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些人孤獨生活了一輩子。有的人單身是因為種種情況失去婚姻生活而走向獨居,還有一些人單身是個人的追求和選擇。在歷史的長河中,更是存在著一些選擇獨居或者單身的名人。本篇,讓我們一探究竟。
帕斯卡(1623-1662)
法國哲學家、物理學家
他三歲喪母,11歲時寫出第一篇論文《聲音的本質(zhì)》,16歲寫出《圓錐曲線論》,而后發(fā)明了世界上第一臺數(shù)字計算機,然后完成了《流體平衡論》和《大氣重力論》兩部著作。帕斯卡39歲病逝,一生沒有戀愛。
克里斯蒂娜(1626-1689)
瑞典女王
她是父親的掌上明珠,6歲登基,喜歡騎馬和射擊。聰明的她14歲時已通曉拉丁文、希臘文、德文、法文、意大利文和西班牙文,她愛慕自己的表兄,卻拒絕嫁給他,她說:“我不得不坦率告訴你,我不會與你結合,但是我也可以許諾,我也決不同別人結婚。”瑞典在她的統(tǒng)治下國泰民安。她還酷愛學習,善于招攬人才,在位期間創(chuàng)辦了瑞典第一家報紙與第一所全國性的學校,并吸引眾多歐洲著名學者前來講學,但在鼎盛之時,28歲的女皇將王位讓給了自己曾經(jīng)愛慕的表兄,而后周游歐洲,定居羅馬,1689年逝世。克里斯蒂娜對于自己的單身也曾經(jīng)這樣解釋:“我的驕傲使我不可能屈服于任何人……”
牛頓(1642-1727)
英國科學家
有人說,因為有了牛頓,全世界所有的獨身者,都將不再孤單。信哉斯言!和克林頓一樣,他們都是父親的遺腹子,他的出生,毫不夸張地說,改變了整個世界。他是現(xiàn)代力學的奠基人,萬有引力的發(fā)現(xiàn)者,分析過白色光的組成,與萊布尼茲同步發(fā)現(xiàn)了微積分。牛頓的一生,幾乎沒有親近女色的記錄,他孤獨地走完了偉大的一生。晚年的他在宗教中尋找慰藉,1727年3月,他被安葬在著名的西敏寺大教堂。
康德(1724-1804)
德國哲學家
康德是個固執(zhí)的小老頭,因為他一輩子都沒有走出過哥尼斯堡。他在那“一畝三分地”里,寫出了《純粹理性批判》,然后全世界的哲學家都開始仔細研讀。他生活幾十年如一日,他每天午后的散步是如此準時,以至于哥尼斯堡人都拿他來調(diào)對掛鐘的時間。他就這么按部就班地生活,沒有妻子,沒有兒女,直到生命之花凋謝。叔本華說,只有哲學家的婚姻才可能幸福,而真正的哲學家是不需要結婚的。
貝多芬(1770-1829)
德國音樂家
貝多芬曾經(jīng)寫下了氣壯山河的《英雄交響曲》《命運交響曲》,寫下了柔美的《月光》《致愛麗絲》。貝多芬一生充滿了痛苦,愛情不順、壯年失聰,他愛慕過數(shù)不清的女人,但她們都寧愿嫁給別人,因為他相貌平平、出身卑微。也許是他的憤怒,令他寫出了更多美好的樂章。
叔本華(1788-1860)
德國哲學家
他孤獨一生,無妻無子甚至無母(20多歲即與母親決裂,母親是他一生最痛恨女人),過著孤獨、憂郁和憤世嫉俗的生活。叔本華恨世界上的一切女人,他認為女人狡詐,虛偽,沒有理性。他說愛情是騙人的,婚姻即墳墓。
卡夫卡(1883-1924)
奧地利作家
卡夫卡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還只是個保險公司的推銷員,他的三部長篇都沒有寫完(《審判》《訴訟》《城堡》),但都成了現(xiàn)代人鉆研的經(jīng)典,好若維納斯的斷臂,沒有人知道失落的在什么地方。他一生都在猶豫、徘徊,拿不定主意,包括愛情,他先后與菲利斯小姐兩次訂婚,又兩次毀約,最終他宣布:“在精神上,我無力結婚,你不會幸福的,所以我們拜拜吧?!薄拔乙活櫼磺械氐玫焦录?,我要不顧一切地同所有事情、所有人斷絕關系。”(自卡夫卡的日記)事實上,他真的做到了。
嘉寶(1905-1990)
好萊塢巨星
一個英國記者說,她的臉是人類進化的終極,她是哈姆雷特以來最憂郁的斯堪的納維亞人。阿道夫·希特勒也是她的影迷,二次大戰(zhàn)的時候,嘉寶曾經(jīng)說:“我要殺了他?!彼钦嬲睦涿廊耍好悦#涠陋?。她評價自己:“我笨拙,害羞,緊張,恐懼,對我的英文過于敏感,這就是為什么我在自己的周圍筑起一道高墻,并永遠躲在它的后面?!薄拔覍⒁詥紊斫K生”,這是嘉寶在《克里斯蒂娜女皇》里的臺詞,她很好地實踐了它。
安徒生(1805-1879)
丹麥作家
哥本哈根的海濱公園坐落著一尊“美人魚”銅像,那是丹麥的標志,是海的女兒,更是安徒生的女兒。這位世界上最出名的童話作家,一輩子煢煢孑立,留下了《海的女兒》《賣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衣》等一系列經(jīng)典的童話故事,卻把孤獨留給了自己。
馬塞爾·普魯斯特
(1871-1922) 法國作家
出身貴族的他自幼體弱多病,成年后,更是臥床不起,以至于足不出戶,一個人在床上病殃殃地回憶起過去的好時光,并把它們記錄下來。惶惶七大卷的《追憶逝水年華》就這樣誕生,成為意識流派的開山鼻祖?!蹲窇浭潘耆A》是自傳體性的小說,情節(jié)可真可假,但人物都可以在普魯斯特的周邊找到原型。
閻立品(1926-1996)
豫劇表演藝術家
與梅蘭芳蓄須明志相似,抗戰(zhàn)時的閻立品,剪去一頭青絲,遠避鄉(xiāng)舍,誓不與敵寇漢奸作戲。時人贈“立身不使白玉玷,品高當與青云齊”,由此,她改原名“桂榮”為“立品”,冠蓋滿京華。1954年,她成為梅先生的破例弟子(非京劇演員)。1957年她成了右派,文革十年,她被打成混進文藝陣線的黑幫分子,浩劫過后,她重登舞臺,二十余年,芳華都空度。還是少女時,她即遭受人生重創(chuàng),立誓終身不嫁。五十年來,慘淡匠心經(jīng)營,錚錚鐵骨無所畏懼,真真是一曲吊孝催人淚,品高藝也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