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地
作決定與解題目不同。這點不同,也是工作與學習的根本區(qū)別。
解題是依據(jù)充分的已知條件與可靠的邏輯推理,得出正確的、經常也是唯一的答案。雖然有時候也要分情況討論,比如大于零、等于零還是小于零,結果會不一樣,但是可能性是有限的。人們在工作中所面臨的各種情況,無論是困境、難題還是小問題,已知條件從來都不充分,答案永遠不唯一,而用于解決問題的時間永遠是有限的。超過了時限,有些項目會取消,有些工作將不得不推倒重來,就算是比較好的情況,也有些東西會報廢,由此導致的損失,金額有可能大得驚人。因此,負有責任的人,必須依據(jù)手頭現(xiàn)有的信息,頭腦高速運轉,理清思路,分辨主次,形成最佳方案,并下達進一步行動的指示。每一次解決問題,都是一場考試;每作出一個決定,某種程度上,都是一次冒險。
如果連續(xù)幾次在這樣壓力巨大的情況下你作出的決定都成功了,結果不差,你的威望也就不知不覺建立起來了,越來越多的人遇到問題首先想到你,問你該怎么辦。這就是工作,負擔加重了,成就感也加強了。
成就感是做好工作的主要動力,其強勁程度超過薪酬和獎金。
因為能夠收集到的信息不充分,需要主觀填補,填補的部分就是工作經驗。作決定會有失敗的情況發(fā)生,這樣的失敗有時很冤枉。但是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有人認為你的失敗不是“完美的”失敗,你將承擔與此相關的全部責任。比如你對焦急等在電話另一端的客戶說實驗可以做下去而實驗又沒有成功,人家就會認為你學識不夠。盡管你并沒有義務一定要作出決斷,人家也只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tài)來探討。沒有人理會過程,大家記住了結果——在你的親自指導下實驗失敗了,所以你沒有學識,而且造成了損失。
所謂學識,不全是你讀了多少書,旅行去了多少地方,涉獵過多少學科和專題——學識不僅是你知道多少,而是面對支離破碎的信息,雖然不在現(xiàn)場,卻能夠合乎邏輯地補充缺失的環(huán)節(jié),還原出盡可能真實的完整圖像,快速作出正確決定、解決當前問題的能力。
這里面包含有風險、賭的成份,這種概率事件被稱為人生機遇。人生在世,一個偶然接著一個偶然,幾十年過去了;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一輩子到頭了?!叭松教幹嗡?,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碧K軾的這首詩不僅非常優(yōu)美,而且深刻。
責任編輯 蕭 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