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順 (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qū)永豐中學,211313)
一款方便實用的跨越式跳高評價表
王金順 (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qū)永豐中學,211313)
跨越式跳高是水平四(八年級)的教學內容,該練習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彈跳力,增強學生的下肢力量,還能培養(yǎng)學生勇敢果斷和不畏艱難的優(yōu)良品質。
跨越式跳高測試與其他體育項目相同,但教學評價上卻存在差異。如,立定跳遠測試,每名學生有3次試跳機會,每個班30~40名左右的學生,需要20分鐘就能完成測試。而跳高則不同,無論是正規(guī)比賽還是教學測試,它都較費時。但作為體育教師不能因為繁瑣就忽略評價環(huán)節(jié),一個科學合理的評價不但能肯定學生的勤奮,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充分激發(fā)其學練的積極性,還能夠對其他體育項目甚至其他學科產生正遷移。
教師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對學生進行技評,并能及時讓學生知道自己所跳高度的對應得分成了體育教師不得不思考的問題。為了解決此難題,筆者應用自己設計的一張表格(見表1)解決了前面所描述的困惑。現(xiàn)舉例說明,以供同仁參考!
1.教師提前按照學生花名冊順序(便于統(tǒng)計學期末成績)將學生的姓名、性別填入測試表中。
2.與器材管理員提前協(xié)調好測試所需器材,尤其要準備足夠多的竹制橫桿,以彌補隨著起跳高度的增加而帶來的損耗。
3.對學生記錄員進行適當培訓,以便考核時能配合教師進行記錄。要讓學生知道“O”表示試跳成功,“—”表示免跳,“×”表示試跳失敗,同時告訴學生記錄員當某一名學生在某一高度試跳全部失敗后,就將該學生以后的所有輪次用橫線劃掉,以免影響之后的記錄,甚至出現(xiàn)張冠李戴的現(xiàn)象。
1.第1橫欄內的1~20的數(shù)字是指學生在整個考核過程中可以試跳的次數(shù),在50~100分區(qū)間內,每名學生只有1次試跳機會,一旦試跳失敗則該生的考核就此結束;在110~200分區(qū)間內,每名學生有2次試跳機會。
2.“男(女)生高度”包括:最低起跳高度:分值為50分,主要是讓學生在沒有任何心理壓力的情況下展示他們所掌握的跨越式跳高技術。通過這一輪次的試跳,教師應參照表1中的“附1:技術評定標準”給每名學生打出“技術得分”,由學生記錄員記錄在表格相應的欄目內;及格高度:分值為60分,根據(jù)筆者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本次測評男生及格線為80cm、女生為70cm(其他學??舍槍W校的實際情況做出相應調整);遞增高度:分值為65~95分,男生以80cm為起點,女生以70cm為起點,每次增加5cm,遞增高度區(qū)間男生為80~115cm、女生為70~105cm;滿分高度:分值100分,根據(jù)筆者學校的學生的實際情況,本次測評滿分線男生為120cm、女生為110cm;超滿分高度:分值110~200分,遞增高度區(qū)間男生為123~150cm、女生為113~140cm,每次增加3cm。
表1 跳高測試表
當遇上跳躍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應該提供能讓他們“吃飽”的機會,《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強調,“考慮到學生在學習方面的個體差異,為滿足學有余力的學生進一步發(fā)展的需要,體育與健康課程鼓勵這部分學生進一步拓展和提高?!斌w育教師千萬不要吝嗇手里的分數(shù),只要學生有能力,讓他拿個150分甚至更高又何妨?
3.“分值”是指當學生跳過某一個高度后就能立刻知道自己取得的成績。如,在測試時,教師提示說:“現(xiàn)在起跳高度為XXcm,跳過這一高度的男生可得到XX分,女生可得到XX分”。每升高一個新的高度,教師都可以這樣提醒學生,以激勵學生向新的高度和更高的得分發(fā)起挑戰(zhàn)。
4.“附1”是技術評定標準,具體的標準內容詳見表1(該內容參照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體育與健康》八年級教師教學用書而制訂)。教師在各分數(shù)段之間,可以視程度不同適當評出差異。
5.“附2”是等級評定標準,一般的等級評定都采用“優(yōu)”、“良”、“及格”、“不及格”四級評定,而筆者為了更好地激勵學有余力的學生,特設置了“優(yōu)+”和“優(yōu)++”兩個等級。
6.“能力得分”是某學生最后一次試跳跳過的高度所對應的分值。
7.“技術得分”就是學生完成跨越式跳高完整動作后,教師對照“技術評定標準”打出的分數(shù)。
8.“總評分”就是“能力得分”和“技術得分”的平均分。該得分計入學生期末體育成績。如果教師想在不同年級有所側重,也可適當調整二者的比重,如,初一年級可重技術,可將“技術得分”的比重定為60%~70%。初三年級可重能力,將“能力得分”的比重定為60%~70%。
9.“等級”就是根據(jù)學生的“總評分”對照“等級評定標準”對學生做出的6級評價。
1.筆者學校幾年前就推行小班化教學,班級人數(shù)少(每班30名學生左右),對于大班額的學校,可以考慮通過提高起跳高度來控制考核進程,一般控制在2節(jié)課時間內完成全部考核。
2.在第2次考核課之前應該安排學生在較低高度的橫桿上進行試跳,練習后再進行正式考核,因為經過前一次課的考核后,起跳高度已經達到相對較高的高度,如果直接進入考核環(huán)節(jié),學生難以進入考核狀態(tài),不利于學生發(fā)揮最佳水平。
3.每個輪次遞增的幅度,教師可視本校學生實際情況而定,可1次增加5cm,也可以1次增加4cm。為了減少升降橫桿的次數(shù),男女生的起跳高度在某個區(qū)間內要保持一致,但得分并不相同。以筆者學校的測評標準為例,某男生最后的成績是1.05m,某女生的最后成績也是1.05m,那么男生得分是85分,而女生卻是95分。
4.當達到“超滿分高度”后,筆者學校采用每次增加3cm的方案,其他學??梢晫嶋H情況每次增加2cm或4cm。
5.當達到“超滿分高度”后,每個班闖到這一關的學生已為數(shù)不多,教師可以給這部分學生3次試跳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