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琴
摘 要:以健美操運動形式為運動干預模式,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據統計法、實驗法和邏輯分析法,以西南林業(yè)大學健美操公共體育課90名女大學生為研究對象。使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西南林業(yè)大學女生心理健康現狀進行調查與分析,再以運動次數和運動強度以及運動時間不同的條件設定三個實驗組來對90名女生的心理變化進行測量。結果顯示:建議:構建體育運動對女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干預模式,通過學校體育提高高校女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從而改善西南林業(yè)大學女生心理健康狀態(tài)。
關鍵詞:高校女生 運動強度 運動次數 心理健康
前言
心理健康狀況直接影響到女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而改善高校女生心理健康狀況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不僅需要實踐的探索,更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來不斷改善女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最終使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高。研究表明,運動不僅能增強學生體質,而且能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人際關系適應能力強,調節(jié)學生心態(tài),使學生壓力得到很好的放松,是一種很好的心理調節(jié)方法。本文以西南林業(yè)大學公共體育課三個健美操班的女學生為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對象,對運動次數和運動強度不同進行實驗研究,通過心理癥狀自評量表(SCL-90)中的軀體化、強迫癥、人際關系敏感度、抑郁癥、焦慮癥、敵對心理、恐懼癥、偏執(zhí)癥狀以及精神病性等9個癥狀對女大學生進行評價和運用運動干預來改善女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根據教學實驗來研究運動對心理健康的干預程度及結果,驗證運動與心理健康的關系,同時得出健美操運動次數和運動動強度不同對大學生心理健康響的理論依據,具有很強的研究和指導意義。[1~5]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以西南林業(yè)大學90名選修健美操課程的女大學生為對象。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收集我國體育院校學報、體育專業(yè)雜志中關于運動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方面的學術論文,并從網上查詢相關資料進行分析研究研究,為撰寫論文提供理論依據并確定本研究方向。
(2)問卷調查法
運用心理健康測量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制定調查問卷,對西南林業(yè)大學選修健美操課程的90名女大學生為心理健康現狀調查對象。發(fā)放問卷90份,回收90份,有效率100%。《癥狀自評量表一SCL90》的每一個項目均采取5級評分制,如偏執(zhí)性思維,如敵對、猜疑、妄想、被動體驗與夸大等。1分~沒有:自覺無該項癥狀(問題), 2分~很輕:自覺有該項癥狀,但對受檢者并無實際影響,或影響輕微,3分~中度:自覺常有該項癥狀,對受檢者有一定影響,4分~偏重:自覺常有該項癥狀,對受檢者有相當程度的影響,5分~嚴重:自覺該項癥狀的頻度和強度都十分嚴重,對受檢者的影響嚴重?!拜p度、中度、重度”的具體定義應該讓評定者自己去體會,不必做硬性規(guī)定。該量表主要包含各因子:軀體化、強迫癥、人際關系敏感度、抑郁癥、焦慮癥、敵對心理、恐懼癥、偏執(zhí)癥狀以及精神病性。
3.實驗法
(1)實驗時間地點
實驗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分為兩種,分別是6周教學和12周的教學,每周1節(jié)課,每次課90分鐘;實驗地點,西南林業(yè)大學健美操房。
(2)實驗設計
實驗對象為西南林業(yè)大學90名選修健美操課程的女大學生,在實驗研究中選擇的本次實驗的運動方式為健美操運動,把學生分成三個組(每個組30人):第一組教學時間為六次課,運動強度為一般強度;第二組設定教學時間為六次課,運動強度為大強度;第三組的教學時間為12次課,運動強度為大強度。本次實驗運動強度按照一般強度心率為每分鐘120次、大強度心率每分鐘140次的標準來安排運動強度。研究者按照這些標準對90名女學生進行教學實驗。在實驗前后對這90名學生進行心理量表和身體各機能的測試,從而進行對比,來說明運動次數和運動強度不同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干預是否有影響。
(3)實驗假設
對西南林業(yè)大學女大學生進行次數和強度不同的運動干預,能夠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4)實驗測量工具
心理健康測試量表《癥狀自評量表SCL90》、秒表進行心率的
測量。
(5) 實驗的步驟
第一步:第一次課對三個實驗組進行心理測量問卷《癥狀自評量表SCL90》調查(前測)。
第二步:按照每一組對運動次數和運動強度的不同要求進行教學,運動干預的內容主要以健美操練習和訓練來進行鍛煉。
第三步:每一組的最后一次課,即實驗結束時,再發(fā)放第二次心理測量問卷《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學生實驗后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后測)。
第四步:對實驗前后的數據進行整理,進行數據統計,并對統計結果進行比較分析。
4.數據統計法
通過運用EXCEL軟件和SPSS 軟件對調查和實驗數據進行數理統計,以檢驗實驗前三組實驗對象心理現狀,每一組實驗前后心理因子的比較,同一運動強度不同運動次數實驗后心理因子變化的比較以及同一運動次數不同運動強度實驗后心理因子變化的比較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主要運用平均數、T檢驗及方差分析進行統計,以P〈0.01為有非常顯著的意義,P〈0.05為有顯著意義。
5.邏輯分析法
運用推理、判斷等邏輯分析方法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比較析和推理,進而得出結論。
二、結果與分析
1.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分析
為了檢驗次數和強度不同的運動干預對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首先要了解參加本次實驗女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這樣才能讓實驗前后得到對比,增加實驗的結果的準確度和可信度,所以實驗剛開始就先使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西南林業(yè)大學90名女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水平現狀的測量。(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本次實驗對象西南林業(yè)大學90名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不是很理想,達到心理健康水平的人數偏低,心理癥狀表現明顯也就是心理不健康的心理因子所占的比例比較大,特別是強迫癥狀88.2%、抑郁癥狀82.4%和焦慮癥狀77.1%,顯示癥狀特別明顯,健康人數較低,心理健康問題比較嚴重;人際關系67.7%、敵對68.8%、偏執(zhí)70.5%等癥狀的健康人數也低;僅有軀體化46.3%、恐怖36.7%、精神病癥狀17.0%以及代表睡眠和飲食的其它癥狀中,健康人數所占比率相對高一點,出現這樣的心理狀況問題可能是由于現在大學生對社會發(fā)展的不適應以及學習和生活給予的壓力太大,再加上女生本身柔弱的性格,造成了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理想,心理健康出現了問題。[6~10]
從表2可以看出,對實驗前三組實驗組中每組女生進行心理健康現狀的健康狀況進行對比,三組中癥狀明顯人數比較沒有顯著差異(P〈0.05),同時三個組癥狀不明顯的人數比較也沒有顯著差異
(P〈0.05),說明實驗前三組女生的健康狀況沒有差異性。
2.運動次數和運動強度的不同對改善女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比較分析
(1)學生實驗前后SCL-90量表各心理因子水平的比較
從表3可以看出,在運動次數為六次課和運動強度一般的實驗組中,學生在前測和后測心理健康各維度都發(fā)生了變化,從平均值來看后測的心理健康維度得分都低于前測得分,經過T檢驗可以看到,其中強迫、敵對、偏執(zhí)等癥狀P〈0.01,有非常顯著的意義,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和其它因子P〈0.05也具有顯著差異,而恐怖癥狀和精神病性雖然品均值和分值都有所下降,但不具有顯著性意義。[11]
從表4可以看出,在運動次數為六次課和運動強度為大強度的實驗組中,學生在前測和后測心理健康各維度都發(fā)生了變化,從平均值來看后測的心理健康維度得分都低于前測得分,經過T檢驗可以看到,其中強迫、抑郁、焦慮等癥狀P〈0.01,有非常顯著的意義,人際關系敏感、偏執(zhí)、精神病性和其它因子P〈0.05也具有顯著差異,而軀體化和恐怖癥狀雖然平均值和分值都有所下降,但不具有顯著性意義。
從表5可以看出,在運動次數為12次課和運動強度為大強度的實驗組中,學生在前測和后測心理健康各維度都發(fā)生了變化,從平均值來看后測的心理健康維度得分都低于前測得分,經過T檢驗可以看到,其中人際關系敏感度、強迫、抑郁、焦慮等癥狀P〈0.01,有非常顯著的意義,除了這四中癥狀,其他的癥狀因子P〈0.05,具有顯著差異。[12]
(2)學生實驗后各心理因子水平結果的比較
從表6可以看出,經過T檢驗在上課次數相同運動強度不同的P值對比中,對一般強度和大強度兩個組的實驗結果對比得出:焦慮癥狀有非常顯著的意義,強迫、抑郁、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其他等癥狀顯著意義,其余的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敵對等癥狀平均值和分值都有變化,但沒有顯著性意義。
從表7可以看出,當上課運動強度相同而上課次數不同時,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改善情況也不一樣,通過對強度一樣6次課和12次課兩個實驗組的對比,進行T檢驗的P值對比得出上課次數不同的情況下強迫、人際關系敏感度和偏執(zhí)等癥狀P〈0.01,有非常顯著的意義,其它癥狀P〈0.05,都有顯著意義,各癥狀因子的平均值和分值都有顯著變化。[13]
從表3、表4、表5、表6和表7中分別對運動次相同運動強度不同的實驗組和運動強度相同運動次數不同的實驗組進行實驗前后以及實驗后結果的對比分析,可以看出每一個實驗組,學生的每一個癥狀因子實驗前后數據都有變化,心理健康狀況也都有所改善,T值在不斷增加,顯著意義也不斷提高,而在對不同運動次數和運動強度實驗組實驗后的結果對比中得出了:運動強度和運動次數不同對改善學生心理健康有顯著意義,而且運動次數和運動強度不同對心理健康的影響程度不一樣,運動次數多比運動強度大對心理健康的改善更有積極意義。[14]
三、結論與建議
1.結論
(1) 從本文的實驗測量數據和實驗結果分析中可以驗證運動對改善高校女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具有積極作用。
(2) 實驗前后每一個實驗組的學生健康指數明顯上升,強迫、人際關系、抑郁等癥狀改善效果非常顯著,軀體化、焦慮、偏執(zhí)等癥狀也得到顯著改善。
(3) 運動的次數和運動的強度不同對改善女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作用是不一樣的,不管是運動次數多少還是運動強度高低都能干預心理健康狀況,但運動次數多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改善比運動強度大對心理健康狀況的改善作用更顯著。
(4) 健美操運動作為本實驗研究中的運動方法,通過教學實驗發(fā)現健美操運動符合女大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適合作為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一個運動方式。
2.建議
(1) 高校女大學生對心理健康知識了解太少,對自身心理健康狀況認識太少,改善心理健康的意識太弱,學校應該提高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關注度,成立專門的關注學生心理健康部門,從而對心理健康狀況不理想的學生進行及時改善。
(2) 學校因開設心理健康的課程,提高學生對心理健康的關
注度。
(3)重視體育鍛煉,開設豐富多彩的體育課程,使學生更能從多方面選擇體育鍛煉,增加學生體育鍛煉次數。
(4)增加體育課或者增加關于體育運動的協會,可以讓學生選擇到自己感興趣的體育運動項目,培養(yǎng)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性。
(5) 體育課中老師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安排不同的運動強度,調動女學生上課的積極性。[15]
參考文獻
[1] 鄭華玲.健美操運動對女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與分析[J].長春教育學院學2012
[2] 姚玉龍.南京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體育鍛煉干預研究[J].運動,2011
[3] 何穎.季瀏.體育鍛煉的持續(xù)時間對大學生抑郁水平、身體自尊水平的影響及驗證中介模型[J].體育科學,2003(7)
[4] 薛曉玉.中等強度下不同持續(xù)時間健美操練習對女大學生身心自尊影響研究[D].揚州大學,2012
[5] 黃斌.體育鍛煉和認知干預對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干預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2
[6] 邵樂樂.不同持續(xù)時間中等強度健美操和籃球鍛煉對大學生的應對方式和心理壓力的影響[D].揚州大學
[7] 邱達明.健美操鍛煉對女大學生身體自尊、整體自尊、生活滿意感及免疫球蛋白淋巴細胞亞群的[D].江西師范大學,2012
[8]朱風書.中小強度籃球和健美操選課對大學生身體自尊、心境及其心理健康的影響[D].揚州大學,2005
[9]許國善.運動干預對燕山大學非體育專業(yè)女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D].河北師范大學
[10]張勇、紀志敏、齊文華.不同運動時間健美操鍛煉對女中年女性血脂肪及體質量影響[J].中國臨床康復,2004.8( 24 ) : 5018 -5019
[11]王珺.健美操運動對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效果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07
[12]陳楠.健美操太極拳運動對長春高校女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
[13]劉宇曄.不同項目中小強度的專項選修課對女大學生心境及心理健康的影響[D].揚州大學.2003.4
[14] 畢秀淑,彭延春.體育鍛煉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中國體育科技.2003
[15] 李洪滋.運動與健康[M].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