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韓愈與吳汝綸《左傳》論為中心"/>

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左傳》文學(xué)歷程與中唐古文中興之交關(guān)
        ——以韓愈與吳汝綸《左傳》論為中心

        2016-12-05 01:26:55辛明應(yīng)

        辛明應(yīng)

        ?

        《左傳》文學(xué)歷程與中唐古文中興之交關(guān)
        ——以韓愈與吳汝綸《左傳》論為中心

        辛明應(yīng)

        《左傳》之所以能成為一部文學(xué)的、尤其是古文的經(jīng)典,有其文學(xué)化的內(nèi)質(zhì)不斷弘闡釋放的歷程。在這種動態(tài)的歷史景深中,韓愈“左氏浮夸”之評以其特有的敏銳醒辟而構(gòu)成重大命題。作為中唐古文巨擘,韓愈此評有著對前代經(jīng)典資源的省察與汲取,更有著當下創(chuàng)作實踐的展拓,從而如桐城吳汝綸所評,能會通于“左氏之神境”,也給后世文章學(xué)留下證悟的理論空間,足以代表中唐時期《左傳》文學(xué)化與古文中興風潮的交扇。

        《左傳》;韓愈;“左氏浮夸”;《羅池廟碑》;《毛穎傳》;吳汝綸

        “左氏浮夸”之評,是韓愈在《進學(xué)解》中自述“沈浸醲郁,含英咀華”于各種經(jīng)典時提出的,語簡而意豐,涉及韓愈對《左傳》文本特質(zhì)與文學(xué)意味的凝練體認*本文述及“左氏浮夸”一語,一般不在“左氏”兩字上加書名號,一是為了從古之舊,二是由于“左氏”一詞實有多重含義。但是,本文在引用古書點校本或近現(xiàn)代學(xué)術(shù)著作與論文提及“左氏”時,增加或不增加書名號,一般皆依從所引文之標點。。這個命題的醒辟之處,在于深刻地推進了《左傳》被文學(xué)地接受的進路。更耐人尋味的是,盡管后人理解多端,它卻可以成為標舉《左傳》文學(xué)性的千年不磨的標簽。作為中唐文章變革的旗手人物,韓愈還貴在師法左氏之文,展拓古文“浮夸”一體,并臻于“左氏之神境”。借助“左氏浮夸”這個“棱鏡”, 既可以考量何以在中唐出現(xiàn)左氏學(xué)轉(zhuǎn)捩,又可以折射出何以中唐古文風潮具有一股闊大氣象。頗具對照意味的是,韓愈對“左氏浮夸”的揭示,在歷代儒者、史家與文人眼中,始終是訾議與推挹并存,而至于清代桐城派古文家如方苞、吳汝綸等,偏能以文學(xué)的觀照,抉發(fā)韓文之奧窔,而以“神境”目之,亦可窺見桐城義法與韓愈古文的心印之處。

        一、從“品藻”到“浮夸”

        韓愈所作古文辭,一方面有含英咀華、“無一字無來處”*(宋)黃庭堅《答洪駒父書》三首其二:“自作語最難,老杜作詩,退之作文,無一字無來處?!薄对フ曼S先生文集》卷十九,四部叢刊影宋乾道刊本。的師法古人的傾向,另一方面又有陳言務(wù)去、“惟古于辭必己出”的獨造文辭的理想。在二者的張力之下,其為文造語多覺生新,亦多有所本*羅聯(lián)添將韓文創(chuàng)作分為五類:師其意不師其辭、師其辭意、師其辭不師其意、綜合古人文意镕制新辭、暗用故實。見《韓文辭句來源與改創(chuàng)》,《書目季刊》1976年10卷第3期。。就《進學(xué)解》而言,也是如此。韓愈之論“《春秋》謹嚴,左氏浮夸”,考其發(fā)論之淵源,則出于西漢揚雄之“品藻”與范寧之“富艷而巫”兩說。

        桐城派后期的古文家吳汝綸,曾為學(xué)生應(yīng)試提出過一道策問:

        昔之知《左氏》者,推揚子云、韓退之,其言曰“品藻”而已,“浮夸”而已。今讀其書,知所謂“品藻”者云何,所謂“浮夸”者云何?且韓于諸書,智著其美,獨于《左氏》,目為浮夸,又何說也?*(清)吳汝綸:《策問二首》其一,《桐城吳先生詩文集》文集卷二,清光緒刻桐城吳先生全書本。

        這里將揚雄的“品藻”之評與韓愈“浮夸”并置,不僅察覺到兩者在《左傳》文學(xué)評價上的拔萃乎古今,也暗示“浮夸”一詞在《進學(xué)解》中特出的意趣。而東晉范寧稱“《左氏》艷而富,其失也巫”*(晉)范寧注,(唐)楊士勛疏:《春秋谷梁傳注疏》,《十三經(jīng)注疏》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2361頁。,也可為韓愈之說進一解。

        除了吳汝綸以外,古今學(xué)者論及《左傳》文學(xué)意味,多見并舉揚雄、范寧、韓愈之說。其在宋人,如黃東發(fā)稱《左傳》“浮夸而雜,品藻不公”*(宋)黃震:《黃氏日鈔》卷三一《讀〈春秋左氏傳〉》,《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七〇七冊,臺北:商務(wù)印書館,1986年,第868頁。,晁公武評《國語》“信乎其富艷且浮夸”*(宋)晁公武撰:《郡齋讀書志校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120頁。,今人張高評總匯其說云:

        《左傳》之為書,義經(jīng),體史,而用文。故揚雄以為品藻,范寧稱其艷富,韓愈目為浮夸,程子言其文勝質(zhì),朱子許其會做文章,歸有光則謂《左傳》文如金碧山水。*張高評:《左傳之文學(xué)價值》,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第51頁。

        條陳并列,可略見歷代論《左氏》文用之大要,也可據(jù)之蠡測韓愈“浮夸”之說在歷代評論《左傳》源流中的位置。

        韓愈對漢儒揚雄推尊備至,揚雄論《左氏》之言,見其《法言·重黎》:“或問‘《周官》’。曰:‘立事?!蹲笫稀贰?。曰:‘品藻?!愤w’。曰:‘實錄?!薄捌吩濉敝玖x是“多文采”*汪榮寶:《法言義疏》,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第415頁。?!捌贰弊直緸楸娛?、品類之義,品中的“口”為指事符號,集合三個指事符號,表示“品物眾多之意”*參見季旭升《說文新證》,臺北:藝文印書館,2002年,第130頁。。揚雄之意,在于《左傳》多藻飾之辭。

        從斟酌用詞的角度看,“或問”中提到的《左氏》和“太史遷”,與《進學(xué)解》中提到的“左氏”“太史”,在文字上幾乎一致,可見《進學(xué)解》對揚雄《法言》的含英咀華式的仿效。另一個明顯的仿效痕跡,在于《進學(xué)解》韻腳轉(zhuǎn)換之處的“錄”字,正是揚雄評太史遷所說的“實錄”的“錄”字??梢悦黠@看出,韓愈在寫《進學(xué)解》之時,為了對古代的經(jīng)典著作作出準確精到的評價,心中不會沒有揚雄的影子在*韓愈在行文中師法揚雄之處甚多,如其《讀〈荀〉》稱“孟氏醇乎醇者也”(《韓昌黎文集校注》,第41頁),其句式即效仿?lián)P雄《法言·問神》稱淮南子、太史公為“雜乎雜”,“惟圣人為不雜”(《法言義疏》,第163頁)。又《法言·君子》辯孟子不屬于諸子云:“諸子者,以其知異于孔子也。孟子異乎?不異?!?《法言義疏》,第498頁)可見,韓愈稱“孟氏醇乎醇”,不論是文辭還是義理,都直承揚雄之說。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進學(xué)解》中的“上規(guī)姚姒,渾渾無涯”一語,正是從《法言·問神》的“虞、夏之書渾渾爾”(《法言義疏》,第155頁)一語來,孫汝聽已注出,且釋曰“謂規(guī)學(xué)此虞夏之書也”。。然而對于“惟陳言之務(wù)去”的韓愈,又勢必想要擺脫揚雄的影響,超軼而上之,故用“浮夸”二字評《左氏》,較之“品藻”,更為迫近所評對象的特質(zhì),從后世的實際接受情況上來看,也勝過了揚雄之說。

        東晉范寧《春秋谷梁傳注序》雖提到《左史》“艷而富”,但未能達到“富而不巫”,大致是指認《左傳》多記載巫史之言,頗難征信。如楊士勛疏云:

        “艷”者,文辭可美之稱也。云“其失也巫”者,謂多敘鬼神之事,預(yù)言禍福之期,申生之托狐突,荀偃死不受含,伯有之厲,彭生之妖是也。*(晉)范寧注,(唐)楊士勛疏:《春秋谷梁傳注疏》,《十三經(jīng)注疏》本,第2361頁。

        也有的學(xué)者解釋“巫”為“誣”義,也是在敘事的真實性上質(zhì)疑《左傳》。由于范寧之評在詞、事、義的統(tǒng)一性上似有所捍格,容易導(dǎo)致較重的貶損語感,所以盡管他與揚雄、韓愈的認識不無相契,卻被吳汝綸在策問時暫時擱置。

        那么,韓愈“浮夸”之評,兼顧了義理與文詞兩個層面:在文詞層面,延續(xù)了揚雄和范寧對《左傳》文采美富的肯定;在義理層面,緩和了范寧“其失也巫”的批判意味。從整體上看,“浮夸”并非貶詞,其意味實是偏向于褒美。而這種褒美的態(tài)度,不止于文詞的層面,而是在窺探到了《左傳》獨具特色的歷史書寫的手法之后,對《左傳》義理作出的審慎評判。不僅在理論中如是,韓愈在古文創(chuàng)作中,不避“浮夸”,以至于使“浮夸”成為一種特具標志性的古文氣格。

        韓愈與柳宗元有懲于六朝駢儷之弊,張大古文之戰(zhàn)陣,成“一家新語”,并轉(zhuǎn)移一代風氣,世稱“韓文”*(后晉)劉昫等撰:《舊唐書》卷一六〇《韓愈傳》,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4204頁。,其中一因素正在于他的文章,沖破了駢儷體式的拘束,而在多種題材、風格上都有展拓。韓愈之變體為古文,為摹情狀物創(chuàng)造了自由。這種自由,得之于秦漢古籍的滋養(yǎng)和造育,也為“古文”這一概念,在經(jīng)韓愈提倡之初,便有風格極其包容、題材體式極其雜博的特質(zhì)。其題材體式之廣,前人論之頗詳*如錢穆認為不止在于“站于純文學(xué)之立場,而使短篇散文亦得侵入純文學(xué)之閫域,而確占一席地”,更在于“短篇散文中再創(chuàng)新體,如贈序,如雜記,如雜說,此等文體,乃絕不為題材所限,有題等如無題,可以純隨作者稱心所欲,恣意為之” 。見錢穆《雜論唐代古文運動》,《中國學(xué)術(shù)思想史論叢》卷四,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52頁。,其風格之多,也一如《進學(xué)解》中所說,或渾渾無涯,或佶屈聱牙,或奇而法,或正而葩,或謹嚴如《春秋》片言折獄之文,或浮夸如左氏巫鬼神明之辭。而這樣的為文自由,往往有不可以常法控縱之處,當此之時,便易招致非難,有如《舊唐書·韓愈傳》之譏評:

        時有恃才肆意,亦有盭孔、孟之旨。若南人妄以柳宗元為羅池神,而愈為撰碑以實之;李賀父名晉,不應(yīng)進士,而愈為賀作《諱辯》,令舉進士;又為《毛穎傳》,譏戲不近人情:此文章之甚紕繆者。*《舊唐書》卷一六〇《韓愈傳》,第4204頁。

        但韓愈既然以“左氏浮夸”列于《進學(xué)解》,即在“作為文章”之中包容了作為一種古文風格的“左氏浮夸”,這一取向,與司馬遷對《左傳》在編纂方法上的取材和歷史撰寫上的師法是同質(zhì)的,故劉熙載稱“馬遷之史,與左氏一揆”*(清)劉熙載撰,王氣中箋注:《藝概箋注》,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32頁。,又說“左氏與史遷同一多愛,故于六經(jīng)之旨均不無出入”*《藝概箋注》,第7頁。。從這個層面看,劉昫的“紕繆”之評不無反面照鑒之意。在韓愈的古文創(chuàng)作中,“浮夸”的意蘊究竟為何?*關(guān)于韓愈對《左傳》的接受,高雨有專文討論(《論〈左傳〉與韓、柳的古文筆法》,《語文學(xué)刊》2011年第9期,第1~3頁),然未就“浮夸”一面展開論述。此外,陸麗明的博士論文《〈左傳〉與唐代散文》(中央民族大學(xué)博士論文,2012年)中,第二節(jié)《韓愈對〈左傳〉的批評與接受》中論及韓愈對《左傳》文詞、義法、思想的接受。其中談及《左傳》真實與浮夸共存的藝術(shù)魅力深深吸引韓愈學(xué)習(xí),然于此并未展開論證。

        關(guān)于“浮夸”之所指,歷來解之者褒貶不一。認為貶義者,大多指向《左傳》多記鬼神之事,為“虛浮夸大”*(清)吳楚材、 (清)吳調(diào)侯編:《古文觀止》,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第336頁。、近于虛構(gòu)。如明代學(xué)者何良俊稱《左傳》:“雖其言諸侯之威儀言語,其征應(yīng)有若卜筮然,故韓子以浮夸病之?!?(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卷二,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第19頁。但轉(zhuǎn)換情感色彩而將“浮夸”一詞詮釋為褒義的,歷來多有,清人沈德潛堪為代表,他在《唐宋八家文讀本》中選入《進學(xué)解》且評曰:“浮夸二字見左氏之浩博,非貶詞也??瓷舷挛臒o貶義?!?(清)沈德潛選評,[日]賴山陽增評,閔澤平點校:《增評唐宋八家文讀本》卷一,武漢:崇文書局,2010年,第22頁。相較而言,劉熙載的評論則注重辯證性,他在討論《離騷》與《詩經(jīng)》風格比較時,旁及《春秋》與《左傳》云:“《騷》辭較肆于《詩》,此如《春秋》謹嚴,《左氏》浮夸,浮夸中自有謹嚴意在?!?《藝概箋注》,第257頁。將謹嚴與浮夸視為一對相反相成的風格概念,浮夸與奇肆都不必受貶。將“浮夸”限定于《左傳》的文學(xué)意味,盡管越來越成為近代以降學(xué)者的共識,但對于韓愈此說本身的思想來源以及歷史影響并未透辟地闡發(fā)。

        如果說《春秋》與《左傳》在敘事維度上頗有異趣的話,《春秋》的敘事被認為有孔子的筆法,是寄寓了意義的文本,而《左傳》的敘事較《春秋》為詳盡,更是以事件的因果、敘述模式的選用以及宗教鬼神之說寄寓意義,或稱之為“道德敘事”,并非實錄,這種歷史敘事中強烈的意義附著的傾向,遂構(gòu)成了《左傳》的哲學(xué)、或曰經(jīng)學(xué)的面向?!蹲髠鳌凡粫r使用藝術(shù)的夸張乃至想象,為后世的古文、小說、戲曲開無數(shù)法門,折射出《左傳》的文學(xué)面向。從敘事、寓意到語言,三者的認知往往是綜合的,或者說是混同的,韓愈之稱“左氏浮夸”便是如此。

        要之,《左傳》多載鬼神禍福之事,所以范寧謂之“巫”*范寧說:“《左氏》艷而富,其失也巫?!币?晉)范寧注,(唐)楊士勛疏:《春秋谷梁傳注疏》,《十三經(jīng)注疏》本,第2361頁。,韓愈稱以“浮夸”,二者的不同正體現(xiàn)在態(tài)度上,前者偏向于負面,后者偏向于正面。在韓愈集中,堪為浮夸之代表者,為《羅池廟碑》,劉昫最欲詆訶不容者亦為此文,以為不合孔孟之旨。其不合之處,為柳州人認為柳宗元為羅池之神,本為民間虛妄之談,而韓愈作文坐實此事,或許與《論語》所載孔子“不語怪力亂神”之旨相違背吧。

        二、《羅池廟碑》與“左氏之神境”

        《羅池廟碑》是韓愈為柳州的羅池廟所寫的碑文,作于唐穆宗長慶三年(823),柳宗元死后四年*(宋)呂大防等撰,徐敏霞校輯《韓愈年譜》,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第102頁。戶崎哲彥《韓愈〈柳州羅池廟碑〉撰文及立碑年代考辨》(《廣西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2007年第6期)認為此碑當立于長慶元年(821)正月,在韓愈碑文寫成前二年。。柳宗元于元和十年(815)三月被貶為柳州刺史,是年六月到柳州,至元和十四年(819)十月,憲宗大赦,召其回京,然十月五日卒于柳州。據(jù)說,柳宗元死后,柳州人追思柳宗元,傳言柳宗元死后為神,降于州堂,有人侮慢神明,竟因而死去,柳州人因此在羅池建造了羅池廟。韓愈借此傳說作碑文,此文開頭先點名題旨:“羅池廟者,故刺史柳侯廟也。柳侯為州,不鄙夷其民,動以禮法。三年,民各自矜奮?!?(唐)韓愈著,馬其昶校注:《韓昌黎文集校注》卷七,第549~552頁。下引此文不具注。交待題中所云羅池廟是柳宗元的祠廟,且以禮法治柳州。然后敘述柳州人民感于柳宗元的教化,都相戒不許違背柳宗元的命令。因而造成了“民業(yè)有經(jīng),公無負租,流逋四歸,樂生興事”的大治局面,“柳民既皆悅喜”。其后接以一段頗為神奇的故事:

        嘗與其部將魏忠、謝寧、歐陽翼飲酒驛亭,謂曰:“吾棄于時,而寄于此,與若等好也。明年吾將死,死而為神,后三年為廟祀我。”及期而死。三年孟秋辛卯,侯降于州之后堂,歐陽翼等見而拜之。其夕,夢翼而告之曰:“館我于羅池?!逼淙站俺剑瑥R成大祭,過客李儀醉酒慢侮堂上,得疾,扶出廟門即死。明年春,魏忠、歐陽翼使謝寧來京師,請書其事于石。余謂柳侯生能澤其民,死能驚動禍福之以食其土,可謂靈也已。

        柳宗元降神的故事,是由其部將作為目擊者帶來京師的,并請勒石彰明此事。不僅柳宗元生時能預(yù)測到自己死而為神,而且他死后如期降神于州堂,并托夢部將為他在羅池立廟。廟成大祭之日,路過此地的李儀因醉酒侮神而暴死,所有敘事都顯得靈異荒誕,無怪于劉昫稱此為“紕繆”。宋代董逌說出了對韓愈如此執(zhí)筆的困惑:

        這是從“守儒道”的角度不滿《羅池廟碑》的義理。然而對于文辭,董逌又推崇備至:“羅池之文,至矣,來者不能加也。其以子厚正直為神,誤矣……余讀此碑,至‘牛系軛下,引帆上檣’,益知簡煉差擇,其精至此,信天下之奇作?!?《廣川書跋》卷九“羅池廟碑”條,第108頁。徘徊于文辭之洵美與義理之不醇之矛盾中。

        后世愿為韓文知音者,也更試圖彌合義理與文辭的矛盾。洪邁說“舊史謂愈為‘紕繆’,固不足責”*(宋)洪邁:《容齋隨筆》,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第79頁。,言外有不認同劉昫論斷之意。朱翌也說:

        韓退之文章,上繼班馬,蓋不待言,然當時亦有異論……《羅池廟碑》,卓絕古今,《舊史》乃曰“南人好巫,退之遂實其傳,此文之紕繆者”,然后世何嘗以此等之言為信,青蠅之矢,變亂白黑,何益哉。*(宋)朱翌:《猗覺寮雜記》,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30頁。

        然而二人皆點到為止,不曾立論以為韓愈聲辯,或許是當時公論,不待辨之。然而后世“以此等之言為信”者竟不如其愿,數(shù)不勝數(shù)。能辨之者,推北宋朱廷玉之說:

        予讀韓文《柳州廟碑》,釋然有得于用意至微之處。“《春秋》之稱,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公于此文,獨言柳人祭神而不及子厚之出處,言柳民詠歌仁政,敬如父母,尊為神,雍容紆徐,而刺譏詆訶之文不形于一辭,而言外之意推之而不可窮,非深得于《春秋》,曷至是?*(宋)魏仲舉編:《五百家注音辯昌黎先生文集》卷三一,《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74冊,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年,第463頁。

        從“用意至微”上將《羅池廟碑》比附《春秋》筆法,最能在義理上為韓文占優(yōu)。《左傳》成公十四年引君子曰:“《春秋》之稱,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污,懲惡而勸善,非圣人,誰能修之?!?楊伯峻注:《春秋左傳注》(修訂本),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第870頁。南宋樓昉也從《春秋》筆法而來的這種言外之意的存在,來認定此文思想上的純正:“敘事有倫,句法矯徤,中含譏諷之意?!?(宋)樓昉:《崇古文訣》卷九,《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354冊,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年,第73頁。經(jīng)晚清桐城派評點大家吳汝綸之評定,讀者更可以徹底釋然于義理與辭章的統(tǒng)一了,吳氏評“其夕夢翼而告”一段云:

        此因柳人神之,遂著其死后精魄凜凜,以見生時之屈抑,所謂深痛惜之,意恉最為沉郁,史官乃妄譏之,不知此乃左氏之神境也。*《古文辭類纂評注》,卷四〇頁十。

        吳汝綸作為桐城嫡傳,當然諳于義理、考據(jù)、辭章三者統(tǒng)一的桐城家法,但不可否認的是,出于桐城派在辭章上的杰才敏識,他實際上是善于透過辭章的力量而帶動義理建樹,而不是單純在立義上依傍“經(jīng)誥之旨”,即能從韓文“著其死后精魄凜凜”的筆調(diào),映襯柳氏“生時之屈抑”,這種言辭內(nèi)外的照應(yīng)既是一種辭章技術(shù),也借以證明了作者對柳氏一生為人“深痛惜之”的沉郁之意。辭章之光與義理之光交織,形成文辭義含的豐沛張力,才有所謂“左氏之神境”。

        三、韓愈傳狀與“左、馬史法”

        在韓愈所作古文中,師法“左氏浮夸”而為文者,不止《羅池廟碑》,還有采取史傳體寫成的《毛穎傳》?!睹f傳》大指,是為兔毛筆作傳記,其用意類于諸子之寓言,其體式近于《史記》之列傳,其風神則得于《左傳》之敘事。正因為這種文風在當時的少見,自韓愈作此文之后,就引起了時人的譏評。柳宗元在《讀韓愈所著〈毛穎傳〉后題》一文中,說韓愈作《毛穎傳》,時人皆“大笑以為怪”*(唐)柳宗元撰,尹占華、韓文奇校注:《柳宗元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第1435~1436頁。下引此文不具出處。,張籍云“戲謔之言”,裴度云“以文為戲”,所指當即此類文章。雖則如此,柳宗元獨能力排眾議,愛賞其文辭,言從整體上說《詩》有“善戲謔兮,不為虐兮”之句,故俳諧“非圣人所棄”,又《史記》也有《滑稽列傳》,此類文章,也是“有益于世”的,不失為古文之正體。這樣的說辭,恐怕不止是為友人回護出脫而已,而是能探得韓愈作古文的命意所在。

        歷來評者,多能指出此文與《史記》的關(guān)系。如李肇云:“韓愈撰《毛穎傳》,其文尤高,不下史遷?!?(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55頁。茅坤云:“設(shè)虛景摹寫,工極古今,其連翩跌宕,刻畫司馬子長?!?《唐宋八大家文鈔評文》,《歷代文話》第二冊,第1807頁。是贊美此文文勢,有如《史記》;林云銘云:“以文滑稽,敘事處皆得史遷神髓?!?(清)林云銘:《韓文起》卷七,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15年,第241頁。則盛稱此文風格之滑稽近乎司馬遷。諸家皆欲以此文與司馬遷相比京,這是從文體上自然而然的推源之結(jié)果。洪興祖于《史記》之外,還看出《莊子》的影響來,他認為:“退之《毛穎傳》,其流出于莊周寓言?!?洪說據(jù)《唐宋文舉要》引。高步瀛選注:《唐宋文舉要》甲編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261頁。從此文寫作的方法上看,這種托言毛穎以寄寓微旨的寫法,與《莊子》的寓言固然有近似之處,然其體式仍是以司馬遷所創(chuàng)列傳為依托的。除開《史記》和《莊子》以外,《毛穎傳》還有得力于《左傳》之處,既可見于文詞的直接因襲,還體現(xiàn)在“浮夸”的敘事手法上。

        《毛穎傳》對《左傳》文詞的因襲,已有前修指出?!睹f傳》開頭一段云:

        毛穎者,中山人也。其先明視,佐禹治東方土,養(yǎng)萬物有功,因封于卯地,死為十二神。嘗曰:“吾子孫神明之后,不可與物同,當吐而生。”已而果然。*《韓昌黎文集校注》卷八,第631頁。

        宋代朱翌說:“退之《毛穎傳》‘吾子孫神明之后’四字,子產(chǎn)獻陳捷于晉語也。退之為文,用古人語如己所出,所以為奇?!?(宋)朱翌:《猗覺寮雜記》,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29頁。此處“神明之后”四字,是截取自《左傳》襄公二十五年錄子產(chǎn)之語:“我先王賴其利器用也,與其神明之后也?!?《春秋左傳注》,第1105頁。這一借用,將《左傳》中的詞句移植到《毛穎傳》中,而令人絲毫不覺其用典,有如鹽入水之妙。與語詞之有來處相應(yīng)的,韓愈敘事的手法也有來處,從文中對“左氏浮夸”手法的使用可見一斑?!睹f傳》中載筮占一事,頗具浮夸之味:

        秦始皇時,蒙將軍恬南伐楚,次中山,將大獵以懼楚,召左庶長與軍尉,以《連山》筮之,得天與人文之兆。筮者賀曰:“今日之獲,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長須,八竅而趺居,獨取其髦,簡牘是資。天下其同書,秦其遂兼諸侯乎!”遂獵圍毛氏之族,拔其毫,載穎而歸,獻俘于章臺宮,聚其族而加束縛焉。秦皇帝使恬賜之湯沐,而封諸管城,號曰管城子,日見親寵任事。*《韓昌黎文集校注》卷八,第632~633頁。

        這一段故事虛構(gòu)筮者之辭,其敘事之法從《左傳》的“浮夸”之法來。通過筮占預(yù)測吉兇,并在此后發(fā)生的事件中應(yīng)驗,這是《左傳》創(chuàng)立的史學(xué)傳統(tǒng)之一端,也被后人指認為后世附會之詞,而飽受夸誕不實之譏?!妒酚洝吩谖脑~和敘事方法上,都承襲了《左傳》的這一史學(xué)傳統(tǒng),若說《毛穎傳》取法《史記》,則不能不推源至于《左傳》的“浮夸”筆法*王先霈指出:“有枝有葉,細致生動,所謂‘浮夸’,乃是敘事藝術(shù)趨向成熟的標志,沒有《左傳》就很難有《史記》和《漢書》,《左傳》是良好的新開端,不是囿于經(jīng)學(xué)的‘文弊之始’。”《從“謹嚴”到“浮夸”——古代敘事藝術(shù)的躍進》,《華中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2014年第1期。。

        《左傳》敘事之浮夸處,前賢多指為預(yù)言、筮占、夢占之類。如《左傳》閔公元年傳云:

        初,畢萬筮仕于晉,遇《屯》之《比》。辛廖占之,曰:“吉?!锻汀饭?、《比》入,吉孰大焉?其必蕃昌?!墩稹窞椤锻痢?,車從馬,足居之,兄長之,母覆之,眾歸之,六體不易,合而能固,安而能殺,公侯之卦也。公侯之子孫,必復(fù)其始?!?《春秋左傳注》,第259~260頁。

        史官辛廖為晉國畢萬占,稱其族今后必定蕃昌,后來果如其言。又如僖公十五年,有晉獻公要把伯姬嫁到秦國,而史蘇為之占筮之事:

        初,晉獻公筮嫁伯姬于秦,遇《歸妹》之《睽》。史蘇占之,曰:不吉。其繇曰:‘士刲羊,亦無衁也;女承筐,亦無貺也。西鄰責言,不可償也?!稓w妹》之《睽》,猶無相也。’《震》之《離》,亦《離》之《震》?!疄槔诪榛穑瑸橘鴶〖?。車說其輹,火焚其旗。不利行師,敗于宗丘。《歸妹》《睽》孤,寇張之弧。侄其從姑,六年其逋,逃歸其國,而棄其家,明年其死于高梁之虛?!?《春秋左傳注》,第363~365頁。

        《左傳》敘述晉國史官史蘇之占,也是運用押韻的繇辭和史官的闡釋預(yù)測禍福,其韻字為羊、衁、筐、貺、償、相,皆在上古音陽部*此處“言”字,在上古音元部,與陽部主要元音相同,可視為合韻。,又姬、旗、丘,上古音在之部,孤、弧、姑、逋、家、虛,在上古音魚部。值得注意的是,此段占筮所用之書,主要是參考《周易》爻辭而作的預(yù)言,所謂“女承筐”“士刲羊”皆為《易》歸妹卦上六爻辭。故杜預(yù)云:“凡用筮者,用《周易》,則其象可推。非此而往,則臨時占者,或取于象,或取于氣,或取于時日王相,以成其占,若盡附會爻象,則構(gòu)虛而不經(jīng),故略言之歸趣?!?(晉)杜預(yù)注:《春秋經(jīng)傳集解》卷五僖公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98頁。又哀公十七年傳:

        衛(wèi)侯夢于北宮,見人登昆吾之觀,被發(fā)北面而噪曰:“登此昆吾之虛,綿綿生之瓜。余為渾良夫,叫天無辜?!惫H筮之,胥彌赦占之,曰:“不害?!迸c之邑,置之而逃,奔宋。衛(wèi)侯貞卜,其繇曰:“如魚尾,衡流而方羊。裔焉大國,滅之,將亡。闔門塞竇,乃自后逾?!?《春秋左傳注》,第1709~1710頁。

        此段故事使用了夢占的敘事模式。夢中之人所說的也是韻文,其中虛、瓜、夫、辜等字用上古音魚部韻,與史蘇之占末段一樣,與《毛穎傳》所用韻相合。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左傳》所據(jù)的繇辭,不盡出于《周易》,如秦國的卜徒父為秦伯伐晉筮占,得繇辭“千乘三去,三去之余,獲其雄狐”*《春秋左傳注》,第353頁。,后來秦軍果然“三敗及韓”,最終“獲晉侯以歸”,都是采用了預(yù)言的敘事模式。然而此段爻辭不見于《周易》,故杜預(yù)云:“今此所言,蓋卜筮書雜辭,以狐蠱為君。其義欲以喻晉惠公,其象未聞?!?(晉)杜預(yù)注:《春秋經(jīng)傳集解》,第293頁。顧炎武認為這段繇辭“并是夏、商之占,如《連山》《歸藏》之類,故不言《易》”*(清)顧炎武:《左傳杜解補正》卷一頁十二,咸豐十一年補刊《皇清經(jīng)解》本。。或者,這三句只是《左傳》編撰者據(jù)當時的傳言之辭而書,可以歸于杜預(yù)所說“構(gòu)虛而不經(jīng)”一類。以此比照《毛穎傳》中的“以《連山》筮之,得天與人文之兆”與以下一段“繇辭”,其構(gòu)虛的筆法,正是出于《左傳》“浮夸”的敘事風格?!蹲髠鳌分械拇祟悢⑹拢蟮侄急弧妒酚洝芬蛞u,分散入諸國本紀、世家之中,所以窮原竟委,當歸趨于《左傳》。正因為如此,王文濡評《毛穎傳》云:“繇辭極似左氏。”*《古文辭類纂評注》,卷三八頁十三。方崧卿也說:“筮辭用韻,法左氏也?!?方崧卿《韓集舉正》語,見(唐)韓愈著,劉真?zhèn)悺⒃勒湫Wⅲ骸俄n愈文集匯校箋注》卷二六,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第2728頁。洵為探本得實之論。

        除《毛穎傳》外,在韓愈所作傳狀類古文中,《贈太傅董公行狀》也是“于左氏取其文”*蕭穎士《贈韋司業(yè)書》云:“于《左氏》取其文,《榖梁》師其簡,《公羊》得其核?!薄妒捗ξ募罚毒坝∥臏Y閣四庫全書》第1072冊,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3年,第342~343頁。的典范之作。此傳是韓愈所作傳記類古文中最長的一篇,然而此篇繁簡剪裁得當,使人不覺其長,其體近乎《史記》列傳,而其文實用《左傳》筆法,多經(jīng)論文者指出。如張裕釗說:“退之諸碑志,敘事皆簡嚴奇奧,此文則一以左、馬史法行之,金石之文與史傳體裁自別也?!?《韓昌黎文集校注》引,第643頁。傳中首段記傳主董晉作為判官,隨從兵部侍郎李涵出使回紇一事,敘述回紇有劫掠中原之意,而李涵“懼不敢對,視公,公與之言”一段辭令,凜然生色,最有《左傳》辭令的風神,故曾國藩稱此段“微有摹左氏痕跡”*《古文辭類纂評注》,卷三七頁一。。這種辭令文詞之美,也是文學(xué)意義上的“浮夸”所應(yīng)涵括的意義。劉知幾說:“左氏載諸大夫詞令、行人應(yīng)答,其文典而美,其語博而奧?!?(唐)劉知幾撰,(清)浦起龍通釋,王煦華整理:《史通通釋》卷十六《申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391頁。正可為證。

        文中敘述李懷光反叛一段,方苞評曰:“文貴峻潔,而亦有故為復(fù)沓者,所以肖急遽中口語也?!蹲髠鳌匪沃耍w孟、叔向相語,《史記》張良難高祖皆然。公此文、子厚《段太尉逸事》乃遵用其法。”*《韓昌黎文集校注》引,第646頁。這是此文師法《左氏》記言語,能設(shè)身處地模擬當事人語氣的例子。在敘事方法上,《左傳》創(chuàng)用了以“初”字開端的追敘手法*“初”字引起追敘的敘事手法,創(chuàng)于《左傳》而被《史記》沿用,后世史書莫不遵循。討論這一筆法最詳盡者為陳致宏:《〈左傳〉的敘事與歷史解釋》第五章《〈左傳〉“初”字敘事法與歷史解釋》,國立成功大學(xué)博士論文,2006年。然而,這種敘事手法或許起初只是體現(xiàn)了《左傳》文獻編纂上的體例,可以視為《左傳》編纂者安插文獻的標志,而這種編纂文獻的方式也被《史記》所繼承了。,此文“初,玄佐遇軍士厚”一段,正是參用了這種敘事手法。故張裕釗說:“后半多用追敘法,本《左氏》”*《韓昌黎文集校注》,第648頁。,當是指此而言。

        如果說敘事手法上的追敘只是對《左傳》行文的模仿,而不涉及“浮夸”風味的話,那么,此傳中敘述“政事修,人俗化,嘉禾生,白雀集,蒼鳥來巢,嘉瓜同蒂聯(lián)實,四方至者歸以告京師,小大威懷”*《韓昌黎文集校注》,第649頁。一段,以顯示董晉為僚佐的政績,雖是歷代史書中慣常的祥瑞敘事模式,但歸其本源,仍出于《春秋》及《左氏》。即以文詞論之,“蒼鳥來巢”一語,源出《春秋》書“有鵒來巢”*昭公二十五年事,見《春秋左傳注》,第1454頁。之筆,“小大威懷”一語,就是自《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記北宮文子引《周書》“大國畏其力,小國懷其德”*《春秋左傳注》,第1194頁。一語而來。至于傳末一段:

        公之薨也,汴州人歌曰:“濁流洋洋,有辟其郛;闐道歡呼,公來之初;今公之歸,公在喪車?!庇指柙唬骸肮葋碇?,東人以完;今公歿矣,人誰與安!”*《韓昌黎文集校注》,第649~650頁。

        所載歌詞二首,其體則純乎《左氏》行文之法,而其文系出于韓愈之虛構(gòu)。方苞有識于此,評曰:“汴人能為是歌乎?以是征《左》《國》《史》《漢》所載謠諺,皆作者緣其意而代為之詞?!?《韓昌黎文集校注》,第650頁。考之《左傳》昭公十二年,敘南蒯“將適費,飲鄉(xiāng)人酒。鄉(xiāng)人或歌之曰:‘我有圃,生之杞乎!從我者子乎,去我者鄙乎,倍其鄰者恥乎!已乎已乎,非吾黨之士乎!”*《春秋左傳注》,第1338頁。此必非鄉(xiāng)人所作,而是史官事后追敘之詞。這種敘事方法,也是“左、馬史法”之一端。

        結(jié) 語

        從韓愈所作古文看,其涉及“左氏浮夸”之風格者,多為碑志、傳狀一類文體?!睹f傳》其體為史傳*《毛穎傳》在韓愈集中入“雜文”類,明吳訥《文章辨體》歸之于“傳、行狀”類,目之為史傳一體“變體之變體”;明賀復(fù)征《文章辨體匯選》以其虛構(gòu),列于“傳類”下之小類“假傳”中(《文章辨體匯選》卷五四七),至姚鼐《古文辭類纂》則合傳與行狀,歸之于“傳狀類”(《古文辭類纂》卷三一)。,而其虛擬之筆法得之左氏。推源而論,古文碑志、傳狀二體,皆源于史學(xué)。曾鞏說:“夫銘志之著于世,義近于史,而亦有與史異者?!?(宋)曾鞏:《寄歐陽舍人書》,《曾鞏集》,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第253頁。姚鼐也說:“傳狀類者,雖原出史氏,而義不同?!?(清)姚鼐纂輯,王文濡評注:《古文辭類纂評注》,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0年,序目頁八。可知義雖有別,源流則一。真德秀論碑志,貴能探其旨趣:

        敘事起于古史官,其體有二。有紀一代之始終者,《書》之《堯典》《舜典》與《春秋》之經(jīng)是也。后世本紀似之。有紀一事之始終者,《禹貢》《武成》《金縢》《顧命》是也,后世志記之屬似之。又有紀一人之始終者,則先秦蓋未之有,而昉于漢司馬氏,后之碑志事狀之屬似之。*(宋)真德秀:《文章正宗綱目》“敘事”條,《文章正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355冊,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年,第6頁。

        是真德秀以碑志出于司馬氏,即司馬談、司馬遷父子《史記》之傳體,而《史記》雖被揚雄稱為“實錄”,班固又對“實錄”作了解釋,認為是“不虛美、不隱惡”之義,然《左傳》仍多有近乎虛構(gòu)的歷史敘事,這種敘事的內(nèi)容襲自《左傳》,而其編纂方式亦昉自《左傳》,形成了一條長于虛構(gòu)的歷史敘事的線索。

        此類歌謠,“似后世讖緯之言”*吳靜安引李富孫語。見吳靜安撰:《春秋左氏傳舊注疏證續(xù)》,長春:東北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4年,第1478頁。,預(yù)測了之后的歷史事實,當然不會是當時實有,而出于后世的假托。這樣借古昔的童謠來隱括歷史事件,收束全文的寫法,或許在《左傳》編纂之時,本無所謂義例,而后世論文家,卻以此種浮夸敘事為《左傳》的高妙之處。如吳闿生說:“此段最為超妙,不可方物。詞亦古質(zhì)絕倫,后世箴銘家莫能到?!眲⑴鄻O也說:“忽借鵒以攝其全篇,奇肆極矣。”*吳、劉說皆見吳闿生:《左傳微》卷九,合肥:黃山書社,1995年,第927頁。

        這樣的文字,或許從義理上看,本當被儒者視為靈怪不經(jīng),是作為義理評判的“浮夸”于現(xiàn)實的真實性的欠缺,而在文學(xué)意識覺醒以后,敏悟于文章藝術(shù)性的文人,便能體認出作為文學(xué)超妙之境界的“浮夸”的真味。馮李驊說:“《左氏》好奇。每每描寫鬼神、妖夢、怪異之事。……須識其誕戲皆有筆法,故不墮《齊諧》惡道之中?!?(清)馮李驊、(清)陸浩評:《春秋左繡》卷一,清康熙五十九年刻本。韓愈作為古文巨擘,以文學(xué)的眼光看《左傳》,既師其文詞,又得其神理,把藝術(shù)夸飾的真實,融貫于現(xiàn)實的真實之上,遂將范寧眼中“其失也巫”的義理之失,藝術(shù)地創(chuàng)變?yōu)椤案】洹钡墓盼纳窬?。劉熙載說:“八代之衰,其文內(nèi)竭而外侈。昌黎易之以‘萬怪惶惑,抑遏蔽掩’,在當時真為補虛消腫良劑?!?《藝概箋注》,第61頁。而韓愈自謂:“愈之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辭之好,好其道焉爾?!?《答李秀才書》,《韓昌黎文集校注》卷三,第196頁?;蛟S,《左傳》在“誕戲”中寄寓的“筆法”,而出之以“萬怪惶惑”,也是他所志之“道”的題中應(yīng)有之義吧。

        責任編校:劉 云

        10.13796/j.cnki.1001-5019.2016.06.008

        I109.3

        A

        1001-5019(2016)06-0055-09

        辛明應(yīng),南京大學(xué)文學(xué)院博士研究生(江蘇 南京 210023)。

        黑人一区二区三区啪啪网站| 欧洲在线一区| 国产视频不卡在线| 国产中文字幕亚洲国产| 国产三级a三级三级| 国产女人高潮视频在线观看| 99ri国产在线观看| 男女搞黄在线观看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最新中文字幕 | 欧美又粗又长又爽做受|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下载 | 国产精品白浆免费观看| 国产婷婷成人久久av免费| 成人无码网www在线观看| 五月天激情小说|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自拍| 国产亚洲精品av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影院| 日本一本久道| 亚洲国产线茬精品成av| www夜插内射视频网站| 特级婬片国产高清视频| 狠狠亚洲婷婷综合色香五月| 国产尤物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99久久免费只有精品国产| 久久精品国产9久久综合| 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我要看免费久久99片黄色| 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18|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久久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无码播放|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不卡| 99在线视频这里只有精品伊人| 国偷自产视频一区二区久| 亚洲小说图区综合在线| 91中文在线九色视频|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二区麻豆| 18禁美女裸体网站无遮挡| 亚洲综合免费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