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持鳳
新課標的學習、思考、運用中,我深刻地感悟到:課堂上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授之予“漁”,使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促使學生將外顯的學習活動轉化為內(nèi)部的智力活動尤為重要,同時有效問題的設計會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將授之以“漁”與留有“余地”二者有機結合,這樣的課堂才是靈動的,能夠“自由呼吸的課堂”。
一、 授之以“漁,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基
知識的積累固然重要,但僅可稱為“魚”;技能和方法卻是“漁”,關系到之后的“終身學習”。為了使學生逐步掌握閱讀課領悟文本的方法,教師在每節(jié)課堂上都要有層次地將方法進行滲透。
1.教給學生理解文本的方法:探究式學習加深對文本理解。
葉圣陶先生高瞻遠矚地提出了“教是為了不教”的要求,也給我們語文教師指明了努力方向?!敖淌菫榱瞬唤獭笔菑V大語文教師實施教學追求的目標,此觀點引發(fā)我的深度思考:授之以“漁” 是“探究式”教學的根本目的,優(yōu)于“講授式”的授之以魚。兩者對比不難看出:講授式課堂教學是以教師講授為主,說教式教學,學生自由度小,個性無法彰顯?!疤骄渴健闭n堂教學是以學生探究為主,交互式教學,可以實現(xiàn)多樣化、個性化的合作學習,教師將作為學習的幫助者、傳播者以及指導者教給孩子學習的方法。如《三峽之秋》一課我們可以采用 “比較法”,使學生掌握寫景類型課文的結構、特點;采用“連綴段意法”“找中心句法”“審題歸納法”“課后問題歸納法”,加深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在課堂上教給學生諸多學習方法,引導學生探究式學習,自主閱讀、以讀悟情。通過合作交流解決問題,在討論、研究、交流中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溝通與互動,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合作能力,使學生在讀中體會三峽秋天景色的無窮魅力,在讀中掌握作者的寫作方法。在授之以“漁”的教學中,學生不僅僅掌握文本涉及的知識點,更重要的是掌握學習方法。
2.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巧抓重點詞句,引導學生悟情。
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語文課堂上我們可以用品詞析句法、抓重點詞朗讀領悟文章表達的內(nèi)涵。《三峽之秋》一課,在引導學生感悟三峽早晨的明麗時,插入ppt課件,將文中“透明的露水、峽風、潔白的霜、綠葉金實”等詞改變顏色,讓學生通過這些變色的重點詞語想象畫面,再將看到的景物送入文中讀出早晨的明麗,進而達到以讀悟情的目的。學生在感悟中午熱烈時,我們引導學生抓住“像一條金鱗巨蟒、翻滾著、呼嘯著、奔騰流去”,體會到三峽的中午是“熱烈”的;抓住長江平靜而輕緩地流淌,變得有如一條明亮的小溪體會到三峽下午是“平靜”的;夜晚抓住月光“從山頂上,順著深深、直立的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輝,一直瀉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憑空飛降;又像一匹匹素錦,從山上掛起”,感受到夜晚是“寧靜”的。這樣語文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的方法感情朗讀、指讀、自由讀、評讀、示范讀、配樂讀、引讀、賽讀等形式,使學生通過文字感受畫面之美,以讀促情,言意兼得,學生既“看景”,又“入情”,體會到每個時間段三峽一天的景色特點,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掌握品詞析句的方法,通過感情朗讀體會文字所要表達的情感。
3.交給學生寫作方法,并引導其學以致用
教學中我們可以教會學生通過文本學習了解“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首尾呼應、襯托對比、伏筆照應、托物言志、白描細描、鋪墊懸念、卒章顯志、承上啟下、開門見山、虛實相生、托物寓意、詠物抒情”等方法,并引導學生將學習到的方法運用到寫作中,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二、留有“余地”,使學生思維活躍起來
課堂上給學生的思考留有余地,是一種理念的接受、吸納,常態(tài)課上我們也要關注教師是否在環(huán)節(jié)設計上為學生留有思考的余地、議的余地、悟的余地、寫的余地。課堂上教師要真正考慮教學目標的定位,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為學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
1.議的余地。
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只關注知識點的達成,技能的掌握,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中重操控、輕變化;重預設、輕生成,沒有給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歸納概括、反思調(diào)節(jié)學習過程的機會的問題。為了能更好給學生留有“議的余地”,我們可以科學設計導學提綱,例如:《不吃無主梨》一文可以設計兩處導學提綱,導學提綱一:
許衡的朋友是怎么做的?用________畫下來
許衡又是怎樣做的?用________畫下來
讀過后和同學說說你的感受。
導學提綱二:
①讀一讀:4~16自然段,把許衡說的話用________畫出來。
②說一說:小組內(nèi)說說許衡為什么不吃梨?
③演一演:小組同學分角色朗讀一下。
這兩處導學提綱的設計,學生思考的空間更大,更獨立,充分、深入地與文本對話,自主學習中通過許衡和朋友的行為的對比了解許衡與朋友的不同之處,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內(nèi)心的情感,在學生思維完全打開后,以一首藏頭詩結束:
我不爭食路邊梨,
心堅神定志不移。
有法有度嚴律己,
主張公理德為一。
兩處導學提綱,學生議得充分,能深入感受到許衡的遵守公共道德的高尚品質(zhì),使文章主題得到升華。
2.悟的余地。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者的關注和愛護在學生的心靈上會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而教育者的任務在于使每個兒童對自己的學習的內(nèi)容有深刻的感悟?!睂W生在合作探究中以文本為載體,以文悟情、以文悟理非常重要。怎么看待學生,對學生采取什么樣的態(tài)度,一直是教育理論和實踐的重要問題?!耙磺袨榱嗣恳晃粚W生的發(fā)展”是新課改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作為一名教師,課堂上通過有效問題的設計,讓學生積極去自主感悟文章的內(nèi)涵。在教學實踐中,合作交流是學生充分感悟的重要形式。波利亞曾經(jīng)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fā)現(xiàn),因為這種發(fā)現(xiàn)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規(guī)律?!庇懻摻涣?、合作學習不僅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興趣和認知能力,更能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索的情感。
每節(jié)課設計小組合作之前,首先要優(yōu)化組合,合理組建小組,組長組員合理分配,各盡其責。教育學生在合作學習的同時要學會傾聽,學會質(zhì)疑,學會表達,選擇恰當?shù)臅r機進行合作,交流,談體會,從而在保證小組合作實效性的基礎上,學生個性化的感悟在交流中都能談出來,“悟的余地大”才能使學生對文本悟深、悟透。
3.寫的余地。
在語文教學中一定要把重點放在讀寫結合上,閱讀教學是學生增長見識、積累語言、豐富材料、借鑒寫作的重要途徑,在閱讀課上要教會學生遣詞造句,布局謀篇,潤飾成文,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著名作文教學專家丁有寬說:“讀寫結合,事半功倍,讀寫分離,兩敗俱傷。”讀寫分離,既不利于閱讀能力的提高,更不有利于作文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認識改進教法、強化讀寫結合,這是非常必要的。每節(jié)語文課老師都要進行小練筆或者拓展習作、延伸習作,給學生更多寫的時間,促進學生習作能力的提高。
語文課堂上學生方法掌握了,學習意識就會隨之增強,放手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處處留有余地,這樣的課堂學生才是真正的主人。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保國第四小學)
編輯/趙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