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小艾
從小重視閱讀的我,從孩子出生不久我就堅持為他讀故事,不論是從孩子的年齡還是孩子喜好等緯度,總會給孩子選到合適的書。在暖暖的燈光下,我讀書給他聽,一頁一頁一本一本。但從孩子上小學后,我開始有意識地培養(yǎng)他獨立閱讀,因為我知道上小學后,孩子會開始識字,也會在學校里讀課文,要有自己獨立閱讀的習慣。盡管只要孩子愿意,我依然愿意讀給他聽,但是現(xiàn)在剛剛上小學三年級的兒子早已經(jīng)可以獨立閱讀,而且還愿意讀書給我聽,我們倆經(jīng)常你一本我一本地讀書,而且還會交流書中的內容,在這其中,我都用了些什么樣的方式方法呢,在這里給大家分享出來。
選合適的圖書是孩子獨立閱讀的關鍵
記得兒子剛剛上小學一年級那會,從開學后學習拼音到認字,幾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為了讓孩子有能力很有自信地完成獨立閱讀。我最開始時特意選擇了一些簡單的繪本,這里的簡單不僅指的是書的內容和情節(jié),更多的是一些常頻詞的出現(xiàn)。記得我當時又重新把我孩子小時候經(jīng)常讀的《我爸爸》《我媽媽》《小藍和小黃》等繪本找了出來,讓他自己閱讀,這樣的繪本,對于他的閱讀理解來說相對容易,文本不會太長,重復字又比較多。除了極個別的字,對于一年級的他來說,可能不太認識,但是他可以邊猜邊問地讀完整個故事,在他讀給我聽的過程中,他自己也很開心,而且還特別興奮地告訴我說:媽媽,我也可以講故事了。我也鼓勵他說:你看,媽媽告訴你了,雖然之前你愛聽媽媽講,當然,只要你愿意,媽媽也會一直給你講的。但是,媽媽相信你自己有一天是可以自己閱讀的,而且不僅是只讀圖還會閱讀大量的文字。在閱讀中,他不認識的字,我會鼓勵他先猜猜,有時他會依據(jù)字的半邊來猜,有時可以猜得對,有時就猜不對,比如在猜“青”和“清”“睛”時,有時對,有時不對,沒有猜對的時候,我會再給他講講是為什么。同時,不會的字,我會教他標上的拼音。這樣一來二去,他最大的興趣在于他認為自己可以認識了很多字,很有成就感,而且在他給我讀書時,他特別的驕傲自豪。在孩子找到自己獨立閱讀的自信后,我開始為孩子選擇一些橋梁書。顧名思義,橋梁書是孩子走向獨立閱讀的橋梁,是引導孩子從圖畫書閱讀邁入文字閱讀的書,它比圖畫書稍微多一些文字,比文字書卻又多了許多插圖。橋梁書以中低年級小學生看得懂的文字寫作,從日常生活、大自然和想象世界里取材,以趣味的情節(jié)、趣味的圖畫,吸引孩子品味文字閱讀的樂趣。橋梁書每句話的字數(shù),也參考了各年齡段的認讀字單來使用文字,從五千字一本的短篇開始,延伸至上萬字的讀本,讓孩子循序漸進地體會“讀完一本書”的成就感。在這里可以給大家推薦幾套我家孩子喜歡的橋梁書:《青蛙和蟾蜍》《神奇的校車》《勞拉的星星》《小豬梅西》等系列繪本。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引導孩子由親子共讀到獨立閱讀,而現(xiàn)在三年級的兒子,已經(jīng)開始閱讀幼兒文學了,他現(xiàn)在最喜歡的是羅爾德.達爾的《小喬治的神奇魔藥》。
在孩子走向獨立閱讀的過程中,學會贊賞孩子
從與孩子親子共讀到培養(yǎng)孩子獨立閱讀的過程中,父母要學會鼓勵并贊賞孩子。在家里得到贊賞的孩子,比那些得不到贊賞的孩子,自我感覺會更好,更樂于接受生活的挑戰(zhàn),也更愿意為自己設立較高的目標。那要怎么做呢?是不是只要在孩子閱讀完一本書后,就說一句:你太棒了。還是說:你真行?;蛘吣阏媸前职謰寢尩暮脤氊?。其實不然,如果只是這樣簡單籠統(tǒng)的一句話,對于孩子所有的行為都這樣說,是無法讓孩子得知自己好在哪里,棒在哪里的。舉個例子,我曾經(jīng)這樣的贊賞過孩子:“Kevin(我兒子的小名),雖然這本書對于你來說有些難,可是媽媽發(fā)現(xiàn),你沒有放棄,而且不認識字要么先猜一猜,要么來問媽媽,在媽媽看來,這件事情做得特別好,這是你不斷在超越自己的表現(xiàn)。”“媽媽,相信再過不久,我會讀得更流利,而且還會給媽媽講故事。”在這個過程中,我描述了我所看到的,而且我也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此同時,我也愿意和孩子有共鳴,讓他覺得我理解了他,懂得他的感受,同時我又贊賞了他。這不僅是在培養(yǎng)孩子獨立閱讀中,同樣也適用于對于孩子的教養(yǎng)中。
不以識字量為唯一標準,學會接納孩子
在孩子走向獨立閱讀的過程中,識字量占有很重要的比重,如果孩子不識得太多字,他可能沒有辦法獨立閱讀,但這不是我們在培養(yǎng)孩子從親子共讀到獨立閱讀過程中最看重的一點,如果我們只看重了識字量,只關心孩子識了多少字,而忽略了對于文章的理解力、忽略了孩子的興趣,往往就會事倍功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學會接納孩子,接納孩子和別的小朋友的差異性的存在,不要用唯一的衡量標準來要求孩子。就如兒子在讀完《安的種子》這本繪本時,問我:“媽媽,你知道安的種子為什么會開出美麗的荷花嗎?”我答,不知道啊,其實我想看看孩子想要和我說什么,當然,我也想看看孩子是否能夠理解繪本的意思,也就是不僅是要他讀了,而且是要讀懂了。兒子答:“因為安對種子最好了。種子其實不需要那么多,我以后也要像安一樣,該播種時再播種?!边@是我兒子的理解,也許和我們成人的不一樣,那又何妨?其實孩子何嘗不是我們手中的一顆種子啊,他只需要是適合,是接納他的現(xiàn)在。而不是改變。在孩子走向獨立閱讀的過程中也是一樣,選擇適合自己家孩子的方式和方法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