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
余國藩幽默地稱追隨唐三藏西行取經(jīng)的弟子為 “一個猴子、一個半人半豬的傻角(實際是貶落凡間的道教神仙)、一個改過自新的食人者(另一個道教的流亡者)以及一匹犯了天條的龍馬(后來變成玄奘自己的坐騎)”。這些徒弟保護唐僧免遭妖怪的侵害,因為每一個妖怪都知道,吃了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
基本上,唐僧的徒弟都是些動物,遇到的妖怪也以動物居多,于是,沙和尚的形象就變得非常奇怪,為什么唐僧其他兩個徒弟都是動物,因而和十二地支有著對應關系,而沙和尚卻獨獨例外?抑或我們可以反過來問,是不是這些動物角色都是像沙和尚一樣,原來都是人,而逐漸被神怪化或妖魔化了?
一般而言,學者認為,深沙神是沙和尚的原型?!洞蟠榷魉氯胤◣焸鳌分性敿氂浭隽诵仕?jīng)歷的一片茫茫的沙漠。那是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最東部的莫賀延磧,靠近吐魯番盆地,有八百余里長,古代叫沙河。上無飛鳥,下無走獸,更無水草,完全是一個人跡罕至的不毛之地。在沙漠中,玄奘迷了路,四五天沒有喝過一滴水,最后只能躺倒在地,求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救難。于是玄奘在夢中見到了一個身長數(shù)丈的持戟大神,對他說:“何不強行而更臥也?”于是玄奘強打精神,又行十里,終于見到一片青草悠悠的綠洲。也許這就是深沙神的由來,但也有人說這是毗沙門天,而深沙神就是他的化身。
可是在《西游記》中,這位“久占流沙界吃人精”對豬八戒大言不慚地說:“樵子逢吾命不存,漁翁見我身皆喪。來來往往吃人多,翻翻復復傷生瘴。”據(jù)觀音自己說,觀音菩薩勸化的這位妖怪,只要向他說是去西天取經(jīng)的人,就絕不打將起來,而是會歸順于唐僧師徒,保護他們取經(jīng)之路??墒撬^上掛著的九個骷髏頭禍害的何嘗不是取經(jīng)人的身家性命呢?這九個取經(jīng)人,可不可能就是唐僧的前身,在取經(jīng)途中被沙和尚吞食呢?
《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就持此說,說這骷髏其實就是唐僧的前世骨骸。《入大梵天王宮第三》說唐三藏在這次西天取經(jīng)之前,曾經(jīng)兩次前去取經(jīng),但都喪命于深沙神之手。這第三次西天取經(jīng),不出所料,唐僧再次遇到深沙神,深沙神還對唐三藏說了這樣令人毛骨悚然的話:“項下是和尚兩度被我吃你,袋得枯骨在此。”唐三藏在這段故事結束時自己也說:“兩度曾遭汝吃來,更將枯骨問元才?!薄段饔斡涬s劇》中說得就更清楚了:“那廝九世為僧,被我吃他九遭,九個骷髏尚在我的脖項上?!?/p>
只是這一回,也許是因為猴行者的神通(留存下來的《詩話》有殘缺,不知真正原因為何),所以深沙神才“合掌謝恩,伏蒙慈照”,沒有再次張開他那張血盆大口,只是將身軀變作三丈高,雙手托定一座金橋,讓唐三藏一行順利通過。深沙神所統(tǒng)治的地域是歷史上玄奘法師經(jīng)過的西域沙漠地帶嗎?為什么深沙神要“雙手托定一座金橋”?橋這種建筑似乎又在表明,這里應該有一條河流,這是后來《西游記》中沙漠變成流沙河的一個理由嗎?
沙和尚霸占的流沙河是所謂的“弱水”,也就是沒有浮力的河流,鵝毛和蘆花都要沉底,凡夫俗子肉體凡胎,跳入水中,必定溺斃無疑。這時,觀音菩薩指點唐僧師徒,將這九個骷髏穿在一起,按九宮布列,就能讓他們順利渡過河去。
九宮自然是道教中的一個核心概念,在這里,沙和尚似乎被道教化了。在第二十二回的正文中,關于沙和尚出身的詩文多處用到道教煉丹術術語。還沒有成為卷簾大將之前,他就曾“先將嬰兒姹女收,后把木母金公放。明堂腎水入華池,重樓肝火投心臟”。
嬰兒、姹女都是道教煉丹術隱語。老子《道德經(jīng)》第二十八章上寫:“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于嬰兒?!眿雰涸谶@里表示一種回歸自然的狀態(tài),從現(xiàn)實紛繁復雜的境況中脫身而出,“復歸于無極”。《道德經(jīng)》第十章質問:“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第二十章又以嬰兒作喻,希望人們能守道培德,保持真樸:“我獨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
兮,若無所歸。”后為道教煉丹術所借用,清人黃元吉曾用道教內丹術理論來解釋《道德經(jīng)》第二十章的這句話,說如果不能以“柔順之德”,陽鉛就不能“伏汞成丹”。而當“真氣流行,運轉周身”之時,全身柔軟之致,就像嬰兒的身體,“鉛汞相投,水火既濟”,內丹已成。此時黃元吉所說的嬰兒顯然已經(jīng)進入了道教內丹術的隱喻范疇,其所指正是煉丹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金屬元素—鉛。正如《西游記》所說:“嬰兒姹女配陰陽,鉛汞相投分日月?!便U為男,汞為女,所以才會有嬰兒、姹女的性別差別。
就像姹女在《西游記》中指代不同的人一樣,在《西游記》中,嬰兒指的也是不同的人。有時是紅孩兒;第四十回“嬰兒戲化禪心亂,猿馬刀歸木母空”講的是紅孩兒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紅孩兒還有個名字叫“圣嬰大王”。有時是唐三藏;第五十三回“禪主吞餐懷鬼孕,黃婆運水解邪胎”中,唐僧和豬八戒誤飲子母河水,腹疼成胎,孫悟空來到解陽山破兒洞拜見如意真仙,想要求一點落胎泉水,不料這如意真仙卻不買賬。兩人話不投機當場動手,此時作者再次用鉛汞理論來描述唐三藏的這一難:
真鉛若煉須真水,真水調和真汞干。
真汞真鉛無母氣,靈砂靈藥是仙丹。
嬰兒枉結成胎象,土母施功不費難。
推倒旁門宗正教,心君得意笑容還。
這里的嬰兒當然也可以說指的是兩人腹中的胎兒,但考慮到詩歌的語境,我們不能不將其放置于煉丹術的語境中加以考量。全真教認為在自己的身體內煉成內丹,首先要去掉母氣,使不產鬼胎,這正與子母河邊兩人的奇怪磨難有關。在全真教內丹學中,男人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可以懷孕的,只是他們要孕育的是“圣胎”,而不能是旁門左道的鬼胎。
在《西游記》中,代表嬰兒的有時也可能是孫悟空。第一回,須菩提祖師給美猴王取名孫悟空時,他說孫這個字(繁體字為孫),左邊是個子,右邊是個系,子表示他是男性,系則表示“嬰細”,正合嬰兒本論。
而嬰兒的對立面姹女,原來指的是少女,在道教煉丹術中被用來指代汞(水銀)。水銀這種非常奇特的金屬令古人驚訝萬分。它是唯一一種在常溫下表現(xiàn)為液體的金屬,而在自然界中,它又與硫結合,以硫化汞(HgS)的固態(tài)形式存在(即丹砂),加熱后分解為液體,再加熱后變?yōu)闅怏w,消失在肉眼的觀察范圍之內。與其他草木之類的物體燃燒后只成灰燼的現(xiàn)象相比,丹砂確實有變化之能,與道的變化和還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這自然會讓缺乏化學知識的中國古人以之為仙物。在中國古代,人們普遍認為善于變化的動物是龍,所以煉丹家有時也用青龍來表示水銀。
考慮到唐三藏在《西游記》中的嬰兒屬性,第八十二回“姹女求陽,元神護道”表面上講的是淫蕩的地涌夫人想要和唐三藏成就云雨之歡的故事,其實姹女和嬰兒在一起,何嘗不是一個鉛汞合一的煉丹過程?所以接下來的這一回,回目這樣寫道:心猿識得丹頭,姹女還歸本性。正文中并未講述實際的煉丹,那么心猿/孫悟空又識得什么丹頭呢?不外乎就是嬰兒與姹女的相逢,這正是煉丹的必要條件。
“姹女”這個詞在《西游記》中頻頻出現(xiàn),我們不能簡單地將其視作少女的另一種稱呼,其中顯然隱藏著作者對于道教內丹的某種隱秘追求。第八十二和八十三回中,反復提到的姹女就是陷空山無底洞的地涌夫人—一只金鼻白毛老鼠精。這個妖精和其他的妖精不同,她要和唐僧成親。在此之前,她已經(jīng)差點和孫悟空上演一場床戲,看來,“陷空山無底洞”這個地名和“地涌夫人”這個人名都在暗示這個妖精的縱欲無度。
道教煉丹術的復雜之處在于,鉛、汞這兩種金屬在煉丹術術語中并不是只有一個隱語,恰恰相反,煉丹術隱語之多本身就是一個不小的障礙。道教煉丹術的隱語中稱汞為木母,認為“真汞生亥”,亥在十二地支中對應的動物是豬,所以豬八戒在《西游記》中常常被稱作木母。而金公是鉛,道教煉丹術認為“真鉛生庚”,庚辛在天干中對應的五行為金,對應的地支為申酉,猴子也就是申,所以在《西游記》中,金公也就成為孫悟空的代名詞。比如第八十六回的回目是“木母助威征怪物,金公施法滅妖邪”,第八十八回回目是“禪到玉華施法會,心猿木母授門人”。
金公和木母在一起也就是鉛和汞一起,這兩樣金屬碰到一起會起什么樣的化學反應?道教煉丹術的始祖魏伯陽的實驗是用鉛汞各十五兩,用六兩的木炭加熱,經(jīng)過化學反應之后,會產生一種黃色的固體物,稱為“黃輿”,放置數(shù)月或數(shù)年后,汞部分揮發(fā),黃色固體物黃輿變?yōu)榉蹓m狀,然后再將其搗冶后放入鼎爐中煅煉,鼎爐外面用六一泥封涂,按十二消息卦逐步加熱十二個月,最后得到的是一種紫色的神丹。這也就是魏伯陽神秘地稱為“龍虎大還丹”的神丹,據(jù)說只要吃上一點點就能長生不老、返老還童。
那么沙和尚這個人物的作用是什么?
第二十二回說“五行匹配合天意”,需要將五行都結合起來,才能完成取經(jīng)的重任,沙和尚作為調和兩者矛盾的角色而出現(xiàn),在木叉/惠岸接了觀音菩薩的法旨,去收降沙和尚時,作者作詩一首,大談五行之意:
五行匹配合天真,認得從前舊主人。
煉已立基為妙用,辨明邪正見原因。
金來歸性還同類,木去求情共復淪。
二土全功成寂寞,調和水火沒纖塵。
這首詩顯然在闡釋五行和煉丹還原思想,但這里的二土是什么呢?在《周易參同契》中,第十一章名為“二土全功章”,煉丹家認為,水火土能夠按部就班地進行煉丹工序,那么八卦也就可進入正常秩序。但是一次次的煉丹實驗,最后都以服食中毒結局,確實很傷害煉丹術士的積極性,直到鐘呂派道士提出一種內丹的修行方式(也可以視作氣功的一種),放棄外丹,這種內丹修行又被全真教和張伯端之后的道教南宗發(fā)揚光大之后,煉外丹才逐漸淡出我們的視線。
內丹的修行和外丹盡管在形式上差別很大,但在理論上卻驚人地相似,都是為了從后天返先天—也就是所謂的還原。坎在后天八卦中為北方,離為南方。劉一明指出,第二回孫悟空學成歸來和混世魔王的第一場戰(zhàn)斗,正是坎離相交的卦象的演化,它的目的是要回到先天八卦的狀態(tài)。混世魔王全身都是黑色,住的是“坎源山水臟府”,水臟在五臟中指腎臟,都和坎卦和北方相對應。而孫悟空“光著頭”,“穿一領紅衣”,象征南方的火,水火交融,自是一場惡戰(zhàn)?!剁妳芜€道集》“論水火”條中說,心肺腎肝脾五臟為五湖。五臟與五行的關系在中醫(yī)中由來已久,在《西游記》中,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又分別被稱為“心火”“肝木”和“脾土”,顯然在五行之外,更將他們與五臟聯(lián)系在一起。道教外丹的煉丹術不需要五臟的參與,可是內丹的修煉則離不開五臟,因為人體作為一個鼎爐,就需要身體各個部件的參與,才能煉成內丹。所以劉一明在這一回的回末總結說:
性命天機深又深,功程藥火細追尋。
求師訣破生身妙,取坎填離到寶林。
在《西游記》中另一位指代“腎水”的是春心蕩漾的豬八戒。這也是為什么豬八戒在《西游記》中總是顯得色瞇瞇的。八戒這個名字對于他來說無疑是一種諷刺,而且考慮到朱元璋的原名叫朱重八,豬八戒這個名字似乎在對明朝的開國皇帝做一種膽大妄為的影射,這也許是這部小說必須如此隱晦難懂,宣揚道教,卻用佛教故事作為掩飾的問題所在。 在《西游記》中,豬八戒喜感十足,令人捧腹,作為中國古代小說史上出類拔萃的喜劇性角色,他的不懂裝懂、裝瘋賣傻的性格體現(xiàn)著桑丘·潘的真理,卻另有深意。天蓬信仰在道教中非常盛行。唐杜光庭的《道教靈驗記》中有王道珂誦天蓬咒驗、劉載之咒天蓬咒驗、范希越天蓬印祈雨驗,都提到了這位神仙的神力。而且,天蓬和水密切相關,所以念他的咒語可以祈禱上蒼下雨,據(jù)說他還是玄武手下的元帥,而玄武為北方之神,主水。
孫悟空和豬八戒之間的明爭暗斗是煉丹術中水火反應的一種反映。孫悟空與豬八戒之間的矛盾以一種戲謔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但并不表示這種矛盾可以忽略不計。第一次放逐孫悟空的時候,孫悟空對沙和尚說:“賢弟,你是個好人,卻只要留心防著八戒譫言譫語,途中更要仔細?!睂O悟空和豬八戒總是需要沙和尚居中調和矛盾,就像土在水火之間所扮演的角色一樣。魏伯陽曾用五行思想來解釋道教煉丹術的合法性。在煉丹過程中,土是一個媒介性的角色,它同時要與水和火兩方面的力量打交道,從而讓水火交融,煉成大丹。二土加在一起成為一個“圭”字。在煉丹術中,刀圭本是一個計量單位,表示極微小的數(shù)量,古代又有圭勺和圭撮的說法,都表示極少,比如南朝梁范縝《神滅論》中說:“圭撮涉于貧友,吝情動于顏色?!钡豆缱鳛槿萘繂挝皇且簧氖f分之一,作為重要單位,十圭重一銖,二十四銖重一兩,十六兩重一斤,你就可以知道一刀圭是多少,而服用一刀圭的龍虎大還丹就可以延年益壽甚至羽化飛仙。古代煉丹術士一再強調,服用金丹,只能極微量地服用,那些因服用仙丹而喪命的人,是否因為過于貪心,服用過量了呢?
但是在道教煉丹術中,刀圭又似乎因為這個字形中的“二土”而成為土性的象征。劉一明認為:“二土結為刀圭,是謂三物一家?!边@是因為三物也就是水火土,煉丹術中最重要的這三個部分,都需要土來調節(jié)。
在《西游記》中,作者也喜歡用刀圭這個詞來指涉沙和尚,正是希望讓沙和尚來調節(jié)孫悟空和豬八戒這對冤家。孫悟空疾惡如仇,從不見色起意;而豬八戒卻好吃懶做,思凡心切。兩者在生活方式上差異太大,可以說是兩個極端,正是勢若水火。要避免同室操戈,也需要這樣一個任勞任怨的角色存在。而刀圭既然是二土,那么也就是土,色黃,在《河圖》《洛書》中居中宮,像媒婆一樣促使鉛汞反應大丹煉成,所以又稱黃婆。在《西游記》中,作者常將沙和尚稱作“黃婆”,比如第二十三回說“木母金公原自合,黃婆赤子本無差”。
宋之后,隨著外丹煉丹術羽化飛仙的失敗,氣功般的內丹術慢慢開始興起。荷蘭道教學者施舟人(Kristofer Schipper)認為在這些內丹術練習者心目中“‘身體就是一個國度。……當中有山川、水泊、叢林、道路、關卡,而整個地形又充斥著房屋、宮殿、塔樓、垣墻、門檻,為眾人提供庇蔭”。這正像是道教內丹術的一個理論基礎:讓自己的身體變成一個鼎爐,不再需要真正的物質化的材料,就可以在自己的身體里煉成內丹?!侗阕觾绕氛f:“胸腹之內,猶宮室也?!鼻鹛帣C在論述了煉就內丹的方法之后總結說:“三百日數(shù)足,自然凝結,形若彈丸,色同朱橘,號曰內丹,如龍有珠。龍之有珠,可以升舉,人有內丹,自然長生不死矣?!?/p>
全真教徒所修煉的純陽之氣盡管沒人看到過它究竟是什么樣的,但是丘處機等全真教士都信誓旦旦地說,經(jīng)過一定時間的修煉,他們可以得到這種根本無法用肉眼看到,所以只能由個體感知的內丹,它們基本上就像一個彈丸,有著成熟的橘子的顏色(丘處機:《大丹直指》)。
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唐僧、悟空、八戒、沙僧和龍馬渴望抵達西天這一罕達之地的奮斗過程也是一個修煉內丹的過程。正是由于孫悟空只是這修煉過程中的一環(huán),所以他也不是所向披靡的。我們可見,孫悟空常常顯得非常脆弱,前七回孫悟空的傲慢自大和大鬧天宮戰(zhàn)績所樹立起來的形象,在西行中遇到的妖怪面前矮了三分。他需要豬八戒和沙和尚的協(xié)助,也需要天兵天將乃至菩薩、佛陀的幫助來降妖除魔。
孫悟空每一次被唐僧放逐,都叮囑沙和尚:“你就說老孫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聞我的手段,不敢傷我?guī)煾??!毖元q在耳,“西方毛怪”就將豬八戒、沙和尚打得屁滾尿流。也許孫悟空亦只有在豬八戒和沙和尚的幫助下才有得道成佛的那一天,那時他才能真正拋下勝負的誘惑,了悟內丹真空的意義:空即是色,色即是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