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大革命作為現(xiàn)代意義上的“革命”,其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將君主專制制度轉變?yōu)槿嗣裰鳈嗟闹贫?,開啟了世界范圍內的民主化進程。但吊詭之處在于,革命在追求自由、平等的同時恰恰就是用暴力與專制的方式走向了自由和平等的反面。李宏圖《一場還未結束的大革命——法國革命與現(xiàn)代社會》一文客觀評價了意義深遠的法國大革命,并指出了其中幾點值得思考的問題。比如,如何協(xié)調自由和平等的內在張力?如何尊重個人權力,但又避免特權與專斷?這些思考正是大革命留給今人的啟示。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作者強調法國大革命的研究范式與當代價值。
—楊 毅
二○一六年五月的第四十期新華·知本讀書會讓我記憶深刻,主題關乎文化與靈性,藝術與心靈。
靈修、靈性是什么?如何體驗它?讀書會上,來自法國的魏明德教授從莊子談到淮南子,再從莫扎特講到巴赫,通過音樂讓我們體會靈魂與人世的交融,苦難的陰郁和生命的歡愉。莫扎特明亮的長笛與巴赫憂傷的弦樂共同帶領我們感受靈魂深處的幽微,觸碰世界的一處柔軟。藝術體驗所帶來的“對內在的專注”讓我們重新發(fā)現(xiàn)自我,從而刷新認識世界的方式。由此形成的獨特的生命體驗,使人們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讓自己與世界結合在一起。
生命是一個旅程,旅人需要純然的專注,不斷地認識自己的內心,要用不同的方式去發(fā)現(xiàn)生命的奧妙并分享其中的體驗。人類社會之所以無比豐富多彩,也許正在于此。
—申建華
#王得后《關于“魯迅文化遺產……”》#得后老師一貫的以魯迅解魯迅,平和的層層分析之中自有鋒芒在,文字間仍難免竭力克制的悲涼之氣——這大概是以魯迅衡量當下現(xiàn)實所難免的吧。
—微信@kashandela