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怡伶 熊勤
(武警警官學院,四川 成都 610213)
?
教學如何應對當代挑戰(zhàn)
周怡伶 熊勤
(武警警官學院,四川 成都 610213)
90后甚至00后已是當代大學生的主要群體,隨著物質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要順應時代的發(fā)展,如何理解和教好新一代的大學生成為教學的一大課題,本文就如何理解教學主體及其教學引導政策等進行了探討以迎接當代大學教育的挑戰(zhàn)。
90后;00后;教學主體;教學引導政策;大學教育
(一)“90后”是新社會環(huán)境下嶄新成長起來的一代。成長在政治穩(wěn)定、經(jīng)濟發(fā)展、文化開放的社會環(huán)境中,(城市為主的)“90后”教育環(huán)境改善,信息化程度 高,使其發(fā)展水平得到很大提升;“90后”認知能力和思維水平發(fā)展突出;學習能力強;知識面、社會交往成熟度超過父母輩,思維更加獨立,判斷事物的標準更加多元;更加關注自己的切身利益,關注自己如何融入社會,為社會所接受。
(二)“90后”是新技術環(huán)境下嶄新成長起來的一代。
成長在云技術、物聯(lián)網(wǎng)、數(shù)據(jù)庫 環(huán)境、社會網(wǎng)絡技術背景下成長;“90后”對技術的掌握程度、投入時間遠遠超過上一代,成為“前喻時代”的代表;“90后”在網(wǎng)絡技術、信息獲取能力等方面都已超過師長,青年開始在信息獲取、技術、文化消費和娛樂方式等方面影響著父母,出現(xiàn)了“青年引導”的現(xiàn)象。解放軍報針對空軍某部的調查顯示,“90后”新兵中,入伍前是“網(wǎng)民”的占58%,28%是“網(wǎng)蟲”;“去過歌廳舞廳”的占90%。
(三)“90后”面臨著心理壓力、性格和人際交往問題。
成長在云技術、物聯(lián)網(wǎng)、數(shù)據(jù)庫 環(huán)境、社會網(wǎng)絡技術背景下成長,依賴性強、自尊心強、現(xiàn)實觀念強;適應能力弱、承受能力弱,自控能力弱;思想變化快,心理成熟度的差異性突出。
(一)將外在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提高“90 后”學生的“元認知”能力。
“元認知”是近二十年來西方心理學領域提出的一個新概念,即一個人對自己心理狀態(tài)、能力、任務、目標、認知策略等方面的知識,也指一個人對自身認知活動計劃、監(jiān)控和調節(jié)的技能。成人學習領域更應突出強調激發(fā)年輕一代學生的內在自覺性,形成適應社會、專業(yè)領域發(fā)展的能力結構、健全人格;改變“單向度”、“灌輸式”等傳統(tǒng)的成人學習方式,引導年輕一代把自我作為認識、約束、調控對象。
(二)將傳統(tǒng)教育方式與新型組織模式相結合,強化群體組織能力。
網(wǎng)絡、社團等新群體形成具有較強的聚集性、交互性和自由度,在青年群體中的影響力不斷增強,成為“90后”群體的歸屬選擇和情感寄托。開展幕課、網(wǎng)絡群體學習社區(qū)等教學方式探索,提升“參與才能引導”力度;教學要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加強對“90 后”學生的吸引和凝聚?!耙鶕?jù)青年學生喜歡的溝通、交流、聚集方式,來探索新的組織建設模式?!?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陸昊講話)。
(三)教學中營造和諧的育人氛圍,加強自立、自強精神的教育。
教學過程中注意以情感叩開學生的心扉,進而引導他們在理智上不斷升華理想、信念的境界;在情感上不斷升華人生追求的目標,從而使他們能夠以健康、穩(wěn)定、高尚的情感去塑造自己的人生;注意聯(lián)系實際,采取生動活潑、符合“90 后”群體接受特點的表達方式,并通過設計開放、動態(tài)的教學場景“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于真理的追求。”(列寧);“人人都有‘愛和歸屬’的需要,但只有一個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才能夠給人以心理上的支持。”(馬斯洛)
教學最重要的一個前提就是教師要明白兩件事:一是學生對教師所講授內容有哪些不同的理解,二是學生為什么會有這些不同的理解。這兩個方面被認為是造成學生有不同學習結果的直接原因;教師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先找出學生對所學事物的不同理解,找出這些理解與教師的理解有什么不同之處,然后再設計教案,目標是讓學生改變他們的想法而變成與教師一致的想法,使學生掌握到預期的教學內容。
(一)教師的作用是無法被學生替代的:
學習是改變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看法、認知;要改變對某事物的看法,必須幫助學習者把未被理解、辨識的內容理解清楚、審辯出來;學習過程:就是充分利用對比、分類等方法,促使學生進行審辯。教師必須深入到講解學科知識,提供大量例證,培養(yǎng)學生分析及解難的能力。教學策略(學生中心、探究合作、信息技術)教學安排(小班教學)不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教師能否清楚了解學生對所學內容的不同理解,通過教學設計、教學策略使學生改變想法而與教師理解一致,讓學期以教師預期的方式認識所學的內容。
(二)教學技術的發(fā)展能夠多大程度推動課堂教學(翻轉課堂、微課堂和慕課等高科技手段是否能根本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翻轉課堂試圖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等方式對教學的難點、重點進行預習式學習,但忽略了三個問題:
a.學習的難點是從成人專家的經(jīng)驗出發(fā),忽略了學生對知識理解的差異性;翻轉課堂等類似的預習、合作學習常?;煜兄詫W習、理解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的區(qū)別。b.從課堂學習看,高科技的課堂中,成績優(yōu)異學生突破了學習難點后,無法進一步提高;成績不理想學生仍然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c.慕課等國外前沿學習方式突出了后臺支持、大數(shù)據(jù)分享交流,當前中國的課堂教學不具備類似條件。
(三)當前教學論研究領域的新進展——怎么教不是問題,促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深入了解才是有效課堂教學的關鍵;課堂上學生只會嘗試記憶教師所教內容,但隨著記憶的淡化,其已有經(jīng)驗重新涌現(xiàn),代替了教師所教的新內容,這是學習過程中的必然現(xiàn)象,教師的作用是促進學生讓對照發(fā)生。
學生有效學習的關鍵在于:有扎實的基礎知識;明白知識及概念在整體結構中的位置和關系;能夠自己組織知識,使其能容易應用到解答問題的過程中。
G623.2
A
1671-864X(2016)10-015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