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峰 袁趙思蒙(西北政法大學,陜西 西安 710061)
?
論融資租賃物的善意取得問題
陳寶峰 袁趙思蒙
(西北政法大學,陜西 西安 710061)
摘要:《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融資租賃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9條對融資租賃活動中的善意取得的規(guī)定是從反面列舉了不予支持的情形,故融資租賃物的物權變動仍然會導致善意取得制度無法良好適用。因此本文試圖對善意取得對出租人物權影響等問題的進行剖析,闡述目前融資租賃立法現狀及缺陷并提出建議,以期為業(yè)界發(fā)展增磚添瓦。
關鍵詞:融資租賃;善意取得;登記制度
盡管《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融資租賃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改變了以往對租賃物取回程序、價值評估、融資租賃合同與買賣合同銜接等方面缺乏明確規(guī)定的局面,充分發(fā)揮了司法解釋對融資租賃市場的規(guī)范、保護及引導作用1。融資租賃業(yè)的制度性困境歸根到底在于我國尚未出臺專門的融資租賃法。
(一)融資租賃中的善意取得制度缺失多。
融資租賃的特性是承租人占有和使用租賃物,所有與占有的分離給予了承租人特殊的所有外觀,第三人常通過善意取得優(yōu)先于出租人取得物權,使租賃債權的保障收到沖擊,調整融資租賃交易制度方面主要是合同法中融資租賃合同章節(jié)和物權法中的物權變動規(guī)則。據不完全統(tǒng)計,2014年以來我國出臺了40多部融資租賃業(yè)相關規(guī)定,包括行政規(guī)章、司法解釋、部門和地方性規(guī)章等。國務院也提出發(fā)展融資租賃2。總的來看零散性是目前融資租賃業(yè)的法律規(guī)范的最大問題。
有些學者認為融資租賃行業(yè)的規(guī)模并不大,部分監(jiān)管問題沒必要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加之《合同法》第十四章融資租賃合同的規(guī)定已十分詳細,另立一法易造成冗雜的局面。我國盡管實施較早,但相關法律規(guī)范并不完備,國際上可供借鑒亦不多。針對融資租賃業(yè)善意取得問題,僅依靠合同法和管理辦法條例等來約束是遠遠不足的。實際審理中,為了保護交易安全而導致法院一般優(yōu)先按照合同法、物權法適用善意取得來裁判。
(二)融資租賃的公示效力太低。
融資租賃登記的作用在于公示租賃物之上的物權權屬和變動狀況,亦即租賃物雖然由承租人占有,但其物權歸屬應依登記簿的記載而定,占有不能成為租賃物上物權變動的公示方法3。我國正運行的融資租賃交易登記查詢系統(tǒng)平臺主要是由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運行的融資租賃登記公示系統(tǒng)和由商務部開發(fā)的融資租賃業(yè)務登記系統(tǒng),雖經實踐二者都受到相當的認可,但根本問題是無明確法律地位?!段餀喾ā返囊?guī)定主要是不動產的登記制度,對于一般動產租賃物目前尚無明確的法定登記機關或公示系統(tǒng)。
商務部發(fā)布公告提出:各省級商務主管部門應及時通知、督促本地區(qū)融資租賃企業(yè)利用全國融資租賃企業(yè)管理信息系統(tǒng)進行租賃物登記公示。但實際情況卻是各省級商務主管部門無法在上位法欠缺的情形下對本地區(qū)的租賃物登記公示工作進行系統(tǒng)的部署,囿于對公示平臺的認可度過低,公示效力太弱無法產生對抗善意第三人的效力,從而喪失對出租人的保護。
(一)完善融資租賃制度,加快出臺《融資租賃法》。
首先從制定主體來看,負責牽頭起草的是全國人大財經委,但是會涉及其他部門的監(jiān)管和協調,只有通過出臺專門的《融資租賃法》才能有效解決權利之間的沖突。
其次從法律的嚴謹性來看,在肯定《融資租賃解釋》在實踐作用的同時斟酌定義,例如第9條是從反面規(guī)定了四種不予支持的情形,然而現實活動中的善意取得問題遠比所列舉的復雜,否定式列舉的方法無法完全概括。只有更為準確的對融資租賃相關概念、法律關系等進行定義或解釋,通過制定專門的《融資租賃法》來明確未經出租人同意承租人處分租賃物的行為無效,且所有人有權要求承租人退回租賃物并承擔賠償責任。將部門規(guī)章中切實可行的篩選上升為法律,同時加強金融、稅收等法律法規(guī)的配套完善,作為上層建筑的融資租賃相關法律才能更好地引導作為經濟基礎之一的融資租賃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二)完善公示系統(tǒng)。
在《國際融資租賃公約》的大前提下我國兩個融資租賃業(yè)務登記系統(tǒng)正在發(fā)揮著積極作用。地域性的嘗試有天津高法頒發(fā)的《關于審理融資租賃物權屬爭議案件的指導意見的通知》及武漢市人民政府頒布的《促進資本特區(qū)融資租賃業(yè)發(fā)展實施辦法》,兩者都作出應當進行融資租賃物權屬狀態(tài)登記的規(guī)定。
經過登記的租賃物,將產生對抗效力,若承租人擅自將租賃物轉讓給第三人,第三人將不能通過善意取得來獲得租賃物的所有權;而對于未經登記的租賃物,其融資租賃合同雖然有效但是不能產生對抗第三人的效力,第三人若滿足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仍可以通過善意取得而獲得租賃物的所有權4。故而需要的不僅僅是登記平臺的建立、推廣、監(jiān)督還需要與國家出臺相應的政策規(guī)定相互支撐,雖不至于上升到國家強制力的層面,但以國家公信力為依靠更有助于號召廣大融資租賃當事人選擇。在保護出租人的利益的同時使第三人知曉租賃物的權屬狀況,平衡出租人和第三人的利益。
注釋:
①丁建平.融資租賃新司法解釋明確四大爭議問題.[J].中國銀行業(yè),2015(02).
②高圣平.融資租賃法出臺為何不容易.[N].法制日報,2015(08).
③高圣平、王思源.輪融資租賃交易的法律構造.[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3(01).
④田育新、梁倩、張玲.融資租賃中善意第三方取得法律問題研究.[J].河北金融,2012(02).
參考文獻:
[1]王利明.合同法研究[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2]史燕萍.融資租賃及其宏觀經濟效應[M].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4.
[3]劉萍.融資租賃登記法律問題研究.[J].西部金融,2012(04).
[4]許鵬.我國融資租賃立法現狀及問題分析.[J].法學研究,2012,(02).
[5]魏永、王全弟.論我國善意取得的雙重法律構成.[J].云南大學學報法學版,2015(01).
中圖分類號:D9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5-0079-01
作者簡介:
1.陳寶峰(1992-05),漢族,廣東省深圳市人,法學碩士;單位:西北政法大學經刑事法學院,研究方向:刑事訴訟法。
2.袁趙思蒙(1992-06),漢族,陜西省西安市人,法學碩士;單位:西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研究方向:金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