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楚菲
2014年秋季的一天,北京商務印書館迎來了一位頭發(fā)花白的老人,傳達室的人問他:“大爺,請問您找誰?”老人也不知道該找誰,他只是想出一本書。門衛(wèi)喚來編輯室的一位姑娘 ,姑娘笑著問:“您要出什么書?”老人拿出一本詞典——《普什圖語漢語詞典》。姑娘沒聽說過這本詞典:“大概有多少字?”“兩百多萬字?!崩先溯p聲答道。姑娘驚了一下,看老人的穿著神態(tài),明顯是知識分子。她不敢怠慢,將老人帶到編輯室主任張文英面前。
看著老人拿來的資料,張文英越來越驚訝和激動,這本詞典竟是在商務部立過項的,她怎么沒有半點印象?一查檔案,果真在20世紀70年代的檔案中找到記錄:商務印書館接全國辭書工作會議的指示,組織編寫《普什圖語漢語詞典》。落款時間是1978年。既然是1978年就安排的工作,現(xiàn)在是2014年,距今過去了36年,為什么這本詞典一直沒有出版呢?
面對張文英的吃驚和疑問,老人慈祥的臉上露出微笑,娓娓道來。
老人名叫車洪才,1975年,為了增加中國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影響力,國務院召開全國辭書工作會議決定,準備花10年時間出版160種中外語文詞典,其中就包括《普什圖語漢語詞典》。普什圖語是阿富汗的官方語言,主要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西北部使用,建國以來學習這種語言的人少之又少。所以,當商務印書館接到編纂出版《普什圖語漢語詞典》這個任務時,第一個就想到了當時在北京廣播學院外語系工作的車洪才。原來,1955年萬隆會議后,中國開始加強與亞非拉各國的聯(lián)系,外交部翻譯人手不夠,政府就從全國各大院校抽調外語系學生去十幾個國家學習小語種,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念大三的車洪才就成了被抽調的學生之一,負責學習普什圖語。學成回國后,車洪才先是在北京廣播學院教語言,然后又去了國際廣播電臺普什圖語組,其間還承擔把政府報告翻譯成普什圖語的任務。那時候國家對通用語需求非常大,他就被調來調去,逐漸成了普什圖語領域的國內專家和權威。當1978年接到讓他編纂《普什圖語漢語詞典》這個任務時,車洪才很自豪:“這是國家給我的任務,我出國所學為得就是這一天。”
為了打造出中國第一本優(yōu)質的普漢詞典,車洪才信心滿滿,他申請組織從河北文化館抽調來他以前的學生宋強民,兩人開始脫產專注編纂辭典。按照最初打算,他們計劃三年內完成任務,為此,兩人在北京廣播學院一間不大的辦公室里,通宵達旦,廢寢忘食,克服重重困難,全身心投入到編纂詞典的任務中。然而1979年蘇聯(lián)入侵阿富汗,因為政治觀念問題,中阿關系陷入惡化。車洪才擔心會有變換,可又想到這個時候國家更應該需要這部詞典,結果他卻發(fā)現(xiàn),根本沒人過問這事,只是商務印書館的編輯每隔大半年打個電話問問進度。那段時間,車洪才對編纂這本詞典的意義有了懷疑,可再一想到這是國家交給他的任務,他又渾身充滿力量和堅定。編詞典的工作煩瑣而枯燥,車洪才和宋強民長時間地悶在辦公室里,只能聽見鉛筆“沙沙”寫字的聲音。
時間如白駒過隙,很快,到了1981年,車洪才和宋強民整理出了10萬張15×10大小的卡片,這些卡片上的普什圖詞語、注音、詞性、釋義,都是他們一個字一個字抄上去的,凝聚著兩人無數(shù)心血??ㄆb進箱子,足足裝了三十多箱。然而,就在他們即將大功告成時,突然有一天,院里的領導找車洪才談話,讓他把詞典工作停一下,為新設的專業(yè)做全國調研。對于組織的安排,車洪才不能不服從,臨走前,他把裝卡片的文件柜鎖在辦公室里,誰知道一鎖就是二十多年。
1984年,車洪才完成了調研任務,他想繼續(xù)編完詞典,可院里卻要求他組織開設廣播電視的函授班,一干又是5年。函授班結束后,外交部又借調他去巴基斯坦大使館從事外交工作,那一年,他已經52歲。他心里依舊念著詞典,不想去,就裝病,可醫(yī)務室一檢查,一切正常。外交部直接把電話打到他本人,他只得去。他晚上睡不著覺,就拿一張巴基斯坦當?shù)氐钠帐矆D語報紙,在上面圈新的詞匯,繼續(xù)搜集資料,國家交給他的任務還沒完成。他還惦記那些卡片的安全,因為出國前,一次辦公室裝修,那些卡片被人撒得滿地都是,工人鋪在地上睡覺,他差點急瘋了,大發(fā)雷霆,然后心里流著淚把那些卡片一張張撿起。雖然這些卡片后來都被他搬回了家里,他仍擔心有閃失。就是在這樣的煎熬中,車洪才時時刻刻盼望著重新編詞典的那一天。
1992年,阿富汗發(fā)生內戰(zhàn),中國大使館人員全部撤離。這時,已經沒人還記得有一部《普什圖語漢語詞典》需要編寫了。學院的領導更換了一批,沒多久車洪才也退休了。有了空閑時間,他又燃起編詞典的希望,然而偏偏不久后發(fā)生了“9·11事件”,全世界既懂英語又懂普什圖語的人才奇缺。這時,北京廣播學院恢復了對非通用語專業(yè)的招生,退休的車洪才被請去教授普什圖語。2008年,72歲的車洪才徹底從教書事業(yè)上退了下來,再不完成國家交給他的任務,他將遺憾終生。他請來以前一起編過詞典的同事和同學,面對著這份30年前的光榮任務,幾位老人熱血沸騰,他們對以前整理的卡片重新校對,又添加了新的詞匯。為了能讓出版社印刷,卡片上的詞條必須先輸入電腦,由于普什圖文軟件和系統(tǒng)不兼容,其間事故不斷。前前后后又花了4年的時間,才完成全部初稿的錄入。隨后,又經過兩年的修訂,一套完整優(yōu)質的《普什圖語漢語詞典》終于得以完成。
車洪才的講述讓張文英眼含熱淚,老一輩知識分子的執(zhí)著、操守、認真以及境界令人無比敬仰和感動,她當即答應愿意接手并負責印刷,讓詞典面世,完成老人的心愿。
2015年2月9日,承載著國家神圣使命、耗時36個春秋的《普什圖語漢語詞典》出版問世。這一年恰逢中阿建交60周年,辭典列入慶祝項目。車洪才圓滿地完成了國家交給他的任務,終于可以放心了。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