承受著內心孤寂的煎熬,他無法獨立地生活和思考,在面對人生選擇時感到無所適從。從這部影片的題名中,我們就能夠看到影片的主題,俄狄浦斯王是希臘神話中的人物,由其故事演變而來的“俄狄浦斯情結”主要被用來描述“戀母情結”,這種近似畸形的親情展現(xiàn)出了男性在成長過程中的困境,他們或是在童年時期經(jīng)歷了過為嚴苛的管教,或是接受了過分的關愛,從而在成年后依然無法脫離母親的影響,無法成為一個真正獨立的個體。從這一層面而言,伍迪·艾倫在影片《俄狄浦斯的煩惱》中不僅展現(xiàn)了具有“戀母情結”的“壞人”形象,還批判了其背后的家庭教育。此外,在《奇招盡出》《另一個女人》《人人都說我愛你》《我心深處》《安妮·霍爾》等影片中,心理醫(yī)生、心理治療、心理疾病即心理困惑也均有出鏡,這均成為導演伍迪·艾倫在影片中進行心理分析的重要一環(huán),而這些心理喜劇也在呈現(xiàn)一個個心理存有缺陷的“壞人”的同時呈現(xiàn)了個體“壞”的背后的深層次原因。
有評論者認為,伍迪·艾倫之所以能夠引領美國喜劇半個多世紀,其主要原因在于伍迪·艾倫的影片不僅能夠帶來歡笑,也能夠引發(fā)思考,或是在嬉笑怒罵之中諷刺著社會現(xiàn)實,或是在對“壞人”的塑造中帶來笑中含淚的觀影體驗,正因如此,伍迪·艾倫才在喜劇之路上闊步前進,為美國嚴肅喜劇在電影藝術領域的發(fā)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