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曉憲, 謝鶯燕, 邱灼雄, 嚴 艷, 王巧萍, 潘華峰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 a.經濟與管理學院,b. 資產與實驗室管理處,廣東 廣州 510006)
?
·儀器設備供應與管理·
高校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創(chuàng)新平臺建設探究
葉曉憲a, 謝鶯燕b, 邱灼雄b, 嚴 艷b, 王巧萍b, 潘華峰a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 a.經濟與管理學院,b. 資產與實驗室管理處,廣東 廣州 510006)
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平臺是高校實驗室建設的主流,既可高效整合資源,同時提高實驗教學水平,提升高等教育質量。2015年,廣東省提出未來3年建設高水平大學助推實施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高水平大學建設成為加快發(fā)展高等教育的重要內容,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平臺作為條件支撐建設發(fā)揮重要作用。本文總結當前高校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平臺運行的難題,并分析廣東建設高水平大學契機下共享創(chuàng)新平臺的投入、辦學、管理體制改革,探討構建“大平臺,多資源,共運作”的共享平臺運作模式,為培養(yǎng)高質量的創(chuàng)新性人才,促進高校共享平臺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共享平臺; 大型儀器設備; 創(chuàng)新; 高水平大學; 資源整合
實施創(chuàng)新驅動是全面落實科學發(fā)展觀,適應經濟新常態(tài),建設高水平大學的必然選擇。隨著院校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科研水平的提高,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發(fā)展,實驗室在培養(yǎng)高質量的復合型人才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1]。《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實施意見》中指出,深入推進高等教育“創(chuàng)新強校工程”,創(chuàng)新高校人才培養(yǎng)機制,加快推進高水平大學建設工作[2]。建設高水平大學是創(chuàng)新驅動戰(zhàn)略中重要的驅動力,而高校大型設備共享平臺成為經濟新常態(tài)下高等教育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關鍵搖籃,對于推動高水平人才培養(yǎng)、科研能力提升、高水平大學建設發(fā)揮重要作用。
平臺建設是新時代大型儀器設備共享的新方法,有以下的優(yōu)勢:集中存放,統(tǒng)一管理,資源共享。因此,在廣東大力推進高水平大學建設下,高校應加快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創(chuàng)新平臺建設。
盡管當前許多高校已經逐步開展大型儀器設備共享管理,但是由于管理體制和機制不完善,許多實施措施未能真正落實,導致設備使用效益低下[3]。
1.1 設備分散不集中,難以實現(xiàn)統(tǒng)一管理
學校、院系、科研機構(包括課題組)各個層面的儀器設備建設規(guī)劃的系統(tǒng)性不夠[4];隨著高校對科研經費的不斷投入,許多專家教授在課題經費充足的情況下選擇購入大型儀器設備供課題研究使用,獨占其使用權,致使設備分散不集中,沒有形成共享理念,設備利用率低下、使用效益不高。此外,從全國高校大型儀器設備使用效益統(tǒng)計的結果來看,大型儀器設備使用效益普遍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大型儀器購置前的調研論證工作不充分[5];有財政支持前提下的論證過程得不到足夠重視,流于表面,導致設備重復購置率高。
1.2 大型儀器共享平臺搭建工作進展緩慢
共享創(chuàng)新平臺的構建及運行只有在各相關部門的積極配合與參與下才能順利開展運作,但在實際運行中受到運行機制、資金分配方案、設備使用權歸屬、管理人員工作量增加等因素影響,使得共享平臺搭建進程變緩。在管理體制上,大多數(shù)實驗中心和平臺實行校、院二級垂直管理,各學院未能平行有效共享[6]。缺乏將高校內各單位部門的大型儀器設備和人力資源管理有效整合起來的共享管理體制[7];已有的規(guī)章制度執(zhí)行力不高,對于納入共享平臺的儀器設備設限條件留有很大空間。儀器共享的觀念尚未普及,特別是那些高、精、尖的貴重儀器設備,往往害怕別人用[8];短時間內難以調整到共享模式。
1.3 共享平臺配套的激勵機制尚未完善
高校大型設備共享平臺機制的建立與完善需要職能管理部門、教學單位、各實驗室間的共同參與和配合,職能部門管理人員、教學管理人員、實驗室管理人員等多方合作將共享機制系統(tǒng)全方位、多層次、全覆蓋地整合。目前大部分的高校大型儀器共享平臺構建處于剛起步或試運行階段,符合自身特色的鼓勵與激勵政策還未完善,已有制度和相應的措施缺乏有效性和執(zhí)行力,共享平臺機制系統(tǒng)性和剛性要求未能有效開展。缺乏可以將高校內各單位部門的大型儀器設備和人力資源管理有效整合起來的共享管理體制[7]也是目前共享平臺順利運行的主要障礙。
2.1 改革投入機制
為加快建設教育強省,廣東省于2015~2017年安排50億元設立高水平大學專項資金,為學科建設、產學研合作、科研服務與條件支撐平臺建設[9],教育經費的投入為大型儀器設備平臺重構提供經濟保障。目前高校大型儀器設備的管理模式主要為:分散安置、獨立管理、沒有開放共享;集中安置、獨立運行(分析測試中心);分散安置、統(tǒng)一管理、開放共享[10]。在廣東建設高水平大學契機下,創(chuàng)新辦學資源統(tǒng)籌機制,支持政府、行業(yè)企業(yè)、社會組織與重點建設高校聯(lián)合共建教學科研平臺[9];進一步促使大型儀器設備進入規(guī)范化管理,改變以往管理模式,科學規(guī)劃,專管共用。
2.2 創(chuàng)新管理體制
推動高水平大學建設,首先要深化高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構建與高水平大學相適應的制度體系和運行機制,在實驗室建設、資產、人事、財務等各方制度協(xié)同改革創(chuàng)新,積極倡導實驗室開放共享,為大型儀器設備共享予以制度保障。
改革實驗室建設模式,實驗室建設以平臺建設為主,集中資金重點建設基礎公共性、特色優(yōu)勢的實驗平臺。從制度上規(guī)定一定價值以上的儀器設備集中存放管理,專管共用,并逐漸發(fā)展成為統(tǒng)一管理、高質高效的實驗測試中心;簡化申請試用流程,提高儀器設備利用率,為師生和科研人員提供專業(yè)、高效的醫(yī)學實驗和測試服務。優(yōu)化人事管理制度,健全實驗室管理人員管理制度,實行平臺主任負責制,為保證平臺管理的穩(wěn)定性,開展精英管理帶動團隊合作,鼓勵有償共享使用,所收費用用于補貼人員酬勞及大型儀器設備維護費用,確保事業(yè)編制與合同制人員待遇基本一致;將科研成果納入管理人員激勵體系,完善職稱評審制度和激勵措施。通過制度去體現(xiàn)利益驅動,激勵部門和人員的積極性[11]。完善財務管理制度,規(guī)范經費使用管理辦法,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統(tǒng);大型儀器設備購置前進行充分的、可行性調研論證,強化論證過程,減少重復投資。簡化流程,完善索引提示,增設實驗人員休息區(qū)域,合理布局。同時,探索開展校際、校企間的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合作,建立、健全共享機制,創(chuàng)新共享平臺建設新思路。
2.3 產學結合,改革辦學體制
在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大環(huán)境下,加快人才培養(yǎng)、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管理體制等改革為實驗共享平臺的搭建提供了前期基礎。學校將通過制度建設鼓勵引導教師展開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項目的研究,設立教改課題對實驗教師開展實驗項目改革進行資助,從而加強綜合性、設計性、創(chuàng)新性實驗項目設計及推廣應用。改革實驗教學考核,鼓勵、引導實驗教師將實驗考核與培養(yǎng)目標相聯(lián)系,將知識檢測與創(chuàng)新能力考察相結合,按新思維對學生的實驗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進行評價。探索建立新型的適應學生能力培養(yǎng)、鼓勵探索的多元實驗考核方法。創(chuàng)新研究生聯(lián)合培養(yǎng)模式和機制,建設高校、研究所、企業(yè)行業(yè)參與的高層次人才合作培養(yǎng)的協(xié)同育人機制,提高各類學位研究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職業(yè)能力,以此促進不同學科實驗平臺的交叉和融合。
3.1 統(tǒng)籌經費,重點建設
實驗室經費的合理投入、多樣化的來源、高效使用以及規(guī)范管理,對提高高校實驗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具有重要意義[12]。集中、統(tǒng)籌經費重點建設實驗平臺,避免“小而散”建設,避免儀器重復購置,提高儀器設備利用率。高校應設立財政專項經費管理,對財政撥款、重點學科經費、科研課題用于儀器購買部分的經費等財政投入統(tǒng)一監(jiān)管,通過采取有償服務的形式以維護平臺日常運行,實施統(tǒng)籌管理。定期確定實驗室平臺經費規(guī)劃,分期對共享平臺經費使用和收益進行動態(tài)考核評估,根據動態(tài)考核評估及時調整經費規(guī)劃方案,統(tǒng)籌形成大型儀器設備系統(tǒng)集成。
3.2 創(chuàng)新共享管理的運行機制
創(chuàng)新驅動教育、科技的發(fā)展。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平臺進入高校的發(fā)展歷史并不短,但由于涉及多部門的管理以及利益,共享平臺在實施的過程中成效并不顯著。根據當前高等教育需求出發(fā),從頂層設計、共享理念、平臺運行與管理、管理隊伍建設等方面創(chuàng)新運行機制推動平臺管理。通過學校頂層設計,聯(lián)動校際合作實驗室和校企實踐基地、產學研創(chuàng)新基地,通過有機地整合達到目標或者功能的整體統(tǒng)一[6],實現(xiàn)不同學科實驗平臺的交叉和融合,根據平臺運行實際情況定期考核政策配套和資源配置,重視考核評估。強化共享理念,摒棄“為我所有、為我所用、為我方便”的舊觀念[3],使管理者、工作者以及使用者要從思想上認識到資源整合共享。逐步推行共享平臺進入常態(tài)化管理,嚴格按照規(guī)章制度執(zhí)行,提高執(zhí)行力和可執(zhí)行度,及人性化管理,推進高效益高效率的平臺運營。加速管理隊伍專業(yè)化,建立儀器設備專人負責制,在滿足師生日??蒲行枨蟮耐瑫r承擔科研項目,提高管理隊伍專業(yè)水平。
3.3 協(xié)同創(chuàng)新,資源共享
高校應有效盤活教育資源存量,發(fā)展并完善校內共建共享到校際資源共享,產學研合作的實驗室共享共建系統(tǒng),構建“大平臺,多資源,共運作”的運作模式(見圖1)。
圖1 “大平臺,多資源,共運作”的共享創(chuàng)新平臺運作模式
以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為指導思想,以行業(yè)企業(yè)為主導的需求驅動,以學科建設為支撐,以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為基礎依托,以培養(yǎng)高層次中醫(yī)藥人才為目標,大力實施“8+9”(八大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和九大重大科技專項)產學研協(xié)同創(chuàng)新,加強國際協(xié)同創(chuàng)新,以學科帶頭人帶動國際合作,建設國際合作聯(lián)合實驗室,形成高校、企業(yè)以及科研院所共同參與的產業(yè)技術聯(lián)盟。積極發(fā)揮財政專項資金的引導、聚集、放大效應,加強校際和校企之間的產學研合作,通過項目合作、科研合作、教學合作等模式進行共建[13],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為新知識、新工藝、新產品等經濟產物。創(chuàng)新共享平臺承擔科研外包項目或公共服務,滿足社會科研需求,實現(xiàn)保證教學科研高質量的同時創(chuàng)造經濟效益,吸引資本市場對平臺科技創(chuàng)新的支持和投入,形成有利于搭建創(chuàng)新大型儀器設備平臺的資源匯聚支撐。
高水平大學建設工作為共享創(chuàng)新平臺帶來新活力,管理體制的創(chuàng)新提高了創(chuàng)新平臺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人員的積極性,高層次人才的引進促使人才管理隊伍結構建設愈發(fā)加合理性。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創(chuàng)新平臺在學校的統(tǒng)一管理下依托于各單位,面向全校師生服務,同時對社會開放;充分整合資源,促進實驗室管理中人、財、物的合理調配,對使用的師生提供較大的便利,促進高??蒲谐晒漠a出。
為積極推動創(chuàng)新驅動戰(zhàn)略實施,高校應把握高水平大學建設契機,大力推進實驗室共享系統(tǒng)建設,構建“大平臺,多資源,共運作”的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創(chuàng)新平臺運作模式,搭建高質量的產學研聯(lián)合培養(yǎng)基地;提高高校儀器設備利用率,促進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平臺建設的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為適應社會需求培養(yǎng)更多高素質的創(chuàng)新性人才。
[1] 朱志潔, 彭 飛, 黃祥兵. 高校實驗室大型設備共享平臺的功能框架設計[J]. 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 2013(2): 76-77.
[2] 廣東省人民政府.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實施意見[EB/OL]. http://edu.southcn.com/e/2015-02/11/content_118283211_2.htm.
[3] 黃宗輝, 鹿海濤, 欒長萍, 等. 高校大型儀器設備共享管理對策的思考[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4, 33(4): 72-76.
[4] 聞星火, 楊樹國, 黃 樂. 高校儀器設備共享平臺建設的實踐與展望[J]. 實驗技術與管理, 2010, 27(10): 8-11.
[5] 陳子輝,王澤生.高校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和共享[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0,29(2):163-165,167.
[6] 李 洋. 高校實驗室協(xié)同創(chuàng)新平臺共建與共享芻議[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4, 33(11): 297-300.
[7] 張玉平.高校大型儀器設備共享的系統(tǒng)管理[J].實驗技術與管理, 2012, 27(9)9-12.
[8] 崔麗麗. 高校大型儀器設備的管理及共享探討[J].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5(1):76-78.
[9] 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建設高水平大學的意見[Z].2015-04-13.
[10] 張家棟, 何凌丁,鵬 玉.高校大型儀器設備共享管理體制的研究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09,28(7):171-173.
[11] 蔡 鷹.高校大型儀器設備共享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的探討[J]. 實驗技術與管理, 2014, 31(11): 234-237.
[12] 趙雪峰. 高校實驗室經費管理與合理使用[J]. 濰坊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 2013, 26(5): 47-50.
[13] 葉曉憲, 潘華峰, 王 正, 等. 協(xié)同創(chuàng)新背景下“三合共建醫(yī)學實驗平臺”的探索[J]. 衛(wèi)生軟科學, 2015, 29(2): 103-105.
Explor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haring Innovative Platform for Large-scal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YEXiao-xiana,XIEYing-yanb,QIUZhuo-xiongb,YANYanb,WANGQiao-pingb,PANHua-fenga
(a.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 Department of Assets and Laboratory Management,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510006, China)
Sharing platform for large-scal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is the mainstream of development of laborator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can effectively integrate resources, improve the level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stimulate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Guangdong aims to construct high-level universities in the next three years to boos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innovation-drive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level universiti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while sharing platform of large-scal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as a conditional support.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sharing platform of large-scal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investment,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reform of sharing innovative platform were analyz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nstruction of high-level universities in Guangdong. The mode of sharing platform for large platform, multi-resource and co-operation has been put forward, an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cultivating creative talents, prom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haring platform and construction of high-level universities.
sharing platform; large-scal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innovation; high-level universities; resources integration
2015-11-10
2014年度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基金資助項目(粵教高函〔2015〕72號);2015年度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基金資助項目(粵教高函〔2015〕173號);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教育科學研究課題(廣中醫(yī)教〔2015〕43號);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度校級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基金資助項目(GZY201501)
葉曉憲(1991-),女,廣東羅定人,碩士生,主要從事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實驗室管理方面的研究。
Tel.:15813337036;E-mail:349079553@qq.com
潘華峰(1965-),女,四川瀘州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醫(yī)學教育與管理研究,主管資產與實驗室管理。
Tel.:020-36585498;E-mail:gzphf@gzucm.edu.cn
G 482
A
1006-7167(2016)09-028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